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引进对印度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技术引进问题已经引起第三世界国家越来越大的关注。今天,在发达国家垄断资本垄断世界科学技术和世界技术贸易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要使引进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关于引进技术的选择、各种引进方式的比较、实现有效引进的条件、有关管理外资和技术引进的立法和政策、审核的机构和程序以及对引进技术的技术经济效果的分析等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市都在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以期促进本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四川也不例外.利用四川省2000~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引进对三次产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结果表明技术引进对产业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不十分显著.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的时滞效应、国内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效果不明显、引进技术质量低以及结构不合理等应是引起该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吸收-扩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经济发展史经验表明后进国家通过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能够迅速摆脱落后,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基于此,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并在实践中采取重大举措.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受种种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后,往往存在吸收和扩散能力低的问题,由此达不到技术引进的最佳效果.因此,探讨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吸收和扩散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日电梯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的过程,是自主集成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演进的过程.广日电梯公司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具有自主创新的意识;高起点、滚动引进技术,引进时注重产品选型;技术引进重点在于后期学习培训和消化吸收;坚持中方主导,利用中国市场与跨国公司间的竞争,与跨国公司进行反复博弈;坚持以项目为平台,针对合同进行联合设计,提高中方人员技术研发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技术引进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仅“六五” 期间,全国共引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生产线大约1.4万多项,金额达100亿美元.如此大规模的引进,在我国实属史无前例.通过引进技术对改造老企业,促进技术与产品的更新,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竞争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何尽快地消化吸收这些国外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开发创新,尽快跨跃引进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英山县莲花村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同时并存。以资金不足、教育不足、风险规避3个假设分析阻碍莲花村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原因发现,资金不足不是影响技术引进的最重要因素;在技术引进的初期,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新技术在一个地区逐渐普及,教育便成为与技术引进基本无关的因素;风险是阻碍农民引进新技术的最关键因素。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介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对技术引进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技术引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对我国40多年来技术引进工作的发展及其特声、进行了简要概括,文中提出了我国政府对技术引进管理的基本原则,即:统筹规划、综合平衡;有计划、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我国急需、适用的先进技术;择优引进;技术引进同企业现有技术改造相结合;引进技术必须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引进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等。对于政府如何实施对技术引进的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该文考察了新中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几个阶段,说明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是加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指出当前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建立和形成技术引进与国内研究开发相协调、相互促进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机制。在这个问题上要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同时要制定和完善保护扶植国内研究开发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合营企业技术引进具有与一般的国际技术转让完全不同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利用合营企业引进技术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探讨合营企业技术引进的方式和技术改进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认为合营企业技术引进不宜采用作价入股的方式,而应代之以销售提成支付技术使用费;对于合营企业引进技术的改进问题,坚持合营企业对技术改进成果拥有所有权的同时,可由双方协商作出安排  相似文献   

10.
清朝晚期,清政府为了“自强”、“求富”的目的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其技术引进活动呈现出三个特点:投资巨大但效果不理想、对外依赖性强、引进活动盲目幼稚。尽管如此,清政府还是通过引进技术初步建立了自已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