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社科学报面临着千刊一面、低水平重复的困境,求特色谋发展已成为地方高校学报的共识,设置地域特色栏目是高校社科学报打造期刊品牌的有效举措。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视域中,地域特色栏目的构建离不开编辑的主体意识,需要编辑在对地域特色资源和地域特色栏目学术资源的认知中来确立。《武陵学刊》特色栏目构建的实践表明,特色栏目的构建离不开编辑的主体性,对地方特色资源的认知过程中编辑应该具有历史意识、比较意识、拓展意识和时代意识。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校学报编辑人员不足的困境,分析了聘用学术编辑对高校、期刊建设和个人发展的作用,并结合学报的数字化出版流程,通过学术编辑的参与,设定各阶段任务和目标,充分发挥学术编辑的作用来助力学报发展。分析发现:聘用学术编辑可节约办刊成本,缓解编辑部人力的不足;可加强栏目建设,开拓优质稿源;能发挥学术编辑的桥梁作用,做好期刊宣传和联系工作;并且能提升学术编辑个人能力,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大数据时代学术编辑与专职编辑之间的协作实践表明,聘用学术编辑可作为有效缓解学报办刊困境的一种方法,希望该方法能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的困境与其内向性的弊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向性历来被认为是高校学报的基本属性之一。但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固守内向性,则显得不合时宜,影响了高校学报学术性原则的贯彻,削弱了高校学报对学术理论最前沿的导向控制能力,损害了高校学报的社会声誉,不利于其在竞争中求发展。内向性助长了学术研究中的“懒汉”思想,使编辑的主体性功能难以充分发挥,限制着编辑主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内向性是高校学报陷入困境的症结之一。克服内向性的弊端,要求转换脑筋,树立高校学报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性、主体性是学术性的观念,冲破反映服务的樊篱,在着眼于提高的目标中追求发展自身。办好专题学术研究专栏是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6,(6):116-118
学术评价体系异化给学报编辑工作带来极大困扰,具体表现为:学术论文沦为"经济作物",挤占了有限的出版资源,浪费了编辑的宝贵时间;作者为提高发稿率或实现利益最大化,一稿多投甚至突然要求撤稿,使编辑工作陷入被动;应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加重了编辑的审稿工作量,耗费了编辑有限的精力;异化的学术生态环境导致编辑和作者关系的异化。因此,学报编辑一要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坚持学报的学术引领功能;二要防止学报编辑权力的僭越和缺失;三要重构编辑与作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四要道德提醒以减少学术不端的行为,树立学术诚信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其根本内涵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源动力。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助于把握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化解践行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矛盾、困境及掌控科学发展观赋予的科学发展方向。高扬人的主体精神,立足人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是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人本核心、发展要务的关键所在,故此,充分发挥主体性理应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学报要办出特色应该在注意发挥本校的学术优势和教学专长,重视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提高编辑人员的水平、改进版式、装帧方面下功夫。学报更要注意新人的培养,形成自己的稳定的、有水平的作者队伍,也是办出学报特色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学报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在内部,主要表现为大学学报的单位归属感强而学科归属感弱、编辑主体的学科背景单一而工作面向多元;在外部,则主要是由期刊评价体系与科研机构的期刊等级设定导致的优质作者流失。学术期刊的综合性与专业性具有相对性,向专业性学术期刊转型并非综合性大学学报的最佳路径。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主题栏目的策划,同时编辑主体(包括主编和编辑)实现角色的多元整合,方能从根本上发挥大学学报的综合性优势。  相似文献   

8.
当前 ,高校学报普遍面临困境。经费、稿源、队伍问题 ,直接影响着学报质量。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学报编辑 ,首先是主编 ,要解放思想 ,破除安于现状、不敢讲经济效益 ,困循守旧的观念。发挥学报优势 ,走自我发展道路 ,实行聘任制 ,确立新学术质量观 ,注重研究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治理学术不端行为,要强化高校的主体责任。高校学报作为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应该在其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高校学报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和体系,充分发挥学报编辑的引导作用,合理运用学术检测系统等方式使其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充分发挥学报的把关作用,力促高校学风建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也论“编辑学者化”命题的内涵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编辑应该成为“学者型编辑”。学者型编辑首先应该是所负责专业学科的行家,同时也应该是编辑科学方面的行家。“编辑学者化”有利于编辑事业的发展,是编辑理论的需要,更是学报编辑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论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稿都是作者的科研成果.编辑对作者文稿的处理,实际上是对作者科研成果的一种再认识.这一认识过程是主体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这决定了学报编辑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知识和能力的创造性对作者的科研成果进行能动反映.而这种能动反映正是学报编辑主体意识的体现.为了在学报编辑工作中充分发挥把关与创造的双重作用,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超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以高校学报的改革困境为着眼点,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定义和特性.从全新的市场空间与营销模式、专业化的大型期刊数据平台优势、从内容提供者到信息服务商的转变三个方面,指出"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学报改革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简言之,"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学报的高效率办刊、影响力扩张、精细化与专业化发展甚至是市场盈利,都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学报编辑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思维、开拓创新意识,利用数据发展自己,并突破自身困境,变被动转型为主动探索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3.
特色对女子院校学报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女子院校学报特色形成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开放办刊理念和特色创新理念;学报特色的内涵取决于女子院校的特色;借助女子院校学科优势创建学报特色;特色栏目的策划和设立是学报特色的支撑:要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要在版式和装帧设计上体现学报特色。此外,要处理好政治性与特色、内向型、综合性与特色、专业化与特色、名家名作与新人新作等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办刊现状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是学报的主办者,编辑人员是学报的编辑者,二者构成学报办刊的主体。影响高校学报办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体性思维是学报办刊的关键,它反映着学报主办者和编辑者的办刊意愿,引导着学报的办刊走向,决定着学报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5.
学报编辑应该从学报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起较强的责任意识。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做好学术规范工作,要有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6.
坚持学术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提高学报质量的关键张秀红(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如何提高学报质量,充分发挥学报的功能,增强学报的社会效益,在学报出版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学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主张紧跟政治形势。但他们忽视...  相似文献   

17.
质量是高校学报的生命。高校学报质量的高低与融入编辑主体意识的强弱多少密切相关。编辑的主体意识是指编辑者在编辑活动中的有目的性、创造性、选择性、改造性和批判性。增强并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全面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主体意识是指学报编辑人员在从事学报的编辑出版过程中 ,所起的主导和核心作用的意识。在当今要求学报要有鲜明风格和特色的情况下 ,编辑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意识 ,即发挥编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使学报特色更鲜明、更突出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女性编辑身兼编辑、母亲、妻子、女儿、儿媳的多元角色,容易陷入身心俱疲、消极怠工、发展受挫的多重困境.作为高校学报女性编辑,首先必须在自身上加强修炼,对工作进行合理计划,确定目标;培养自信心,不断选取;学会调整心态,为心理减负.而作为学报部门及其主管单位,也应对其所遇到的困境给予关注和重视,为其工作和个人发展多创造有利条件,使其更安心地为学报编辑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对编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胡风为编辑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奠定了超乎单纯自我牺牲的更为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些使得他的编辑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胡风的成功经验表明:编辑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在具有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同时,更要有"组织者,领导者"的气魄、抱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在编辑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