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平正义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具有行为约束性的基础价值.从发展进程看,公平正义是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从价值取向上看,公平正义是政治文明的基础价值取向;从评判标准看,公平正义是评判政治是否文明的标尺;从发展条件上看,公平正义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
建国65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经历了从平等到富裕到公平正义的时代转换:在第一个三十年,我党的核心执政理念是平等;在第二个三十年,我党的核心执政理念是富裕;在第三个三十年之开局,我党所确立的核心执政理念是公平正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党核心执政理念的确立均有其现实根据,核心执政理念的转换根源于时代问题的转换,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本质就是事物向对立面的运动,不平等的旧中国必然为平等的新中国所取代,贫穷的社会主义必然向富足的社会主义发展,拜金主义的社会主义必然向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转向。平等是要把人从对人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富裕是要把人从物质资料的极度匮乏中解放出来,公平正义是要把人从对物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平等到富裕到公平正义是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在这个总体性圆圈中,平等是正题,富裕是反题,公平正义是合题。  相似文献   

3.
“正义”观念是古希腊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古希腊的“正义”女神就是人们手中掌握的丈量土地的二脚规,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于公平原则的追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尤其是种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古希腊的正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人住、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一个比较成熟而庞杂的观念。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就是在对古希腊传统的正义观念进行总结、继承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经验教训而系统提出的,并使之成为其整个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把古希腊的传统“正义”观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张岩  刘欣 《齐鲁学刊》2007,(4):98-101
"命运观念"是古希腊文学和哲学的核心概念。古希腊悲剧被称之为命运悲剧,它以神谕这一感性的意象形式抒写着命运的神秘可畏,以及人与命运冲突的悲剧必然性;在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以及柏拉图的"理念",其实都是"命运"这一意象的哲学表达。现代基因理论从分子这一微观水平上较为科学地解释了什么是命运,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人类的现代命运。从古希腊文学的命运悲剧到现代基因理论对命运观念的科学阐释,西方文学似乎完成了一个有意味的循环。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平台定义了共享理念的现代意涵,使得共享理念经历了从"共享"到"协作共享模式"的现代转型.在此基础上,共享理念具有了重要的变革意义:实现了从自由竞争向协作共享的经济模式转型、从消费主义到共享式消费的观念转变、从不公平消费到公平分享的社会改善.正是在此意义上,现代共享理念初具社会主义趋向与性质;与此同时,共享理念的现实化仍是一个渐进发展过程,需要在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完成.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是古希腊人的发明.古希腊城邦以广场为中心,辩证法与修辞术是公民在广场上进行政治商谈的政治手段.其中,辩证法是遵循逻各斯的,而修辞术被看作对逻各斯坏的使用.辩证法是认识至善理念的思想进程,从而实现社会"化多为一"的团结.辩证法从其起源、功能以及终极使命来讲都是一个政治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平正义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的崇高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反映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要求.要紧密结合中国发展实际,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之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普遍的道德原则理解社会生活是中西方思想家讨论政治问题的基本路径。先秦儒家的"道义"和古希腊的"正义"是可以通约的概念,它们都是思想家在观念中建立的评价社会生活的价值尺度,集中了人们对优良社会生活的自觉追求。与古希腊思想家以逻辑的方式把握正义原则不同的是,先秦儒家是以经验的方式把握道义原则的,他们从圣王治国的历史经验中寻找理想政治的原型,并将圣王之治的结果作为人们遵守道义原则的理由,道义最终被归结为具体的"先王之道",导致浓厚的复古倾向,道义也无法被理解为普遍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有关圣王的历史叙述是道义思想的假定前提,克服经验思维方式的缺陷需要儒家在更抽象的水平上把握道义原则。  相似文献   

9.
阿伦特的"公共世界"概念是基于对现代性批判与超越的思考中提出的。在"复归政治生活"的理念下,立足于对西方传统政治的阐释与解读,阿伦特想藉以前柏拉图时代的古希腊城邦制文明为样本,提出公共世界才是远离极权主义的"本真的政治",公共世界的蜕变是一个由哲学与政治的分离走向哲学与政治的复归的过程。阿伦特的复归公共世界的政治变革道路对于启迪人们的批判意识、唤醒人们反思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终究无法形成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维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效应。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普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较之其他社会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难题。从社会主义的角度分析公平正义的含义、透过社会现象探析公平正义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一系列的应对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幸福"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幸福是名词,也是形容词,是指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人生终极目标。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亚里士多德指出,政治伦理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指导人们达到幸福的境界。在他看来,"幸福是  相似文献   

12.
从古希腊开始的艺术摹仿说在西方一度占据主导地位,它强调艺术是对生活的真实再现,可以协助人们认知世界.但现代主义先锋派却认为一切现实主义的艺术再现都不过是"审美幻象",其背后隐藏着不光彩的意识形态控制意图,在让人陶醉于"舒舒服服的"再现内容的同时,也把人变为社会驯服的主体.因此,先锋艺术均有着强烈的反再现主义精神,并把艺术上的反再现与政治上的反叛联系起来,但其政治上的悖论也由此表现无遗,彻底反再现的艺术实践与其激进的文化政治主张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3.
以本体论为核心的纯粹哲学与城邦民主制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两大文明奇迹,中国古代文明中民主的缺位是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的不解之谜。仅从物质的原因和经济关系的角度不足以说明其原因。从比较文化学和现象学方法的角度,我认为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制度创建,古希腊城邦民主制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用本体论思维"看世界",确立了"人人平等"这一民主制的基本前提;中国古代民主缺位的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悟性直观思维视域中,找不到任何人人平等的"物象",因而无法升华出"民主政治"的主观意象和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重新审视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治生活作为人自身生存意义的体现,古已有之。对于古希腊城邦时期政治与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相互关联的思考,使人们从生活世界本真意义中来阐释政治成为可能。因此,从这一视角追寻政治活动的价值理性,促使政治向生活世界的复归,则赋予政治以更为宽泛的意蕴:政治是一种人们现实的生活样式;政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使人的政治性更好地体现人性和人的生存方式;政治活动的普遍参与是推进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言行是人类实践的基本方式,不同的文明对言行有不同的规定。在先秦儒学的构想中,言行是在礼的世界中完成的规范性活动。言行是对社会规范的一种内化和学习。言不是为了彰显自身,而是为了传道,所以言谈需小心谨慎。行达到了什么程度,才可以言说到什么程度。所以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政治文化,强调实行实效。相反,在古希腊的世界里,通过言谈和行动,人与人得以"共同存在",在城邦中实践着生活。恰恰是由于人能够交谈才形成了共同的存在,形成了公共领域。正是在自由言行开出的公共空间之上,古希腊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古典民主的典范。但这种古典民主有一个危险,即不受限制的自由言行可能导致激烈的政治冲突,甚至引发政治动荡。所以,为公共生活寻找秩序成为后来西方政治哲学努力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古代自由与城邦至上主义自由作为一个政治话题被人们思考可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对城邦政治生活的分析。一个城邦类似于一个主权国家,它包括一个城市连同其周围不大的一片乡村区域,城邦具有鲜明的个性,即城邦的公民具有明确的有关城邦(国家)的和宗教的社会一致性意识①,它是“由集宗教、道德和政治于一身的民族精神所统一起来的紧密社会”。②作为公民的个人生活在这种一致性意识之下并通过各种政治参与活动对之加以损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诸多城邦政治实体。由于对城邦及其宗教观念一致性的要求,城邦往往鼓励公民踊跃参与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7.
任何优良的价值观念,只要得不到人们的认同和遵守,都将会流于形式。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人类价值观念的普及和传延,从人类早期的原始禁忌、图腾崇拜、风俗习惯等,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宗教规范,都经历了一个自觉不自觉的价值认同过程。当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党的十七大强调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近年来反复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明确把"好"的标准提到首位。"好"的标准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好",其背后还有一个更加根本性的标准——"好生活",包括好(合理)的政治体制、好(优良)的道德环境、好(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好社会)、好(愉快)的心情等等。"好生活"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道德、审美等诸多层面的问题,能够概括这些层面的最合适术语就是"文化"。好生活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文化问题。发展模式之争的实质是文化之争,价值观念之争,不同的"好生活"理念之争。"好生活"不等于奢侈生活,其含义远远超出了物质富裕;"好生活"不等于审美化生活,审美化的人生最多只是"好生活"的一部分。"活得有尊严"是"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落实宪法赋予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避免对尊严的庸俗唯物论理解。"好生活"讨论并不剥夺个人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坚持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权与发起关于好生活的公众讨论并不必然矛盾,而是可以兼顾。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从静态的角度指的是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从动态的角度指的是人类社会政治实践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层次.中国古代政治意识文明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其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其主要思想表现为对圣人的"德治"、"仁政"的张扬和对"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的推崇.西方古代政治意识文明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代表人物为亚里士多德,其所宣扬的是"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与法律至上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祭仪式。在古希腊戏剧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古希腊社会、宗教环境的束缚,洋溢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从古希腊戏剧的题材、结构、情节乃至内容里,都可以找到宗教仪式的影子,所以古希腊的戏剧演出自始至终都不仅仅是一种纯娱乐的活动,而是城邦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