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从对人的人文关怀开始,随着对人类社会的深入研究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科学的有关人的本质理论。一切自然科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以人的需要为核心,研究一切社会、自然科学都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的解放。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清其发展脉络是理解和习得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邓小平理论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从人学思想和人学理论的视角阐释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不仅是符合逻辑的,而且有助于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清晰地反映和展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一、邓小平理论对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深切关注在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方面,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众所周知,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都倾注着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极大关注。马克思早期的政论文章和社会活…  相似文献   

3.
人们所从事的创造对象世界的社会实践,是界定人的本质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社会关系的存在与发展,是界定人的本质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依据和标志;而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是界定人的本质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内在地包含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思想,并以新的时代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凸显了人是社会发展主体的人本理念,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动因的人力思想,人是社会发展目的的人本观念,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等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立场,充分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养料和理论精华,为人类的前途命运划定了时代新坐标,标注了历史新方位,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主要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形成的动力和源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原则;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深入探究并系统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这一世界方案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蕴,而且是引领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人类美好家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对"现实的人"的科学规定为出发点,马克思构建了自己的人学体系,并区别于其他关于人的学说.人之所以为人,不因为他是生物实体,而在于他是社会实体,亦即社会存在物.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特别强调人的社会本质.现实的人在物质生产劳动中诞生和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它包括"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人的活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实践--物质生产活动--是整个现实世界一切变化的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说明人、自然、社会及其统一,构建起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人学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但马克思主义不是人学 ,当然也不能说马克思主义不研究人 ,没有人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马克思明确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的科学方法论。在马克思那里 ,对人的研究不是从抽象的共同人性 (感性或理性 )出发 ,而是从社会历史的客观现实出发 ,从复杂的社会表象中总结提炼出人的本质 ,运用由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 ,通过对它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发展、充实的理论再现 ,最终达到一种具体的科学认识 ,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对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提出和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依靠人且为了人的发展观,具有深刻而现实的人学意义。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看,它不仅确立和弘扬了以人为本的人学基本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而且还彰显了人类永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一个非常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其萌芽时期,提出了以劳动为基础的人学理论框架;从《神圣家族》到《共产党宣言》是其基本形成和发展时期,确立了人学理论的唯物主义立场;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是其成熟和完善时期,形成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的完备人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以往人学理论的超越,为人和社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致力于研究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把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统一性。杜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创造条件。促进社会个体之人与社会群体之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9.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