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书》考疑(四)丁福林《卷十五·礼志二》大明四年九月,……太常陆澄议立锴,(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点校本,第410页)按:考本史《礼志一》云:“宋孝武大明三年九月,尚书右丞徐爱议:……博士司马兴之、傅郁、太常丞陆澄并同爱议。”《礼志四》云:“大明...  相似文献   

2.
<正> 《船山全书》——王船山全部著作的新中国版,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湖南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已经组织了《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并聘请了全国知名学者多人担任顾问,开始工作。三百年来,对整理出版王船山全部著作曾经有过四次重大的努力。第一次在清康熙年间,由船山次子王敔分批刊刻船山著作十余种于衡阳。现归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老子衍》等五种著作,封面总题曰《王船山先生书集》,并镌有“湘西草堂藏板”字样,就是当时集印的遗存。第二次在清道光年间,由湖南学者邓显鹤、邹叔绩等汇刻船山经部著作十余种,称为《船山遗书》。数年后又由俞焜补刻子、集部著作五种。合计二十四种,一百五十七卷。第三次在清同治年间,由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以更大的规模汇刻于金陵,仍称《船山遗书》。数年后又在湖南补刻六种,共收著作六十二种,二百  相似文献   

3.
闫宁 《北方论丛》2015,(5):82-89
《宋书·礼志》编纂未依循常见于同时期礼书的“五礼”模式,其体例从总体分卷结构,乃至具体录礼次序来看,与《后汉书》中《礼仪志》《祭祀志》渊源极深。《后汉志》以是否属于神祀区分所收录礼仪性质,由此形成两志并列,同时礼仪、祭祀两分法背后尚隐含了仪注与礼论之别,关涉记录礼制的材料性质。《宋志》沿用《后汉志》所开创这两条重要编纂原则,其卷一卷二与卷三卷四分别对应《后汉书》《礼仪志》与《祭祀志》,又根据实际行礼情况的不同,对此体例做了较多改动,使其更趋完善,最终形成了前二卷侧重仪注形式的“经国诞章”、后二卷主要收录礼论形式的神祀之礼这一历代礼书编纂中极为独特的体例。  相似文献   

4.
湖南学术。盛于近世。明清两代。乃有四王。船山于易尤精。九溪考古最悉。葵园长于史学。湘绮号日儒宗。其所论著。于经有周易说十一篇。今古文尚书笺二十九篇。诗補笺二十篇。礼经笺十七篇。周官笺六篇。礼记笺四十六篇。春秋公羊何氏笺十一篇。论语集解训二十篇。尔雅集解注十九篇。尚书大传補注七卷。夏小正注一卷。逸周书注七卷。谷梁申义一卷。于子有老子注一卷。荘子内篇注七篇。杂篇注二篇。墨子注七十一篇(?)冠子注一卷。写定孙子十三篇。于史有湘军志十六篇。桂阳州志十七篇。衡阳县志十篇。东安县志七篇。湘潭县志十二篇。王氏族谱四卷。史赞十七卷。论夷务书若干卷。日记若干卷。于集有楚词释十篇。附高唐赋注一篇。湘绮楼诗  相似文献   

5.
船山先生,世所公认之大哲学家,大文学家也。其煌煌巨著,衣被后世,沾溉末学,无间言矣。然其对万历间兴起之竟陵诗派,痛加挞伐,似非公允之论。如谓其诗“似妇人”、“似衲子”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创而为腐、为尖、为钝、为贱”(《明诗评选》卷四),是“青楼哑谜”、“市井局话”、“闽夷鸟语”、“洒肆拇声” (《古诗评选》卷三),是“以措大攒眉、市井附耳之情为情” (《明诗评选》  相似文献   

6.
船山学社是民国初年创办的学术研究团体,《船山学报》是船山学社主办的学术杂志,因社会变迁的关系,船山学社和《船山学报》在民国时期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虽然共用《船山学报》之刊名,但其办刊宗旨是不同的;民国初年的《船山学报》办刊宗旨是通过宣传船山学术思想崇尚传统文化反对西化以新天下,这代表着在中国重要的转型时期部分知识分子的忧虑与努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船山学报》,虽然声称继续本社民国六年以前学报办理,但实际上是以尊船山为号召重在提倡尊孔读经。  相似文献   

7.
<正> 湖南省衡阳市社联筹备小组一九八二年十月出版《纪念王船山逝世二百九十周年专刊》收有《湘西草堂题咏》(一)赞像一首:“孝思恬品,霞灿松坚。”陈墨西按语曰:“余在湘西草堂,见旧藏船山画像一轴,题此八字为赞。……惟八字正中,篆‘玉音’二字,初昧其由,询及嗣人,亦不明了。及阅王氏谱牒,并复查船山遗书,见王敔所为《姜斋公行述》,知上四字系明永历帝对船山诏旨有‘足见孝思,可征恬品’两语,故王敔从而节出此句。下旬虽未见有何记载,然与上句同称‘玉音’,必系永历帝与船山另一旨中语无疑。且知此像当为王敔所制,今传  相似文献   

8.
梅季 《船山学刊》1984,(2):102-109
船山《说文广义》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该书所释之字以《说文》所收为范围,论述之旨按许氏六书为准则,广释文字各种含义.广窥字、词之间及一字数义间之内在联系,广求文字,音韵、训诂及语法之某些规律,同时全面匡正时俗字弊,故名《说文广义》。当前,我国研究语言学史的论著日益丰富,但在众多的书,篇中却很少提及王氏此书;“船山学”的研究讨论亦很活跃,但却很少有人把此书摆到应有位置上。  相似文献   

9.
林峰 《船山学刊》2006,(3):21-21
由船山学院、船山学社、衡阳师范学院和湖南省社科院船山分院主办的“船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06年4月15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师范学院召开。来自湖南全省各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的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着船山学学科的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先后有十  相似文献   

10.
王船山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湖南作为船山的家乡、船山思想的发源地,一直注重研究和传播船山思想,并与民族复兴、国家图强的时代呼声紧密结合,为传承、发展、创新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船山学的研究不只在湖南,在全国甚至海外更是成果丰硕、名家辈出。为了研究船山思想、光大船山精神、砥砺国人奋起,促进民族振兴,湘籍学人刘人熙在创建船山学社的基础上,又创办了《船山学报》,于1915年8月20日正式刊行。在一百年的风雨沧桑中,其间虽历尽艰难,但刊物总能在各方鼎力相助下屡仆屡起,并在曲折中前行,真正做到了与国家民族同呼吸,与中华文化共命运,与时代社会共发展。以百年刊庆为契机,《船山学刊》将继续努力,使船山研究取得新进展,湖湘文化焕发新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光加彩。  相似文献   

11.
<正> 自从一九一二年浏阳刘人熙创建湖南船山学社以后,湖湘人民为使王船山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就由刘人熙,曹佐熙、徐明谔、彭政枢、廖名缙等倡议,于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日创办了《船山学报》。一九三0年五月,又创办了《船山杂志》(月刊)。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赵启霖、周逸主持续办《船山学报》。现将这三种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的刊物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2.
《晋阳学刊》1983年5期成立同志《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体系》一文中说:“王国维立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传统,融合西方的某些美学观点,创建独立一格的‘境界’说”。这一提法值得商榷。清光绪年间,江顺诒在其所辑《词学集成》一书卷七中,已先于王氏提出这一观  相似文献   

13.
吴观文 《船山学刊》1987,(1):111-115
王船山在《读通鉴论》)和《宋论》中,对唐、宋的党争,极力抨击,说从事党争的人们“寻戈矛于不已”,导人心于嚣讼”(《读通鉴论》卷二十六);“一唱百和,惟力是视,抑此伸彼,惟胜是求。“(宋论》卷四)终于使国家遭受很大的损害,甚至成为国家覆灭的根源之一,船山这样反对党争,显然不是单纯地论史,而是寄寓了对明代党争导致严重后果极感痛心的深意。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明代党争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以供研究船山史论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民国中期船山学社的社团刊物《船山学报》变化最显著的是"文苑·诗录"栏目所占的篇幅比例增加较多,而且船山学社社员彼此间的诗歌唱和占主要部分,这些诗歌唱和尽显民国中期船山学社社员的士人精神:既有吟咏游玩的闲情,也有孔孟之道的痴情,还有抗战爱国的深情。  相似文献   

15.
黄霖同志发现《开卷一笑》即《山中一夕话》中有四篇署名为一衲道人,而一衲道人是屠隆的别号。这四篇是卷四的《醒迷论》、卷五的《别(祭)头巾文》《励世篇》及卷六的《秋蝉吟》。而《别头巾文》又见于《金瓶梅》第五十六回。此书卷一题“卓吾先生编次,笑笑先生增订,哈哈道士校阅”,卷三题“卓吾先生编次,一衲道人屠隆参阅”。他主要根据以上资料提出论文《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三期)。  相似文献   

16.
邓显鹤是清嘉庆道光年间湖南著名的文献学家,他整理和刊刻了大量的湖南文献,最著名的有《船山遗书》一百五十卷和《沅湘耆旧集》二百卷。前者使湮灭百余年的王夫之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后者集古代湖南文艺之大成,至今仍是我们研究湖南古代文艺的重要资料。他的文献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整理文献必须实事求是;整理文献必须求得善本且精审精校;整理文献当由近及远;整理文献当随刊随补。  相似文献   

17.
徐荪铭 《船山学刊》1994,(1):189-201
掀开两岸船山学术交流的光辉新页 1993年6月3日—6月6日,海峡两岸70多名学者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聚会,参加由台湾故宫博物院辅仁大学、台北中国哲学会和船山学会合办的王船山学术研讨会。大陆学者方立天教授等应邀出席,并在会上报告了论文。萧萐父、唐明邦、刘春建教授、萧汉明副教授、姜广辉副研究员以及湖南船山学社专家、学者吴立民、王兴国、谭承耕、王泽应、喻宝善等提交的九篇论文分别在会上宣读,或收入辅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船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相似文献   

18.
<正> 湖南船山学社是我国近代闻名中外的学术研究团体。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湖南人民为了纪念明末清初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思想家王船山,由刘人熙经手,创办了这个学社。一、船山学社的前身思贤讲舍同浩五年(公元1866年)、湘人于长沙省城小吴门正街曾国藩祠侧(现长沙市中山东路湖南省图书馆和长沙市第十四中学旧址),建造王船山祠。湘阴郭嵩焘、平江李元度倡议于其中创办思贤讲舍,研究讲述王船山学说。郭嵩焘还亲笔撰写了颂扬船山学术思想的对联,悬挂于船山祠堂墙壁上,上联为:“笺疏训诂,六经于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深受史官文化的影响,许多文人有做笔记的习惯,因而出现大量的笔记,现存达数千种之多。如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自序云:“追思曩昔缙绅所说及余亲所见闻,得二十余事,因编次之分为五卷。”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自序云:“贤士大夫谭议有可取者辄记之,久而得三百六十余事,私编之为十卷。”笔记源远流长,可以远溯至先秦,唐宋时笔记有较大发展。用“笔记”两个字作书名,则大约始于北宋宋祁的《笔记》三卷。稍后,罗志仁作《姑苏笔记》,刘昌诗作《芦浦笔记》,龚颐正做《芥隐笔记》。宋代笔记数量大增,形式多样,流派纷呈,…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八年在上海孤岛出版的《楚辞研究》,收入了卫聚贤的《〈离骚〉的作者——屈原与刘安》、何天行的《楚辞新考》与丁迪豪的《离骚的时代及其他》等文章,集中宣扬了所谓的“刘安作《离骚》”论。1948年,何天行之书又由中华书局再版,改名为《楚辞作于汉代考》。此书流行于海外,近些年来被有的外国汉学家,称为“最周密、最系统”的“屈原否定论”,是何“提出‘屈原=淮南王刘安’的见解”。我想,这果真是何天行提出来的吗?经过一些时间,在查其它资料的同时,终于查到一九三五年的《浙江省图书馆馆刊》第四卷第四期,上面刊登有一篇署名为许笃仁写的文章——《楚辞识疑》。此文的第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