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哀是日本民族传统审美追求,也是艺术活动和生活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物哀之美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悠久,对其进行解读可审视其背后承载的深厚人文背景和特殊民族环境、文化等。文中尝试分析日本文学中"物哀之美"与传统理念的关联性,借此来探索物哀审美意识的形成原因等。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1917年的文学革命标志着我国古典文学的结束以及现代文学的开始,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始翻开其灿烂辉煌的一页,其中真、善、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的审美追求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这些艺术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思维方式,这使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意象。把这些民间艺术形态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使平面作品体现民族性和文化性,是中国广大设计师们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文凝聚了中华优秀文学宝库中的美学气息,具有语言美、形象美、境界美等特点。语文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用语言美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的审美世界,用形象美来构建学生的美学品格,用意境美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文学开始觉醒。作为独领风骚的"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留名青史。其诗以四言居多,是《诗经》以后鲜有建树的四言诗作家之一。嵇康志向高洁,性格孤傲,厌倦官场,尚老庄,追求"诗化人生"。本文旨在通过嵇康的四言诗,发掘嵇康内心对于自由逍遥的强烈愿望,探讨诗人对心灵与物象二元融合的直觉性呈现,分析其已然超越文学层面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谷崎润一郎作为日本唯美派文学作家,终其五十年文学生涯,始终坚守唯美主义文学理念,推崇艺术高于生活,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尤其是将女性作为依托,来讴歌肉体所带来的官能感受。《刺青》作为其早期代表作品,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谷崎对艺术追求的热忱,体现了其独特的美学意识。本文主要通过对其中唯美与嗜虐之间的光影虚幻所呈现出的艺术合谋做出分析,在经过数十年时光转移之后的今天,再来重新审视谷崎文学的审美构想。  相似文献   

7.
高莉花 《现代妇女》2010,(8):114-120
凌叔华作为“五四”文坛上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小说创作中以独特的叙事视点,精妙的构思,虚实相生的艺术笔法,巧妙的编织故事,抒写了“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凌叔华别具一格的审美,使她成了当时文坛上地地道道的“这一个”。她以独特的女性姿态在叙事艺术上的创造和贡献,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学,也为中国女性文学注入了新的质素。  相似文献   

8.
神韵诗以"清远"为尚,明白"清"与"远"的具体含义是真正理解神韵诗的先决条件。本文即对神韵诗"远"这一特征进行解析,从它的文学表现形式和对诗人的内在要求两个方面着笔,打通"作者——作品——读者——作者"的三角回环,加深对神韵诗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女作家们借着妇女解放运动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她们塑造了多维的父亲形象,并与男作家们一起书写对封建父权制度的反抗。通过对“五四”女作家笔下父亲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刻地透视出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女性的特殊遭遇和心路历程,同时也能清晰地鉴照出“五四”女性作家们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0.
文艺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边界总是随着文学事实、文学经验和文学问题的变化而变化。文艺学边界问题的涌现,基于对这样一些问题的理解:文学是否如某些人所说的已经终结或即将终结?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是否可以取代文学研究?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审美?我们是否已经不需要“理性”精神的审美,而只需要“物质化”的审美?“文学的终结”近几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些人认为现在的社会已经处于高科技时代,在文化领域,图像的霸权已经势不可挡,视觉图像统治一切,哪里还会有文学这种非图像的文字的立足之地?这里我们必须给出一个文学不会终结的过得硬的理…  相似文献   

11.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在中华大地上爆发,直接催生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五四精神推动人们不断追求民主进步,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接受民主科学等新思想的洗礼。这种伟大精神影响着一代代的青年知识分子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今天的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五四精神对新时代的青年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四女性文学的启蒙话语中,性爱心理的描写并不多,本文分析了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性爱心理描写的几种类型:一是对"非欲望性"的精神爱情的推崇;二是对于两性关系的恐惧与排斥;三是对"肉欲"的强大力量的展现。这些性爱心理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那一时代女性解放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的审美差异,情节剧电影《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在道德观念、表现形态以及审美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在审美态度和艺术追求上的不同,但两者都是经久不衰的剧作,原因在于其艺术审美的本质属性都是追求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世界意识是一种开放意识,即放眼全世界,以世界先进的文化潮流为主体、为本位,来审视和推进中国的文化与文学革新运动,把中国的文化和文学革新运动作为20世纪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这一文化和文学革新意识的飞跃,对于中国几千年自恃的“世界中心”的传统观念无疑是一个根本性的冲击。在这种开放意识的驱动下,中国文学终于从清末民初的初步开放走向“五四”时期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15.
藏传唐卡是中国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宗教用品.本文用现代绘画的审美角度来分析中国藏传佛教的唐卡的色彩构成、构图关系和人物造型、技艺特色、及其审美价值.进而促进藏传佛教的传统技艺、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学在安达卢西亚的传播如同中世纪阿拉伯东方一样,安达卢西亚阿拉伯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诗歌.安达卢西亚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经济生活的富庶,都对文学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史料记载,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的安达卢西亚诗风极盛,甚至是“男女老幼、贵族平民皆吟诗.”  相似文献   

17.
<正>在网络互连的环境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各种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不仅体现了网络信息传递快和广泛的特点,同时也形成了人与网络不可分割的状态。网络文学内容和不同文学形式结合,网络发展变更已经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重要方式,文学内容在网络环境下不仅可以实现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感的沟通交流,同时也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外在表现形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文化思想。在现代互联网的冲击下,结合文学创作、文学传播以及文学内容三种表现形式向网民传播文化信息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在视听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恐怖电影取材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世界上许多经典的恐怖电影大多是根据民间传说、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改编的。恐怖电影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也影响着恐怖电影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绘本文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形式,其将绘画艺术和文字内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碰撞出独特的感官享受和审美特质。所以相较于传统的文学翻译来说,绘本翻译不仅仅要利用要讲绘本文字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展现出来,同时也必须有要保证所翻译出来的内容能够切实的迎合绘画艺术中所要构建的美学世界。《The LORAX》是英国作家苏士博士一篇关于爱护环境的绘本,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寓意深刻,体现了儿童绘本的审美情趣,而馨月所翻译的译本《绒毛树》在原有的绘本审美情趣上呈现了儿童绘本翻译的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说对《绒毛树》的译本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儿童绘本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20.
国画是中国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是凝聚了民族千年文化的积淀,为人们带来了视觉和精神方面的享受。本文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从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进行相关探讨及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