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者坚持价值是属人的,否认自然也有内在价值。这一观念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已受到严峻挑战。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就是对传统价值观实质上的重建和范围上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人类中心主义者坚持价值是属人的,否认自然也有内在价值.这一观念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已受到严峻挑战.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就是对传统价值观实质上的重建和范围上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自然内在价值是环境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对它的证明,成为环境伦理学超出传统伦理学的全新视野及理论意义之所在。通过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分析,不难看出,自然内在价值是一种语义的借用,它并不含有人类内在价值之意。  相似文献   

4.
自然的价值与环境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当代社会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伴随着诸如自然界是否有价值,人应如何对待自然等一系列问题,环境伦理学也应运而生,它要求人们从道德的意义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自然内在价值论者离开人来界定自然价值的根据和标准,这就是自然自身的、有目的的存在,即它们自己的"善"。这从语言逻辑上看是不可能的,从主体角度看是空幻的,从价值评判上看是荒诞的。人类是唯一配享目的性和至善的力量,人类理性完全可以颁布生态道德命令,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建立平等、公正、仁慈的,即理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才能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友好和谐。  相似文献   

6.
自然价值理论对于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形成新的更为进步、适合人类的发展的自然观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它在指导人们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行为活动中,有增强行为主体道德义律、规范主体行为、增强自觉性和环境意识的重要功能。自然价值理论起源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又很快与其他后现代文化合流,并迅速成为激进环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7.
自然价值理论对于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形成新的更为进步、适合人类的发展的自然观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它在指导人们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行为活动中,有增强行为主体道德义律、规范主体行为、增强自觉性和环境意识的重要功能。自然价值理论起源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又很快与其他后现代文化合流,并迅速成为激进环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8.
阿.施密特针对传统自然理论进行了批判,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理论成果;他试图通过批判直观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建立起与社会相联系的自然概念。然而,由于其在存在论基础上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因此,他的自然概念在本质上最终重新落入了形而上学的范围之内,无法获得真正的突破;他的自然与社会也始终是相互外在的。  相似文献   

9.
环境伦理学者主张自然具有内在价值,但是他们并不能自圆其说。过于理性的环境伦理学的信奉者并不多,对于当前环境保护的实质意义不大。人与自然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对于自然,应该建立关爱型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评价自然环境的价值必须坚持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的辩证统一,自然环境不仅具有外在的经济、科学、生态、审美等价值,更具有内在的道德价值。因此,应倡导“尊重自然”的伦理取向,挖掘生态伦理的智慧,对自然环境予以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经历从哲学组成部分到哲学范式的转变.形成以解释世界为特征的知识论哲学,确立了本体论研究范式.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哲学开始批判本体论的哲学范式,摒弃重建本体论哲学体系的理论传统,实现哲学从天国向人间的降落,理性地反思人的生存状态.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不再具有哲学范式的含义,而是转变为一种价值承诺.它承诺人生存的客观条件,指出生存的受制约性,而且承载人的生活理念和人生意义,表征着人自由自觉的类本性,从而开启了哲学研究的新视阈.  相似文献   

12.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论,虽然对哲学价值论的基本观念有一定的冲击,但不能从哲学价值论的高度来区分物理世界和价值世界,陷入了二元论困境。评价论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从评价活动的社会性出发,把自然价值当作一个由民众评价活动和权威评价活动交织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具体的历史的概念,从而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是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它是一门关于公共选择的科学。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问题则是在公共利益的分配中对公平、公正、公益等伦理价值产生的偏离。政策选择主体的价值取向、政策制度中的价值导向以及政策环境的主导价值都影响着政策的选择行为。公共政策的伦理问题渗透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其现实根源,更在于其理论根源,即传统伦理学.传统伦理学是建立在传统人道主义基础上的,其伦理基础是人类共同的人性价值.因此,传统伦理学是仅适用于人类内部的伦理学.在传统伦理学那里物不再是具有存在论根基的自在之物,自然也不再是具有自在的存在论本性的自在自然,而是成为为主体产生又为主体所用的人化自然.因此传统伦理学堵塞了人类通向自然的伦理之路.面对这种情况,西方自然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应运而生,其建立的伦理依据是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不依赖人的评价而改变的,是内在的存在于事物的本质当中的.自然界的权利是指自然界中的自然物一旦存在,便有按照生态学规律继续存在下去的权利,是任何人都无权干预的.这对于把自然界纳入伦理学研究对象这一方面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使得人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当代人类遭遇了虚无 ,因此 ,哲学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进行研究。马克思发动的颠覆传统本体论的哲学革命 ,在当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自然价值的双重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为尺度"和"以宇宙为尺度"是考察自然价值的两种不同的向度."以人为尺度"是人的活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尺度,但由于人的理性能力的界限和人类对自身各种利益整合能力的微弱,"以人为尺度"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引入"以宇宙为尺度"的视角,其旨趣并不是要否定"以人为尺度",而是旨在使人类能超越主、客体二分的狭隘眼界,在"以人为尺度"和"以宇宙为尺度"双重观照自然价值的更广阔的背景中,重建解决地球环境危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学旨在系统地阐述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系,其产生源于自然价值的确立。故而重建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并为人确立一种新的存在方式,是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实质。运用自然辩证法原理系统分析、阐述两者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当前自然价值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形而上学不同于西方意义上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宋明理学家承接将儒学构建为“通道”之学的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构建形而上体系,是朱熹包括“北宋五子”在内的宋明理学家的新任务。朱熹通过吸收和改造佛、道及先贤的思想,建构了形而上的最高本体。他运用逻辑的方法,论证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把它说成是自然界的永恒规律和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自然之德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之德、尊重生命的仁慈之德、与天地参的参赞化育之德、寡欲节用的节俭之德,为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创造性地应用转换中国自然之德传统,从中获得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有益的因子,这是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中所面临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