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寄宿制学校     
《中国民族》2008,(11):60-60
30年前,在茫茫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12岁的斯琴毕力格最盼望的就是他的“马背老师”来给他讲故事,教他写字。现在,身为锡林郭勒盟民族小学校长的他,最大的心愿是让更多的牧民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如今,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当年的“马背小学”、“炕头小学”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漂亮的现代化校园。截至目前,内蒙古“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已有280多所,  相似文献   

2.
刘建新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在不惑之年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成为一名光荣的援青干部。2019年5月,组织上在他所任职的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选拔援青干部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听从党的召唤。"直到回家见到妻儿的时候,他才犯了难。孩子正上小学,妻子在单位也是业务骨干,自己这一去援青3年,家里的重担都要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了。左右为难之际,还是妻子替他拿了主意,"你放心去吧!家里的事有我。"  相似文献   

3.
顿珠老人是我最挚爱的忘年交。他的一生有两件事是我一辈子也会记得并愿意讲述给朋友听的。第一件就是他作为世界屋脊的守路人,花费了40年的时间,和他的同事一起养护了青藏公路。第二件事就是他作为一位共产党员,用多年的积蓄创办了一所小学。我认识顿珠老人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了,10年前,顿珠老人还是西藏交通厅公路管理局青藏公路分局当雄公路段的党支部书记。那时他是天天和路打交道,这个工作只能用一个“苦”字来描绘它的不容易。海拔4000多米,走路都喘的地方,老人和道班的工人们用朴实的心愣是把他们管辖中的路铺得极其平整。和路打了一…  相似文献   

4.
新闻背景:冯万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乡小茅坡营民族小学校长,土生土长的苗族后裔,能说一口流利的苗语。从宣恩师范毕业后,他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10年前,他回到家乡——宣恩县高罗乡小茅坡营,成为该村民族小学的老师。十几年如一日,他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坚持汉苗双语教学,传承苗族文化,搭建起民族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郭净 《中国民族》2015,(9):77-77
1998年6月的一天,我在德钦县的荣中村调查,快到做中午饭的时间,便去买豆腐。做豆腐的人是村小学的退休教师李鸿基。他一头白发,风度儒雅。他说自己本来退休后可以不干活,但整天看书太累,身体也不太好,要活动活动,于是操起以前的手艺做豆腐。李老师不忙着拿豆腐,却请我们到二楼的书房坐坐。当地的藏族人家,有佛堂但无书房,惟独李老师家例外。一张桌子,一些散堆着的书籍,一把圈椅。坐下,李老师就聊起家常。他说他的祖辈人来自大理鹤庆,是白族,这让我十分好奇。  相似文献   

6.
杨振中,1954年5月出生于广西宜州市(原宜山县) 的一个贫苦工人家庭,底层群体环境的感染、父亲长年的疾病缠身,使少年时代的他萌生了长大后要当一名好医生,为穷苦百姓治病行好事的理想。读书后的杨振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始终是品学兼优。1974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曾任大学班级党支部书记。1979年10月,杨振中在广西中医学院毕业了。毕业前夕作为优等生的他曾被拟定为留校的对象。但他坚决而又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宜州市(原宜山县),并到石别乡卫生院当了一名医生。  相似文献   

7.
好人张伯     
虽然我早已能够领悟到人总免不了一死,但是对死我总有那么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我熟悉的张兵伯伯便这么不可思议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张伯伯很瘦,和漫画家丁聪笔下瘦骨嶙峋的老编辑形象极为符合。而且他的确也是一位有30多年编龄的老编辑。虽说他没有写过什么大部头,但他辛辛苦苦编成的稿子总可以汇成几个大部头了。他把后半生全部献给了民族新闻事业。刚认识张伯伯的时候,我在上小学,那时的印象当然是很淡的。等我上了中学,因为中午要在父亲的单位  相似文献   

8.
珍瑜 《民族论坛》2004,(5):38-39
张柏如,全国著名收藏家,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老右”,登上了清华大学的讲坛。李铁映支持他出版了专著《侗族服饰艺术探秘》。近日,年过花甲的他又出访海外,登上台湾大学讲台。得知这一线索后,笔者慕名采访了这位不寻常的人物和他的家庭。爱上小侗妹,“哥一丘来妹一丘”张柏如会画人像,经常到侗乡采风,当他见到侗家精美的织锦、刺绣时赞叹不已。他曾搜集一部分侗锦,并挑选部分作品,送到省城展览,引起轰动。其中有一位侗家少女吴秋香的作品,在他推荐下,获全省—等奖。从部队转业后,张柏如被分配到通道县文化馆工作。龙彦辉和他相识时他已被打…  相似文献   

9.
依孜 《民族论坛》2014,(3):33-33
正胡文会是一位年轻的丈夫,有一个6岁的孩子,以及已进入古稀之年的父母。他说男子汉虽然是有泪不轻弹,但却着实感谢自己家人的默默陪伴与支持。他的爱人尚在读博,正进入撰写博士论文的攻坚阶段。同时,她的工作也不是很稳定,这也常常让她感觉无比焦虑。而更需要她操心的,是6岁的女儿刚刚进入小学,正式开始接受正规学习,种种忧烦,不一而足。但在他离开北京时,爱人总是一句话,安心工作吧,这边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东北边陲的同江市,有一个赫哲族聚居的小山村——街津口。全国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街津口中心校校长尤玉镯是一代赫哲新人中的杰出代表。他扎根街津山下,奉献民族教育30年,连续获奖26次。他走出的是一条怎样的人生轨迹? 1940年11月,尤玉镯降生于街津口一个贫苦的赫哲族渔民家里。家贫如洗,他上不起学。9岁那一年全国解放了。第二年街津口办起了民族小学,尤玉镯幸运地成了新中国第一批赫哲学生。 1959年8月,尤玉镯考取了佳木斯的一所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他又有4幅作品作为全国优秀作品,为中国对外艺术展览公司选中,陆续介绍到国外参加国际性画展。他的作品和他的名字一起,为他所属于的民族、为他所钟爱的祖国,赢得了荣誉。他就是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12岁的撒拉族小学生陈若梦。也许是受到家庭的熏陶,也许有天赋的缘故,6岁那年,担任美术教师的父亲从他那涂抹得近乎乱七八糟的国画里,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韩乐然同志,于1898年生于吉林省延吉县(今龙井县)龙井村六道沟朝鲜族聚居的山村。六岁进乡村学堂读汉文。九岁时,他的父亲积劳成疾,离开人世,由母亲供他念小学。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能画出一笔好画,经常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赞誉。 1912年,韩乐然当上了话务员,用业余时间自修中学课程,同时继续研习绘画。1914  相似文献   

13.
在湘西凤凰乌巢河畔,千年阻隔的峡谷,飞起一架高桥,桥头耸立一块“天下第一大石桥”桥碑,这是原交通部长王首道题写的碑名。从此,荒凉的苗山响起了清脆的汽车喇叭声,大桥把苗山与外面世界联系起来了!苗家人民从心眼里感谢大桥的设计建造者——田云跃。他是著名的石桥专家,如今已75岁高龄。他有半个世纪的建桥生涯,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农民——士兵——施工员——高级工程师,成为一名享誉中外的石桥专家。壮志青春系路桥田云跃出生于湘西凤凰县一个偏僻的土家族山村。父亲在匪患中丧生,母亲含辛茹苦送他读了四年私塾,两年半小学,终因家…  相似文献   

14.
<正>2002年3月10日,杨锡先生走完了他71岁的人生旅程。他走的那天,春光明媚,艳阳高照。可到为他开“欢送会”时,天却下起了雨,方方面面的人们仍络驿不绝地冒雨前来,向他作最后的送别。杨锡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侗族老人,为何能得到人们这般深情的缅怀呢?半世坎坷,一腔赤诚杨锡是通道侗族自治县下乡乡流源村人。他出生于地主家庭,旧社会读到初中毕业,在当时当地,算是个很有“文墨”的人了。也正因为此,注定了他人生历程的坎坷。1949年12月,杨锡怀着投身革命、报效侗乡的满腔热情,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湘桂黔边区纵队,在一支队当文书。1950年土改时,部队番号撤销了,他也回家种田。1952年2月,他被正式录用为公办教师。此后几年,他先后到6所乡村小学教书。由于工作出色,先后被选送  相似文献   

15.
W·海西希(walther Heissig)1913年12月5日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在维也纳,他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为了开扩视野,扩大知识面,一个时期,他特别热衷于阅读S·海定的早期著作,如《穿过亚洲沙漠》、《在亚洲的心脏》及《从北京到莫斯科》等。这些著作对他日后选择研究方向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谢兴 《民族论坛》2004,(8):14-16
张正凤,一个爱搞创造发明的土家族青年。他辞去舒适的令人羡慕的大学教师不当,毅然下海搞创造发明。几年来,连获19 项国家发明专利,被乡亲们亲昵地称为“湘西爱迪生”。              挑战自我,音乐讲师搞发明    40 年前,张正凤出生在湘西龙山县一个叫水坝的地方,父亲张宏保是乡供销社的会计,母亲江金花是位农村妇女。因为希望儿子像女孩子那样听话好带,父母给他取了个姑娘家的名字。    可小伙子就是小伙子,张正凤从小就特别调皮,经常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他在水坝读完小学,又在乡里读完初中、高中。高中毕业时,文…  相似文献   

17.
争强的东乡小儿郎十二岁的国林,胸前红领巾,肩背绿书包,上小学四年级。他见生人腼腆,时而低头吸鼻子。可一谈到民族,就不一样了。我问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2008,(11):59-59
来自西藏曲松县贡康沙乡的索朗多杰是个幸运儿,作为合肥市第35中学西藏班的初中应届毕业生,他以高分被上海复旦大学附中高中部录取。而在今年秋季学期,西藏有1800余名小学毕业生和1150余名初中毕业生升入内地,1350余名内地西藏中学(班)高中毕业生升入高校。9月15日下午,最后一批西藏学生离藏赴内地。  相似文献   

19.
埃利斯·吉恩·司密斯(亦译金·史密斯),1936年出生于犹他州奥克丁地方(Ogden)的一个传统的摩门教家庭,是四个子女中最大的一个。他的父亲是一个为联邦导弹计划工作的科学家,因此在幼年时期,他们家经常迁徙。他的小学和中学阶段在加州和犹他州度过。  相似文献   

20.
印在心扉的爱孙金喜,玉鸽名医田仓,弯腰扶起了向他虔诚跪拜,痴心求学的一个孩于,深沉地说:“我老了,本不想再收徒弟,可你与众不同,今天我破例了。”这孩子,就是当时年方8岁的蒙古族残疾人阿日本札。旧社会家贫,他小学刚毕业就失学了。为了混口饭,他拖着一条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