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邹广文  李坤 《东岳论丛》2019,40(5):5-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对全球发展和解决各种全球问题提出的重大命题和重要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贫穷的"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消除贫困事业指明了正确发展方向。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一道难题,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身所蕴含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消除贫困,符合全球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和奋斗目标。只有建立在全人类通力合作、携手同舟、互帮互助的基础上,消除贫困才有实现的现实基础。不断推动发展是消除贫困的"硬道理",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形成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是在构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解决如何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我国现实经济生活早已存在而经济理论界又议论较少的商品经济现代化问题,并就商品经济现代化的客观进程、多维标准以及我国实现商品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 我们曾经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历史过程,描述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过程,并据此认识到商品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经济范畴,而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不可逾越的阶段。这一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奋斗目标,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实现共同富裕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相对剥夺的现象,这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不消除实现共同富裕中可能出现的人民群众的相对剥夺感,将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甚至引发严重危机。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应当避免或者消除相对剥夺,而不是简单地治理或消除相对贫困,因为消除相对剥夺比消除相对贫困更为艰难。当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之后,不同群体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对剥夺感将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4.
能力贫困与农村财政扶贫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贫困的本质及度量贫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经济收入的贫困最终要靠经济增长来解决 ,但这是一个长期与缓慢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要求对提供和创造不同效率的人给予有差别的报酬 ,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社会公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现代社会 ,政府都有职责帮助贫困人口缓贫、脱困。因为如果贫困差距过大 ,温饱问题得不到长期解决 ,一部分人过着富足、体面的生活 ,享受着现代工业文明 ,而另一部分人却挣扎在生存线上 ,缺衣少食、受歧视、目不识丁而处于社会的边缘 ,那么社会就会存在着信…  相似文献   

5.
新疆贫困地区的文化脱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贫困是贫困地区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一个特征。文化贫困主要表现在文化教育、道德水准、社会风气、政治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落后与消沉所导致的精神生活的贫困。一般 ,我们可以把精神贫困归结为文化贫困 ,把经济贫困归结为物质贫困 ,可以把两者当作同义语使用。因此 ,要开发主体意识 ,消除贫困文化的影响 ,达到文化上的脱贫 ,实现贫困地区由贫困到小康 ,由传统到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6.
再思贫困:赋权与公民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试图改造我们关于“结构性”贫困──论其为北方的或南方的──的思想。本文首先考察贫困一词的语义──我们是怎样谈论它的,而这些谈论又怎样透露出我们的话语所根据的种种假设和意识形态──然后提出了一种“赋权模型”。这个模型着重家庭经济及其为谋生生产所需要的资源。作者认为,家庭经济乃是社会关系的道德经济和以货币交易为基础的交换经济这二者的整合,指出了8种社会权力基础或者说生活资源。但全凭各家各户自己努力,巨大的贫困问题是无法解决的。除了以地方上和居民体为基础的努力之外,尤其需要国家大力参与,这才能解决所有那些被排斥于全球积累过程之外的人们对资源的巨大需求。本文末节提出一种社会契约将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规定一整套新的条款。这个契约的目的是要把行将就木的凯恩斯福利国家取而代之。但其实现则有待于从市民社会本身产生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7.
尽管有大量文献论述贫困,但由于其内在的复杂性,这个概念仍然扑朔迷离我们也许想说穷人就是那些被剥夺了生存手段的人。但生存不只是一个生理标准它还意味着体面,如果不参照其环境就无法把握,因为一个社会的环境与另一个社会不同,同一社会的一个阶段与另一个阶段也不同。这意味着无法获得一个全球性的贫困概念。考虑到讨论贫困概念的历史及其社会学的含义和依据,本文避开难题,把贫困定义为由于被剥夺了与人类尊严相符的生活手段而遭受身心痛苦。尽管传统哲学和宗教教义都没有把贫困视为权利问题,但一种反向思维的方法却使我们有可能证明,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都应从社会获得避免贫困所需的一切。由于所涉及的社会一定是全球性的,因此结论便是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或国际性的问题,并且消除贫困,使每个人享有脱贫权,这是一项全球性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任何国家或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归结为一点,就是提高人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因此,经济发展不仅要求经济总在增长,而且要求贫困问题和所得分配问题能够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得到解决或改善。所谓贫困问题,是指社会的某些成员的收入或消费低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某一特定水平;所谓所得分配问题,是指国民收入如何在社会各成员之间分配。所得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较为复杂,理论界观点很不一致,且随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就是,经济增长应该让贫困人口从中获利得益,使绝对贫困人口在经济…  相似文献   

9.
贫困是人类不断探索寻求解决的难题,在自然认知与自我认知推进的过程中,人们致力于从不同角度就何为贫困、何为贫困根源以及如何消除贫困等问题进行种种探寻.但由于受时代、阶级立场等制约,终究并未能获得彻底的解答.马克思以人类世界的解放为旨归,以科学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以哲学基础、逻辑核心、价值尺度三大维度为基底,建构起科学的反...  相似文献   

10.
路南县人口发展的现代化历程黄淳“现代化”是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的名词。通观社会历史,我们便可以清楚看到,人类社会已经或正在普遍经历着一个全面现代化的过程。而人口现代化则是在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方面现代化潮流的带动下而出现的。生产力的提高和改变,...  相似文献   

11.
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是最大的快乐,而人类理性总是顽强坚守着快乐原则的超越性价值判断,总是试图为人自身“快乐地生活”着设置种种超越性前景,这一寻常的人类行为真谛不能再让它逃逸于人类经济、社会行为的解释之外。而经济增长、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的真正目标之间的新矛盾,又不得不使我们要作更深入的思考。它不仅要从具体实践和审美的感性层面来完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而且更应该关注当代人生命精神在具体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实现和实现形式。这就意味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与美学话语的转型,不仅是学理上的工作,更重要的它必须进入我们的文化批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随着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我国历史任务从“全面小康”转换为“全面现代化”,共同富裕成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内容,而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使得农村相对贫困成为推动共同富裕最薄弱、最艰巨且最易突破的地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贫困治理体系、以及消除绝对贫困的丰富经验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独特优势。随着贫困治理的转型,新发展阶段我国农村贫困治理要实现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范式、治理路径等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13.
1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现代化以及追求现代性的热情,是当代最普遍和最显著的特征。农村的现代化,具体来说就是改变农村落后的、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农业的现代化与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应该是同步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政治是经济生活的集中体现,是调节社会关系的特殊方式。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治生活应当以理智化为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就象理性活动一样,非理性行为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人类政治事务的非理性行为和现象,既是人类社会相对不成熟的表现,也是阶级社会内在矛盾的必然体现,并时常成为重大事件的动因。这正是我们力求社会关系理智化的原因。我们要尽可能合理地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形式。一、政治生活中的理性与非理性人类力求社会关系理性化的愿望与实践,并不能保证政治活动符…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的文明在全球推进它前所未有的繁荣愿望时,它的显著特征却是持续甚至不断增长的贫困。贫困影响着世界一半的人口。我们当然关注种族灭绝和自然灾害的受难者。但不应该存在双重道德标准,我们不应接受社会所制造的贫困,贫困比刀枪的杀戮更能置人于死地,比洪水或地震的破坏更广泛、更系统。指出口口声声的权利平等与日益加剧的生活资料获取不平等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为了维护人类,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明白贫困本质上违反了人权。这样的呼吁不是为了缓和甚或消除贫困,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废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一词在理论研究中有多种表述:①现代化指在近现代经济上落后的国家通过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②现代化就是工业化。③现代化是从科学技术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急剧变化过程的统称。④现代化是人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广东城镇贫困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城镇贫困问题探究柏萍一、正视社会贫困现象1996年是“世界消除贫困年”,可见,贫困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贫困,不仅是一大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共同问题。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存在着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生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是一位世纪伟人,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给人类的思想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遗产。我们继承这笔遗产的最好办法是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它,掌握它,继而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刊1996年第12期发表了郑克强、罗莹、汤乐毅3位同志撰写的《论邓小平的消除贫困思想》一文,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映,现就4位读者的来信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与现代的二难选择──关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在正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因为不搞现代化,中国人就不能生存。但现在西方社会却因为现代化出了问题,同样危及了人的生存。往前走,西方现代化是陷阱,回归中国传统,则是悬崖,我们该怎样选择呢?面对这一时代悖论,本文认为以“活着、活得更好”为原则选择,合乎此的就吸收,违乎此的就放弃。不搞全盘西化,也不能回到传统,而是在两难选择中去创造一种人类新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带全局和战略意义的诸多问题中,扶贫开发和改变中西部的贫困面貌,应为其中之一。这一问题之所以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基于它在现实与未来的发展中已经并将可能产生一系列经济、社会、政治等问题。因而,缓解和消除贫困,是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国家制订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心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消除贫困,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贯方针。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采取许多特殊政策和措施;作了极其艰苦的工作,成绩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