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现代小说,如果说在二十年代是以“乡土文学”和“自我小说”为人们所瞩目,那么进入三十年代之后,最引人注意的便要算是都市题材的小说了。《子夜》和《骆驼祥子》等作品的出现,使文学史家欣喜地写下了“长篇小说的繁荣”这类词句,同样,这方面的短篇,史家们也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单来。这一现象的产生并不偶然,是由三十年代的时代精神决定的。因此,当十八岁的  相似文献   

2.
许文茹 《社科纵横》2006,21(3):160-161
本文通过对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分析,分别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即关于小说的三种叙事技巧:叙述者角色变化、露迹、戏仿,从而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基本特征与具体的操作策略。同时也证明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确实是一部20世纪60年代成熟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3.
鲁应龙的《闲窗括异志》是宋末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书中对以当湖为中心的嘉兴府地区进行了集中书写.围绕着当地的民间传说与怪异故事,鲁应龙记述了式微科举世家鲁氏的家族记忆、当湖文化空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宋末嘉兴、海盐、华亭诸县的地方民间信仰.《闲窗括异志》嘉兴书写这一个案,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志怪小说对于地方家族、文化、信仰的独特书写方式.与同时期的方志相比,志怪小说的地方书写多是一种具象的呈现和个人化的叙述.这种具象呈现和个人化叙述更有助于我们重构当时真实的信仰、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4.
看金庸小说,是全世界会说会读汉语之人的一种福利.很多学汉语的外国人,其实就是武侠或公案小说迷,有的还像荷兰佬高罗佩那样,自己上手写起来了. 金庸的小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多有实指背景描述,给人强烈的代入感,不似古龙小说那般飘逸穿越,所以,在金庸小说里翻检一下历史与地理,是件饶有趣味、时有所获的快事. 那么,金庸笔下的辽东出现得多不多呢?不少!从《天龙八部》到《白马啸西风》,辽东的家族、门派、人物、功夫,所在多有.  相似文献   

5.
孟悦朴 《唐都学刊》2003,19(3):33-35
新时期文坛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中 ,以书写自己的母族而辉煌的作品屈指可数。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张承志的《心灵史》、阿来的《尘埃落定》正是这样的佼佼者。无论是作家的知名度还是作品的影响力 ,马知遥的《亚瑟爷和他的家族》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但是 ,这位宁夏本土回族作家的心血之作却也非同凡响。小说 2 0 0 0年出版 ,2 0 0 2年荣获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长篇小说“骏马奖”。马知遥说 :“我一辈子从来没有自我感觉良好过 ,唯独我的长篇小说《亚瑟爷和他的家族》是个例外 ,自信它非平庸之作。”它的获奖“使我有生之年如晚…  相似文献   

6.
李雪 《学术交流》2005,(11):165-167
卡罗尔.希尔兹的小说《斯旺》采用了多视角叙事手法,小说中充满了迷。作者在探究激发读者的强大力量的同时,也探究了艺术本质的神秘。福科的作者功能理论在这部小说中有很好的体现。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为了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在思索与困惑中对女诗人斯旺的生活与作品进行了一定的曲解与擅用。小说采用的讽刺手法对学术界的自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王学谦 《求是学刊》2023,(3):142-151
《罪过》具有莫言文学的风格,也是中国当代小说的杰作。它有莫言小说魔幻叙事的基本特点,也呈现出20世纪80年代莫言先锋探索的文学精神。作为一篇先锋小说,在文体方面,《罪过》既有寓言性、象征性,也具有写实性。它以儿童视角将现实的乡村体验转换成神话故事,使小说和世界都生起一种神秘的烟雾,从而打破了以往机械写实的狭窄套路,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虽然以动荡年代为背景,作品却没有进行政治学思考,而是“向内”审视,聚焦于人性,在人性的黑洞里掘进、摸索。这种对人性的审视,又与鲁迅的文学存在着互文性。鲁迅笔下的“看客“”恶童”以及“人生如戏”的悲凉感也在《罪过》中出现。  相似文献   

8.
《文艺春秋》一九八七年新年特别号公布了日本战后六十二部名著。这是该编辑部为编辑新年特别号,向读者发出各自推选十部战后名著的民意测验后,根据包括作家、评论家、大学教授和政府官员等在内的一百二十六名读者的回答而评定的。名列榜首的是井伏鳟二的小说《黑雨》,以下名次分别按得票数量,排在前三十部的是《野火》(大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僧伽罗语组副译审王允唐翻译的《鲁迅短篇小说选》(上册)僧伽罗文版1993年在斯里兰卡由黎明出版社出版。 《鲁迅短篇小说选》收入了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8篇,它们是:《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故乡》和《阿Q正传》。篇目顺序按小说发表年代排列。在此以前,鲁迅的作品如《狂人日记》等曾被译成僧伽罗文和英文出版(英文版居多),  相似文献   

10.
孔令云 《阅江学刊》2012,4(3):121-125
作为一份在20世纪30年代颇具特色与影响的杂志,《现代》上翻译取向的“现代”特色引人注目。《现代》的诗歌与小说译介活动,呈现出翻译与创作的互文性特征,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现代》杂志乃至那一时代的形态丰富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得到广泛运用,这既反映了家族小说创作主题的变化,又体现了作家们在叙事变革上所作的努力。第一人称我之叙事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则既拉近了叙述者、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又竭力消除了第一人称叙事的缺陷,同时,它也具有叙事的主观性过强、文本意义消解、情感冷漠等不足。  相似文献   

12.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第777和778两期连载一篇调查报告,题目是《法国:五十名尚不知名但很有前途的人》.其中包括以下两人:昂热洛·里纳尔迪(小说家,三十九岁):他写了四部小说,即《总督的包厢》(1969年);《阿特朗特家族之家》(获1971年费米纳奖金);《遗忘的教育》(1974年);《法兰西的太太们》(该忙在两年前曾引起轰动).他经常看圣西门的书,但却乐意描写阴谋事件、寻找灵魂和道德堕入的各种陷阱和阴谋的洞穴.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中期,印地语小说界兴起了“边区小说”①流派,帕尼什瓦尔·雷努②是该派的开山鼻祖。他的两部长篇边区小说(1954年出版的《肮脏的裙据》和1957年出版的《荒土地的故事》)风格独特,极富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在印度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部小说愈益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本文试图对它们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作家在《肮脏的裙裾》(以下简称《裙据》)的序中说:“这里面有鲜花也有荆棘,有红粉也有尘埃,有檀香也有污秽,有美也有丑……我不能回避其中任何一个。”③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荒土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明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筒称“三言两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开创了明代白话小说的繁荣局面,而且为后来的小说和戏曲的创作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山丹 《探求》2006,(2):75-7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作家通过多种书写策略,在小说叙事中展开了对神圣历史的游戏与调侃,这是一种十分有意味的戏仿叙事。刘震云的《故乡相处流传》是对历史戏仿的典型作品,小说运用滑稽反讽的手法展开对历史宏大叙事的戏仿。本文试图通过对《故乡相处流传》的解读,分析戏仿叙事的写作特色极其背后的美学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芥川龙之介《地狱图》人物形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1913年芥川入东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15年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1916年发表短篇小说《鼻子》、《芋粥》和《手绢》,奠定了他新进作家的地位。大学毕业后,芥川在镰仓海军机关学校任教3年。1919年进入大阪每日新闻社。芥川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既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又有现实主义的倾向。早期的作品主要以历史小说为主,内容大多是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地狱图》1就是其中之一。晚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幻灭感。20年代末期,日本社会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正当壮年的芥川意识到自身…  相似文献   

17.
试论近代小说的兴盛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在近代头六十年表现得异常保守的小说界,终于在庚子事变到辛亥革命期间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大变化,即资产阶级小说(包括资产阶级改良小说和革命小说)对封建小说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其势之迅猛,规模之宏大,既为我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也与近代诗文的缓慢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现有的材料来看,这场变化大约开始于1902年到1903年之间。仅在这两年之内,便出现了一大批资产阶级的重要作品,如资产阶级的改良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活地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邻女语》、《负曝闲谈》和资产阶级的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修辞论美学这一新视角出发,重读《哦,香雪》这一在80年代前期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作品。本文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铁凝小说本文中的具体修辞现象(包括人物塑造、叙述方式、乃至用词造句)同80年代前期中国以启蒙为主导的文化语境的复杂的互赖关系上。从今天的角度看来,香雪形象作为铁凝文化启蒙冲动的审美置换,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述方式作为小说本文的主导叙述方式,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80年代启蒙文化的危机症候,从而使小说本文在90年代凸显出新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勤于变换写作手法的先锋性实验派作家,她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有出人意料之笔.萧红从由鲁迅作序、胡风写读后,发表<生死场>以来,她的结构一直是有争议的.20世纪30年代就有"结构不坚实"的微词,而她却逆势创作了短篇小说<手>、<家族以外的人>、<小城三月>,结构完美地无可挑剔.40年代,茅盾掩饰不住对<呼兰河传>的溢美之情,称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新时期,杨义则进一步将她的小说定位为"诗之小说",称其为中国"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相似文献   

20.
张雪  徐彬 《社科纵横》2007,22(11):173-174
英国小说创作由来已久,在为世人留下宝贵传统的同时,也为后续小说家的创作带来了"影响的焦虑"。在约翰·福尔斯的短篇小说集《紫檀塔》中,主人公对小说和艺术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争论,其中短篇小说《紫檀塔》、《可怜老》、《迷》成为蕴含福尔斯小说创作理念的"逆反批评"三部曲。这些创作理念成为福尔斯本人超越"影响的焦虑",进行小说创作的思想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