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光潜先生所总结的一条创作规律 :“诗词是通过所选择的典型情结来烘托生动具体的气氛和情调的”是得到大家认可的 ,我们应有历史主义情怀 ,正视时代特点 ,知人论诗 ,不以现代认知经验去图解古人的思想 ,评说古人的行为。本文认为《〈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道〉教学后记》的作者的观点有矢偏颇  相似文献   

2.
《恒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楚简<恒先>以"恒先"为"道",讨论了"道"、"恒"、"恒先"的先在性、超越性、终极性,及其与"域"、"恒气"、"有"、"始"的关系.道之体、道之静为"恒"、"恒先",道之用、道之动为"域"、"恒气".元气是自己生成、自己运动的.<恒先>重点讨论了域→有→性→音→言→名→事的系列,尤其是言名与政事、无事与有事的关系,肯定名的作用.本篇与战国末年至汉初文献如<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及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中有关道论的文章及有关审合形名的文章相接近,可会通.  相似文献   

3.
王庆芳 《江汉论坛》2004,(7):108-111
诚信是元杂剧《西厢记》的"主脑",王实甫在剧中以张生与老夫人、张生与莺莺为主体的戏剧冲突中分三步刻画了张生诚信的个性特征,由此表现出全剧诚信的"主脑".这一"主脑"定格于作品所产生的那个具体时代的历史支点上,它作为一种传统的优良道德准则和民族性格而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与实体性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绣鞋风波"是<金瓶梅>中的精彩篇章,它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绣鞋风波"中的鞋描写呈现出丰富的象征心理学意义,具有鲜明的比兴象征功能."绣鞋风波"故事情节反映了弗洛伊德子恋母理论,是中国化的俄底普斯情结.  相似文献   

5.
虽然"节"和"即"可以相互通假,但它们之间的通假只发生在实词层面;在虚词层面,它们存在着不同.居延汉简假设连词只用"即",不用"节".假设连词记作"节"是秦国方言的特点,而"即"是六国方言中使用的字.汉以后的文献中书写简单的"即"取代了"节"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中,冰心是惟一一位受到特别关注的女作家.以茅盾为代表的编选者在确立新文学"关注现实,提出问题"的创作传统、赋予新文学历史合法性的过程中,选择冰心的"问题小说"进入这部"经典",对其提出问题的社会意义给予肯定;与此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对冰心小说所体现的具有女性性别内涵的社会问题思考做出了贬抑.该书的编选,对构建和彰显以男性为主导的新文学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此间女性历史和自我的双重主体性,一定程度上受到遮蔽.  相似文献   

7.
有关"道理最大"的对话之意义,在于它反映出当时决策层施政措置中明显的理性趋向."道理最大"说建立起一种独立于君主欲念之外的客观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君王至上"体制的一种精神限制.而经士大夫筛选,寄托着他们理念的"祖宗之法"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士大夫阶层对时政的不满与变更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田田  史际春 《学术界》2007,(2):88-93
徐国栋教授《周枬先生的〈罗马法原论〉错误举要--以上册为中心》一文发表于周枬先生故去后不久.该文所持批评缺乏善意,以学术争鸣为名行道德责备之实.对于《罗马法原论》所涉罗马法是否为奴隶制法、对罗马公法与私法各自历史地位及价值的评判、罗马法究竟是人定法抑或神意法、罗马法中有没有物权理论、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体系孰优孰劣、有关相邻地带树枝的修剪方法、hoste(hostis)一词可否译为"叛徒"、古罗马刑诉是否因袭及附属于民诉等问题,徐国栋认为周枬犯了"大错",并认为《罗马法原论》存在拉丁语译法或表达方面的"小错".这些所谓"大错"和"小错"的论断,颇值得商榷.《罗马法原论》上册在这些方面并无任何学术性错误可言,而违背学术规律、妄下断语的专断作风却足以为学界同仁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9.
江湖与侠客在古往今来的武侠小说中都有必然的联系,但江湖社会大都是小说家以自欺欺人的方式"心造的幻影".宣传"愚忠"与"义气"的"三国气与水浒气",是武侠小说的主要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白鹿原>从家族宗法制的变迁透视现代史的演进,堪称新时期最有力度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但作者以这一新的视角进行创作时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困惑历史观与道德观的二难处境,作者在处理宏大历史文化题材时力图揭示的历史文化必然性却又被一种旧的伦理道德观所消解,因此,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基本立意的阐述上表现出深刻矛盾.这与作者尚未从精神上真正走出"白鹿原"有关.  相似文献   

11.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不仅应该是"富者之思”,也应该是"学者之思”.本文指出(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思想共同的根本出发点;(二)中国人民实现了由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物质成果,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前提,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社会基础;(三)就像毛泽东思想正确地解决了当代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正确地解决了当时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问题、解决了中国人民由一穷二白向小康生活转变的问题一样,"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今后长时期内应付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从不同的视角考察,理论和现实中的"法律人"和"经济人"在具备共性的同时存在较大差异.比较分析这些差异,可以清楚地看出二者不同的职业特征."法律人"与"经济人"虽然职业特征不同,但在追求自身特性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共同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13.
国际分工中的比较利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古典和新古典"比较利益"原则在现实国际贸易中应用后果的分析,剖析了新技术革命所导致的世界分工和贸易状况的变迁,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如何辩证地引用"比较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教育反贫困"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在'十五'计划中期的中国西部农村,哪些特征因素影响农户的贫困状况?选择什么样的反贫困战略?"通过对2004年2至4月进行的大型调查的分析研究,我们将贫困线设定在每人每年637元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西部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估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村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贫困"和自然环境、经济结构、历史因素等构成累积的贫困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选择"教育反贫困"战略.本文立足于这一点,对中国西部农村"十一五"期间"教育反贫困"战略的实施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藏汉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中,对康巴藏族和川西南藏族("东蛮")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本文论述康巴、"东蛮"与宋朝的历史关系,有助于加强这个薄弱环节.作者根据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及亲临实地的访问记录,对"东蛮"的族承进行了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通过对甲骨卜辞中"雨不正"一语的考释,将<诗·无雨篇>的篇题予以新证.  相似文献   

17.
邓剑秋 《江汉论坛》2005,3(4):29-34
思想路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集中全党的智慧,先后提出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命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路径的核心.正是这条一脉相承又不断丰富其内涵的思想路径铸就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构成当前村庄权力基础的因素不再是传统社会的权力"文化网络",也不是人民公社时期的权力"组织网络",而是权力的"利益网络".问题是"利益网络"不能构成村庄权力稳定的基础,其要害在于单纯利益关系不能构成有效的社会关联.正因为这种有效的社会关联的缺乏,致使村民失去了对乡村干部和社会地痞的抵御能力,无论是行政的村庄权力还是自治的村庄权力,都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应对当前村庄权力利益网络这一事实,如何建构村庄权力的合法性,将成为农村可否保持稳定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945年12月重庆<客观>刊载的有关毛泽东咏雪词的两篇文章,是毛泽东诗词的第一批研究成果.这两篇文章是当时围绕毛词而开展的思想战线上的一场斗争的产物;<"毛词"溯源>是对毛词版本的来历及版本的本来面目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该文引录的毛词同原稿的文字完全一致;<毛词解>是一篇批驳反动文人对毛词的曲解丑诋,正确阐述毛词思想内涵的文章;两篇文章本身表明新中国建立以前,一些文化工作者就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许多研究,其成果决不是片言只语.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艺术情感不是自然生成的东西,而是在具体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才孕育产生、逐渐成熟的"生成物”.它是一种在艺术创造活动中不断运动,不停地流动生产的情感.艺术情感的运动生成大体要经历"最初的唤起”、"积累和养育”、"改造和升华”三个阶段,才能生产一股"心会神融”、"物我俱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