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间业务对于当今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自入世以后,外资银行大量涌入我国,其必然利用中间业务作为切入点参与到我国银行间的竞争,这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将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然而,面对这样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令人担忧。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国外银行相比,差距较大,问题较多,这最终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弱。为了进一步探究中间业务应如何发展,通过分析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找出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以此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竞 《南方论刊》2002,(5):28-31
中国正式加入WTO,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款的利差.但随着央行下调利差,这种利差空间正日益缩小.因此,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拓展赢利空间的重要举措.在WTO的框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如何面对外资银行中商业务的冲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以存贷业务为主的经营方式已弊病百出,致使国有商业银行效益严重滑坡。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要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实现扭亏增盈,必须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进行,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于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制等各方面所产生的需求来说,仍表现出许多不足: 1.中间业务种类少,且业务量不大。根据《巴塞尔…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1996,(4)
工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路与对策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课题组1995年7月,《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行,标志着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新阶段.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各专业银行纷纷调塑经营思路,突出中间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玉军 《云梦学刊》2004,25(2):46-47
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压力,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已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因此适时地开展中间业务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构成我国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在粗放型经营阶段,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均存在着重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轻中间业务的观念和导向.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国际金融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近在咫尺,商业银行今后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选择的发展方向.由于体制和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偏高,贷款收息率很低,普遍经营效益不佳.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经济日趋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中求生存促发展,笔者认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大胆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努力提高银行盈利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保证各项业务持续发展的可行之举.  相似文献   

7.
建设银行做为国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自1994年就已明确提出:“建设银行在走向现代化、商业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把中间业务发展起来,这项业务发展壮大了,建设银行现代化、商业化就有希望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从无到有,据资料统计,到2001年6月30日,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9亿元,占全行净收入的6.4%,尽管从数字看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同全球经济的国际化、市场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建设银行还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我们的经营效益。一、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计算结果的比较, 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整体水平较低的关键,在于其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水平较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权结构、中间业务、贷款质量、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X效率值有较大影响.为此,须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和融资能力,以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在分业管理的体制下,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才能拓宽自身的盈利空间,提高银行的经营水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已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受到很大挤压,其所有业务领域及生存均面临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而中间业务更是首当其冲.因此,商业银行应及时更新观念,调整经营战略,抓住机遇有效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以谋求自身更大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类型.中间业务的竞争,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的重点之一.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地位;为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建立健全中间业务产品研发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受到很大挤压,其所有业务领域及生存均面临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而中间业务更是首当其冲。因此,商业银行应及时更新观念,调整经营战略,抓住机遇有效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以谋求自身更大的经营效益。  一、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所谓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或少动用自身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优势,以中介身份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从中收…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不良资产比例高、风险隐患大、经营效益和竞争力较低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滞后已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内部竞争愈加激烈,我国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传统盈利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目前的市场环境.文章以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线,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4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净利差、中间业务收入、GDP、资产规模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状况的主要的影响因素,利差变动对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状况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中间业务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的拉动作用显著大于存贷利差收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成功地加入WTO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国内、国际间各商业银行的竞争越来越激励。从宏观角度看,商业银行原有的资产、负债业务已基本形成定式,盈利空间不断缩小,而具有风险小、收益高、市场潜力大、业务范围广、客户群体稳定等特点的中间业务领域必将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新的竞争焦点。农业银行要加快发展,也必须把拓展中间业务作为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6.
贵州金融业特点、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金融业发展表现出银行与政府双重主导的特征.同时,金融对全省经济的贡献有所提高.贵州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金融监督与风险分化作用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体系充分竞争不足;金融组织结构存在功能缺陷等.在金融业发展中,存在信用形式单一、银行不良资产比率过高、金融创新乏力等问题.因此,贵州金融业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之一,是目前商业银行面对竞争、迎接挑战一个主要手段.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较快,但还是存在收入水平低、品种结构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缺乏专业营销人才等问题.为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我们要创新金融产品,增强服务功能,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业务营销,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等.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是我国金融业的一次全新的改革实践,加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已不仅是加快整个金融业改革的大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加快整个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大事。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已无可争议,是必须的、迟早的事情。但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还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2006年我国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局势,商业银行应先进行全面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以创新制度和技术手段降低不良资产,在改制后做好上市安排,规范证券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国有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对加快自身经营发展进行总体分析,提出发展思路,阐述个人金融业务对银行经营的重要意义,探讨加快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入世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何种挑战和机遇,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如何认识加入WTO,更关系到我们如何应对加入WTO后的形势.中国加入WTO,既没有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那么多新的挑战,也没有为国有商业银行带来那么多新的机遇.本文旨在探讨加入WTO对国有商业银行挑战和机遇的实质所在,进而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生存发展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