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宋雀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德育对人的主体性发生和发展有着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塑造功能和凝聚功能等作用。德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就要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任务观、主体观和方法观。 相似文献
2.
康洁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4):69-72
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因而,它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和建构主体性德育的过程体系.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理清德育的"主体"范畴,在此基础上深化认识和丰富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观下,建构"认知-实践-完善和提升"的德育过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韩民青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提高了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人的竞争意识的提高.同时,市场经济也导致人的主体性异化,形成信仰危机、理想淡薄、道德滑坡.我们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倡导文明进步的主体精神,重视树立正确的信仰、理想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论主体性德育对传统德育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3-15,37
主体性德育是对传统德育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表现为:在价值取向上从“工具性”转向“主体性”,在德育目标上从培养“圣人”转向“平民”,在德育过程上从“他律”转向“自律,在德育方法上从“理性方法”转向“理性方法和非理性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陈静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4):92-95
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新时代的典型特征,教育成为发展人的主体性的主旋律。主体性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发展人性的本质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迎接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7.
李琴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3):118-120
传统德育对受教育者主体需要的忽视是德育失效的最主要原因.高校德育必须立足于"为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构建一种主体性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志荣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7,(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价值观建设处于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既适应社会主义制度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体系。它的本质是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坚持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又充分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9.
唐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56-160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德育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德育模式的构建应该坚持以综合教育论和新道德发展理论为指导,深入挖掘新媒体的特点,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从道德认知、道德实践、道德评价三个层面来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主体性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主体的平等性、道德需求的针对性、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德育环境的多维性,并初步实现德育由强制性教育转向自主性道德学习,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集体主义在我们的价值观体系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党领导下的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集体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人主体性明显增强,强烈冲击了我们传统的价值观体系。我们应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对集体主义原则做准确的理解,建立起充分重视个人主体价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是特殊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高等教育市场是高校与社会进行资源交流的场所,是高校与社会互动的中介。高等教育市场包含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咨询市场、就学市场,它在高教运行机制中具有交换、反馈、激励、调节、配置资源等功能。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市场,明晰影响高等教育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因素,对于提高高等教育投资效益,实现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道德是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因素造成了高校道德教育的弱化趋势。这些负面因素主要是 :市场经济概念在社会领域内的泛化 ;社会经济的转型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嬗变 ;市场经济的冲击 ,造成个别教师师德水平的下降。对这些负面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叶战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4):32-34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高度成就,是共同富裕目的的手段,而不是人为满足私欲的天地,它有自身的道德尺度。这种道德尺度首先表现在规则层面上,即道德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主要是在制定适用于所有人共同遵守的规则的过程中进行,于是职业道德的建设成为完善市场秩序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前我国市场秩序的混乱与一部分市场主体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有重要关系,而财经类高校培养的经济类人才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自身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进一步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积极探索财经类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任红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21-26
市场经济内涵着人类重要的文化伦理现象 ,有其独特的文化基础、文化精神和文化追求。在市场经济文化背景下 ,人们应具备很多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 ,但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的主体人格。经济文化既对现行的道德与心理教育提出挑战 ,也需要道德与心理教育作出积极的应答。 相似文献
15.
现代视野下的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鹤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53-156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发展人,而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培养人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主体性道德教育就是培育和发展人的道德主体性,即以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人的道德人格完善、思想境界提升、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主体性德育正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逐步确立和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中成为当代德育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倡导并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澄清并还原德育的主体地位,把德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德育的实施逻辑向学生倾斜,把德育的内容向学生移近。让德育从天理回到人心,让德育从天上回到人间。 相似文献
16.
田雪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5-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巨变,带动了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领域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伦理道德问题。有人提出要“用市场经济原则代替道德原则”。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有些活动的评价只能到经济原则中去寻找恰当的答案,而不宜到道德原则里去寻找答案,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原则运用于道德领域。 相似文献
17.
黄巧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市场经济是法律外在制约与道德内在自律的规则经济、信用经济。诚实信用的法律化道德原则就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经济主体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道德保证,是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市场的道德灵魂。 相似文献
18.
黄颖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93-96
教育过程的生活性、教育对象的生命性和道德内化的实践性.决定了主体性道德教育必然在生命体验中展开。而生命体验,则通过以体验课程诠释德育课程、以生命故事体验生命意义、以道德描述替代道德灌输等方式.来丰富并阐释主体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周恩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2):45-4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之间是相得益彰的。这是因为 :市场经济不排斥道德信仰 ,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不拒绝共产主义信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更强调团队精神 (集体合作精神 ) ;市场经济不是“享乐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因此 ,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 ,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得到极大地发展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将得到极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