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民工是我国重要的劳动力资源,而近年来民工短缺现象的日益加剧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导致农民工外出务工动力不足的众多因素中,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位是阻碍农民工流动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其合理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与此同时农民工问题也凸显出来,其中最迫切的问题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从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入手,着重分析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要探讨农民工社会保障推进与农民工市民化实现问题,必须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原因、农民工社会保障推进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提出将就业稳定的农民工直接纳入城市养老保险体系、将就业不稳定的农民工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以及建立农民工过渡性的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方式,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成果,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意义、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状况及困境、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构思与建议等方面对其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并作了简要评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探索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历经十几年的努力,目前仍然处在相对混乱的多种制度模式并存、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明显受损的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缺陷,其中包括政策缺位、政策冲突以及政策取向偏离政策目标等;其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这是导致该制度建设陷入困境的更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中央和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高度关注,各地方政府在探索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但都为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也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难题.本文围绕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揭示了两个尴尬的现象,剖析了三条深层的原因,提出了四点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有现象.分析外来农民工在流入地的权利平等问题,揭示他们利益受损的制度原因、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并寻找有效的、快捷的路径,对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维护外来农民工的权利平等问题上,地方政府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制度安排、权利平等、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等方面更多地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要务,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严重缺失。因此,必须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本文从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出发,初步提出了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社会保障十大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农民工社会保障领域存在十大矛盾,要求政府进一步强化自身职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解决这些矛盾,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78年以来云南省初次收入分配数据的研究,文章发现云南省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明显,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总体上不利于普通劳动者,但在2009年,这种局面有所改善。导致云南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而,云南省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构建一个集灵活与安全于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保障劳动者报酬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合同法的重要制度之一,劳动者被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而终止劳动合同是其规定的情形之一,然而这一规定却存在诸多疑点。本文从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后,可能导致劳动合同的中止及其中止期间的待遇、工伤和非工伤的认定及其相关待遇问题,提出了需要在劳动合同的司法解释和社会保险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中进行规制和完善的建议,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鄢圣文 《兰州学刊》2009,(2):155-157
妥善处理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是统筹亦庄地区城乡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键。文章根据亦庄镇适龄劳动力求职需求调查问卷和农转非人员访谈调研的分析,认为亦庄地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受到制度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故可以尝试从完善制度保障、加强劳动力培训和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转型过程中,劳动者的地位、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由流动的空间,与管理者相比较,存在较大反差。在劳动关系合作与冲突所必须凭借的权力与资源利用上,劳动者阶层处于弱势地位,其行动包含自尊与忍耐的双重矛盾。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的劳动者阶层具有深刻的双重性。在貌似矛盾与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主人翁”与“劳动者”之间,存在许多理解误区。面对国有企业内部阶层分化与社会阶层定型化的客观现实,国有企业的劳动者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国有企业改制中产权先行、劳权虚置的改革逻辑引发了劳动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劳动者作为个体面对这些结构性问题时有心态异化之虞。欲实现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产权与劳权的和谐共生,政府需要对国有企业产权运行做出创造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论农民工劳动权现状及实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产业劳动.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法律及制度方面的原因,农民工的劳动权遭到了极大侵害,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有必要分析农民工失权的原因,并从法律运行角度即立法、守法、司法、执法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方法,力求从某种程度上解决或者缓解农民工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管子》一书有着丰富的收入分配思想。《管子》主张既富国又富民,“富上足下”是其收入分配思想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既定的收入分配目标,《管子》认为必须坚持“贫富有度”原则,从而形成其分配思想的核心。为了做到“贫富有度”,《管子》主张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农业政策、礼仪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呼唤政府将以人为本作为行政理念,实施公共管理。这就要求政府在具体行政过程中,以服务型政府为追求目标来进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从单纯的经济问题逐步扩大为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等问题。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己经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行政监管的一个方面,需要政府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求来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纯农户减收 ,已经成为举国普遍关注的全局性突出问题。农民增收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已经或正在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安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有多种思路和正确的方向选择 ,从根本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政策措施要配套 ,标本兼治 ;要全面地提高农业产业素质和农民素质 ;重在体制创新 ,促进农民的联合与合作 ;要分阶段改革农业税费制度 ,实行全国城乡统一的税收体制  相似文献   

19.
"小康社会"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介乎温饱和现代化之间的过度阶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顺利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人民利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六大提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并就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战略部署,而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有重大意义。首先要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现状,由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根本转变在农村转变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陈旧观念,多方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充实社会保障关键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村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是政府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责任。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诸多新难题,必须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在社会保障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