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张永安 《社科纵横》2006,21(3):117-118
敦煌莫高窟,共492个窟,其中469个都有壁画和雕塑。敦煌人稀地僻,且气候干燥,因此得以长期的保存。敦煌壁画、彩塑等反映了中国在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惊人艺术成就。而且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化艺术提供了有利的凭证。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不是一种文化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对研究我国的古代历史和艺术,有着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永涛 《社科纵横》2005,20(4):191-192
敦煌莫高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莫高窟艺术的各类题材中有着不少妖魔鬼怪形象,本文对莫高窟艺术中妖魔鬼怪形象的艺术塑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飞 《社科纵横》2008,23(6):107-108
唐代壁画是敦煌壁画的代表性作品.敦煌壁画色彩最灿烂的是唐代,体现和展示了佛教艺术全盛时期的面貌.反映在彩塑和壁画上,大多都有华丽的色彩和形式美感,表现了当时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我们分析敦煌壁画中的色彩及艺术特征,会对今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并对当今美术设计有所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永安 《社科纵横》2007,22(3):128-129
对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研究很少有人从整体上研究把握,这势必对敦煌壁画艺术价值的认识造成缺憾。从整体上研究把握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就是要从整体上重新领略其文化风采,体悟其佛教神韵,对于敦煌壁画所蕴涵的艺术精神给予评估和阐述。我们需要确立敦煌壁画的艺术整体观,从更为宏阔的人类精神史、艺术史背景和新的理论高度重新认识敦煌壁画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喻长海 《社科纵横》2008,23(1):116-118
本文对中观思想在汉藏两地初传时期各自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从传入的年代、面临的处境、思想的传承和学说的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8,(1):74-77
文本从浪漫主义、修辞手法、语言等方面归纳了楚辞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张雁影 《唐都学刊》2001,17(4):82-83
《出师表》具有层层相接,环环相扣,逻辑性强,构成貌分实合、明疏实密的结构特点。这种写作方法对我们后人的写作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秉祥 《社科纵横》2007,22(1):93-94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暴露大家庭罪恶的作品,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为历史背景,通过周朴园和蘩漪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封建家长的残暴反动而又虚弱的本质,指出其必然没落和崩溃的命运。本文就《雷雨》的戏剧艺术立论,从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几方面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孟凡斐 《生存》2020,(6):0220-0221
契诃夫被称为“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变色龙》是作者讽刺小说的代表,本论文从选材、人物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小说的特点和个物个性。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各种文化门类森然有致,不同学科之间逐步泾渭分明.其中"艺术"与"科学"两种活动领域,在常人眼中多数时候如同井水与河水,各不相犯--艺术以感性表达方式,给人以娱乐、情感慰藉及精神依托,艺术家创造美和自由的形象;科学以理性逻辑的方法拓展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科学家追求实验与求证,追寻万物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防人歌”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写了防人们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表达了早日返乡与亲人团聚的祈盼。既然是描写戍边将士的歌,理应慷慨激昂,充满豪情,但“防人歌”却情真意切,一唱三叹,与一般的送别歌、相思歌极为相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研究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这种风格的艺术特色,既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日本和歌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历史与日本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呐喊》《彷徨》的署名、篇名、地名、人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揭示出作者命名的深刻含义及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并对命名的总体特征作了简要的勾勒.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虽不特以抒情取胜,但高超的写作手法让浓郁的情感贯穿作品始终。如以悲剧的艺术形式造成强烈的抒情色彩;给大量人物冠以传神的绰号;饮酒被作为抒情手段和表达主题、塑造人物不可分割的部分;善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水浒独特的抒情性从多方面感染着读者。  相似文献   

14.
张新民 《学术交流》2007,(1):171-173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雷雨》在借鉴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并与我国的悲剧艺术相结合以表现人物的悲剧,成功地塑造以命运悲剧为主要类型的侍萍的悲剧形象和以性格悲剧类型为主要类型的蘩漪的悲剧形象,揭示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吸收、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并探讨形成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淑琴 《唐都学刊》2002,18(2):101-103
托马斯·哈代娴熟地运用象征艺术手法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于成功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 ,深刻展示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以及拓展和延伸批判性主题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红楼梦》动态描绘艺术的特点:善于选取过渡性环节画面,借助不同艺术画面的有机组合,把空间广延性与时间连续性结合,产生奇妙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王红丽  宋学智 《社科纵横》2014,(10):134-140
本文以《艺术哲学》的不同傅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互文性角度,解读了傅雷的翻译策略,将其划分为直译加注、转化互文、规避互文和提示互文四个类型。力图揭开其初译和重译过程中选择和取舍的深层动机,并对此过程中傅雷所展现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探讨。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了"文化互文性"的概念,认为互文性不仅存在于文本之间,也存在于不同文化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万小丽 《学术交流》2004,(8):146-14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着非凡的艺术成就,其中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诗经》以前,虽然也有诗歌存在,但还谈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诗经》情歌人物形象的塑造就诗经时代而言,它的艺术手法是相当高超的,表现为:心理活动的描写、撷取典型的生活场景、简洁的对白和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王衡 《唐都学刊》2012,28(5):85-88
尽管艺术隐喻研究在西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在中国它却是一个新兴学科。直至20世纪90年代,艺术隐喻研究才在中国真正兴起。20世纪末以来,中国学者也为之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尽管如此,当前艺术隐喻研究的视野仍然不够宏阔-主要局限于语言学和修辞学的范畴,而且系统性的研究也比较缺乏。王炳社先生的《隐喻艺术思维研究》无疑是当前国内艺术隐喻研究取得的一项新成就。《隐喻艺术思维研究》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路清晰,视野宏阔,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备、系统的艺术隐喻思维理论体系。第二,立足艺术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原创性。第三,始终以艺术的诗性精神为着眼点,使艺术隐喻的本质特征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恋爱心理描写的辩证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的<西厢记>创造性地表现了崔莺莺和张生复杂而隐秘的恋爱心理,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美、心灵美,谱写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颂歌.王实甫运用心灵辩证法艺术方法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表现的男女恋情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戏曲史上赢得了"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的美誉.王实甫成功运用了具有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特色的真与假、虚与实、冷与热、快与慢等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描写恋爱心理,是<西厢记>艺术成就高于元代其他爱情戏之独特原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