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生死观也显示出不同的内蕴。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颇具代表性,儒家主要从生的角度看待生命,是一种入世的生死观;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是自然之道生死观。而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主要是从终极(即死亡)的角度看待生命的,故而不同的路向便折射出中西方生死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彭鸿雁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2):26-28,31
从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的探析中,比较和分析理性主义生死观与非理性主义生死观、享乐主义生死观与重视精神价值追求的儒、墨俩家生死观的异同,挖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死观的传统生死观资源,促进大学生热爱生命,显示生命意义,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儒家生死哲学对于中华民族的大众心理和民族性格曾产生深刻影响,毛泽东也深受这种传统文化熏陶。本文从生死观的本体论基础,生死观的现实表现,生死观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儒家生死哲学与毛泽东的生死观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进行了论述,说明了毛泽东的生死观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批判地继承儒家生死哲学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90后大学生能较好地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特性,能意识到生命间的复杂关系,懂得保全生命的基本常识,但同时也存在生命价值自我化、生死观模糊化、生命责任缺失化等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把握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生命意识,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升生命的品质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生命?儒家贵生爱物,道家尊敬生命,释家爱惜生命;如何对待生死?儒家乐生哀死,道家苦生乐死,释家生死皆苦;如何超越生死,实现生命价值?儒家强调修身进取,道家强调与道合一,释家强调旨在觉悟。这些都是生命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分析、挖掘儒、道、释的生命伦理思想,对于建立现代生命观、生死观和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生死观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分析其中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进而探究它们所折射出来的生死观。它们各自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间接而又生动地表现了原始人类对死亡的各种解读,以此领会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无名书》中透视出作者无名氏独特的生死观:生命的力量来自于生命的呼唤;时间是生命的最高象征;生命因死亡而有意义;超越生死界限,实现生命的大和谐。这种生死观体现了无名氏对人类最本真的生存方式的思考,彰显了无名氏顽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不到位,继而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对传统儒道生死观进行解读,并结合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多维需求,研究其对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当代价值:引导医学生积极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启发医学生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科学生命观;提供医学生临终患者照护的哲学认知与实践指导;指导医学生调节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文学产生代变,一是源于文学自身求变的要求,一是社会文化变革对文学的制约与影响。在社会文化激烈变革时期,后者的影响更为明显。19—20世纪之交的文化反省运动,直接推动了文学变革思潮的兴起。文学因此开始进入时代变革大潮的中心并获得鲜明的时代品格。由于文化反省运动的矛盾性和不可避免的缺陷,世纪之交的文学变革思潮也存在着新旧杂糅、中西交错的复杂性。这一思潮虽然在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转换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历史决定其任务必然由后起的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儒家生死观通过对死后世界的悬置,将生死关怀的重点转移到现实人生上来,强调人的道德属性,赋予人的生命以弘道的使命,并以三不朽为具体评价标准,阐释死而不朽的生命境界,为人们提供现实的超越追求。面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困惑,儒家的生死观不失为一种可以借鉴的文化资源,为现代人的人生困惑和生死纠结提供一种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和死是永恒的哲学命题,怎样看待生和死是人生必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庄子》对生和死有深刻的阐释,其生死观主要体现在生则重生贵生养生;死则乐死,视之为必然,自然;生死一体,齐同生死等三个方面。庄子的生死观给后人很多启示,能让人们满怀生命的热情,去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和死是永恒的哲学命题,怎样看待生和死是人生必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庄子》对生和死有深刻的阐释,其生死观主要体现在生则重生贵生养生;死则乐死,视之为必然,自然;生死一体,齐同生死等三个方面。庄子的生死观给后人很多启示,能让人们满怀生命的热情,去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生死观需要有新的内容,建构现阶段科学的 生死观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现阶段科学的生死观是"以人为本"、"以人为贵" 的生死观,是赋予死亡以生命意义的生死观,是"生死两安"的生死观,是科学的生命观和科学的死亡观的统一,贯穿着对真理和信念的坚定追求.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之际,齐国在稷下学者的引领下发起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学术变革.《司马法》正是这场变革的代表性成果.对于《司马法》,不仅应该看到,其作为一部兵书,既确立了田氏集团在齐兵学系统中的正统地位,也建立起适应战国时代战争形势的强兵理论.同时还应看到,这部兵书也是对齐国思想学术的传承和推进,映射了齐国的价值信仰、文化基因和时代思潮.从价值信仰方面看,该书在适应客观现实需要的同时,总体上秉承了宗周礼乐精神.从文化基因上看,其深受姜齐文化传统影响,人本主义倾向与功利实用主义特质十分鲜明.从时代思潮角度看,该书诠释了黄老“稷下主旋律”在兵学领域的渗透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民族民间剪纸图案中的生命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民族民间剪纸艺术是云南民族文化的一种形象的载体形式,在其图式符号中,它多少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响,承载了一种神秘意象,也透视出有关生命的时空观、生死观和轮回观.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生死观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命教育视野下,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死亡态度量表对北京、苏州四所大学376名大学生的生死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较高,但死亡恐惧感也较高。大二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低于其他三个年级。独生子女的死亡恐惧感高于非独生子女。生命意义感和死亡态度的部分因素之间存在关联。建议加强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尤其是死亡态度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人类上古神话和原始习俗研究原始人类的生命意识及其生死观这项文化心理。原始人类将人的生命意识同化到自然变化的模式中,从而使其生命意识饱含超越的精神和恢宏的格调与厚重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如今“躺平”在国内已成为网络流行词,借助于媒介舆论场域的放大效应,“躺平主义”“躺平学”等新话语思潮横空出世,成为继“丧文化”“佛系”之后形成的又一场声势浩大的青年亚文化思潮运动。在当今的社会文化构境中,这种价值理念包含着浓厚的消极意义,必须进行价值评估与现实批判。与此相反,庄子哲学所独有的生命智慧,倡导超越人生困境、获得生命逍遥的价值理念,不仅能够成为解构“躺平主义”虚无价值的利剑,更能够包含“躺平主义”亚文化思潮的积极成分,超越般地为现代青年群体如何在复杂的人间世安身立命,实现自然自由的生活开辟出一条逍遥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19.
道家生死观主要涵盖了贵生乐死、生死必然、生死自然、生死气化、生死齐同、不死不生等系列理论。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道家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系统的生死哲学和科学的生死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死观的价值取向;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命观永不熄灭的亮点.要奋斗首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命题;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正确地对待生死,使得毛泽东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以乐观奋斗的精神笑对人生;正确地看待生死,使得毛泽东以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奋斗不息的人生方式去与命运抗争,并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只争朝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死观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