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子河上公章句》与道家思想的世俗化□张运华1.道家思想与神仙方术思想的融合从《老子指归》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儒的进一步融合,这是汉代道家思想发展的一种趋向,还有另一种趋向,就是道家思想的世俗化,以便使道家思想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这里就不能不谈到神仙方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老子河上公章句》为文本依据,并结合道家所言"养生"衍进到现代社会的种种形态,来探究老子养生之道的内涵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思想内容、版本和语言(词汇学和训诂学)三个角度来看,《〈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成书时限应为:严遵《老子指归》之后,《孟子章句》、《楚辞章句》之前这一段时期内,即公元20年至公元158年之间(东汉早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与“避讳”现象相关的一些问题,同时利用《老子河上公章句》一书中的“避讳”现象,对该书的成书时期作了结论:认为该书成书汉昭帝刘弗陵之时,更始帝刘玄之前这一段时期内(即公元前86年至公元23年)。  相似文献   

5.
《中州学刊》2001,(2):69-74
《老子河上公注》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注老之作,在我国老学研究史上,享有独特地位.但是对于这部著作的成书年代,一些研究者却将之拉得很后.有的认为它成书于魏晋葛洪时代,有的认为它成书于东汉中后期.这不但有违历史的真实,也大大削弱了该书应有的历史地位.对此,金春峰先生曾提出过西汉前期说,但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基本赞同金氏的意见,并从新的角度对之作了进一步论证,认为该书既不能晚至魏晋葛洪时代,也不能晚至东汉.从已知的材料推测,它很可能成书于西汉中期或稍前.  相似文献   

6.
《<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时限考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子河上公注》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注老之作 ,在我国老学研究史上 ,享有独特地位。但是对于这部著作的成书年代 ,一些研究者却将之拉得很后。有的认为它成书于魏晋葛洪时代 ,有的认为它成书于东汉中后期。这不但有违历史的真实 ,也大大削弱了该书应有的历史地位。对此 ,金春峰先生曾提出过西汉前期说 ,但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基本赞同金氏的意见 ,并从新的角度对之作了进一步论证 ,认为该书既不能晚至魏晋葛洪时代 ,也不能晚至东汉。从已知的材料推测 ,它很可能成书于西汉中期或稍前。  相似文献   

7.
8.
论老子无为治国思想中的闪光点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为”作为一种治国思想,是建立在老子的“道”的哲学思想基础上的。老子谈论了统治者应有的品性,通过正面借喻的方式来阐述其治国思想,同时对统治者提出了告诫,这些都是老子治国思想的闪光点。但是,由于老子治国思想所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西汉封建王朝,从高祖、惠帝到文帝、景帝,特别是文帝时期,统治阶层大都尊崇“黄老之学”,实行“守道任法”,“无为而治”的政策。这个政策对封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有人考察我国的农业发展史,发现在西汉时期,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食二千斤。这个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我国今天所达到的水平差不多)到文、景二帝时出现了“国富民安”的所谓“文景之治”。据载当时皇帝的库藏中,从农民手里搜刮的钱多得数不  相似文献   

10.
赵艳婷 《理论界》2008,(8):96-97
本文从老子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入手,回归原本。从名与身孰亲——以俭啬治国、以身轻天下——弗以智治国、外其身而身存——以天下为先、功遂身退——天之道四条路径,逻辑地、批判地、历史地探究并稽其旨趣。明其意义与时代精神,纵横联系求其精微,通过解读老子治国理身的思想,以期能在当前更多地理解和把握《老子》。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但比春秋时期零散的辩证性政治思想因素更集中,就是比之于战国后期诸子论著中的有关思想,也更具抽象概括性和哲理性。此外,《老子》的政治辩证法与其哲学辩证法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关联。因此,研究《老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对于研究先秦哲学辩证法和政治辩证法的形成、发展和运用,对于当代政治辩证法理论的研究,对于当代的政治实践,都有相当的意义。一、《老子》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实现政治目标的辩证性策略思想①用与自己的政治意图看似相反的政治手段来达到目的,这就是《老子》第三…  相似文献   

12.
在一段时间里,有关研究者罕言老子的政治道德、政治哲学、南面术,却大谈特谈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大有此即《老子》主题之势。然而,郭店楚简《尊德义》说:治民有民道,治水有水道,御马有马道,种地有种地之道,“莫不有道”,但“人道为近”、“君子以人道取先”。而《性自命出》也说:“可为道者四,惟人道为可道也”,“是以入道以取先”。那末,老子的“道”、“可道”,是不是也“人道以取先”?或者说取先的是不是君道、政道、治道?而那“天道”宇宙本体论,是不是“虚晃一招”却最后落脚在人事上?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弄清简。帛…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倡导重农的政策思想主要是对《老子》“圣人之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朴”的政治哲学,“不尚贤”的政治主张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情怀。《老子》与《吕氏春秋》之间有两条主轴贯穿始终:一是以老子政治哲学为主的道家“无为”思想,《吕氏春秋》将其浸透在重农政策中;二是《周易》、《老子》思维方式在《吕氏春秋》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吕氏春秋》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具有正反相合、注重“天地人”三者融通与和谐的整体性思维特点。而《周易》、《老子》的流传与演变,为《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言说特点提供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4.
论欧阳修的晚年思想和《秋声赋》的主旨郑力戎欧阳修的《秋声赋》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对于这篇赋作的艺术造诣及其在赋史上的开拓性的重要地位,古往今来,几乎是众口一词地给以肯定和赞扬。而对它的思想内容,则见仁见智,颇有争议和分歧。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一些说法...  相似文献   

15.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道"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本原,还原了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和普遍联系,进而实现了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呼应;《老子》提出"治人事天"的思想,肯定了天的独立意志性,将天命论置于人的主体性的对立面,从而使唯物主义自然观获得了蓬勃生机,实现了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呼应;《老子》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在于"为无为",既是体会"道"的物质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意识能动性的作用方式和辩证法的物质运动法则,从而实现了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呼应。  相似文献   

16.
老子认为"道"即"自然法则",提倡"无为而治",这与西方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看不见的手"有异趣而同功.市场经济中自由经济与政府调控一直处于一对互为矛盾的共生关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极鱼形图来看,这种关系如太极鱼形图中两个部分,此消彼长、处于动态的平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认为,太史儋《道德经》是老聃《老子》的增订传本,而且《道德经》从逻辑定义、世界基本规律、认识论和军事辩证法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论儒家教育思想主旨──“成人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对中华灿烂文化的创造,人才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探索儒家教育思想的真谛一“成人之道”,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学说,以阐述儒家教育思想的主旨,这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孔子仁智统一的“成人”观。“成人”一词,在孔子兴办教育之前已被采用,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多年后,由楚返晋后论功行赏,将其追随者分为三等,即“成人”,“贤人”,“免我于患难之中”者。①作为儒家教育思想创始人孔子,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打破“…  相似文献   

19.
车载同志著《论老子》一书,收集了六篇关于论老子思想的文章。前三篇(“论老子书的道法自然”、“论老子书的道与物”、“论老子书的观妙与观侥”)写于1957年,重点在于说明老子思想是属于唯心主义(也兼谈老子书中的辩证法思想);后三篇写于1938年,重点在于说明老子书中的辩证法思想,尽管这六篇文章写于两个不同的时期,1938年所写的论文又并没有着重地明确讨论老子思想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的问题,但从这些文章中反映出  相似文献   

20.
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与《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联合发起的《老子通》暨老子思想研讨会.于1992年7月4日至5日在长春召开。会议邀请在长专家学者20余人.日本学者金森道尚先生也应邀出席。著名专家张松如教授作中心发言.金森道尚、乌恩溥、刘建国、陈庆坤、吕绍纲、宋敏、王慎荣,张秉楠、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