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七月     
周德峰 《老友》2014,(7):23-23
七月 很厚重也很炽热 走进七月不仅是春的意愿 也是夏的迫切 三月鹅黄四月青翠 五月成长六月茁壮 七月的双肩 负起了民族的向往 走进七月 便走进了希望 在希望中风雨兼程 七月熔铸出十月的金黄  相似文献   

2.
一、“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不足以证历法历史上长期争论过的秦历(即《颛顼历》,汉初沿用)的月次名称和夏历(今农历)是否不同的问题,到本世纪七十年代银雀山汉简和云梦秦简先后出土以后,经过重论,似可求得统一了。《史记》、《汉书》等古籍所载秦历月次全同于夏历的情况,已为地下资料所证实。但是现在仍有些同志,承袭古代一些学者的说法,认为秦历月次与夏历相差三个月。他们援引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反复称述过的《史记》“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东井”乃七月之误为依据(1),说那次天象,按夏历就应该记作七月(2)。在这里,以天象证历法,似乎准确可据,但事实不然。汉高祖元年,“五星聚于东井”的时间,本来记作十月,文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及《汉书·高帝纪》诸篇,为什么又改作七月,且成了秦历改月次的证据呢?这里有一个引证历法的曲折过程。《史》、《汉》所记那次天象,与“沛公至霸上”灭秦连书。  相似文献   

3.
一九0六年七月—一九0八年十月,章太炎主编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这一时期,章太炎思想活跃,发表了不少政论文章,其中有一些涉及到许多国家理论问题,这些文章被鲁迅誉为“所向披靡,令人神往”。可以说,《民报》时期的国家思想是章太炎整个国家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此,探讨这一时期章太炎的国家思想,对于我们研究章太炎的整个国家理论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快乐的收获     
十月二日,父母带我外出旅游,不知怎的。坐在自家的轿车里,心里还是空荡荡的。听爸爸说,要去一个遥远的乡村,真扫兴!绞尽脑汁也猜不出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相似文献   

5.
有娘真好     
周末,娘挪着小脚从乡下来到我家。大包、小包的东西由远房的侄子背着,娘虽然是空手走,可还是气喘吁吁——毕竟是近70岁的老人了。 姐姐在电话里说,娘是专程给你送鸡,娘说你最爱吃鸡。  相似文献   

6.
人们热爱十月,赞美十月。满载着丰收喜悦的十月是金色的十月;沉浸在国庆佳节幸福之中的十月,是光荣的十月;高唱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凯歌的十月,是战斗的十月。 今天,在这丰收、胜利、战斗的日子里,我们开封人民回忆起一九六三年的十月,敬爱的朱德委员长亲临古城视察的情景,心情是多么不平静啊!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犹如日月经天,光芒万丈,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新的长征中,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7.
蒯乐昊 《21世纪》2010,(2):19-21
王学圻获颁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陈可辛的短信及时而至:“王老师,明年您是男主角!” 这是夸人,也是自夸。陈可辛的言下之意是:今年,您凭《梅兰芳》里的十三燕捧回金马男配;明年,我有自信您能凭《十月围城》里的李玉堂捧回金马影帝。王学圻说,《十月围城》还在剪辑室里的时候,他们通过电话,电话那头陈可辛用柔和的、很陶醉的香港普通话对他讲,“好好看啊,真的好好看啊!”  相似文献   

8.
金色的十月     
十月的阳光,醉得高粱如燃烧的火把,金塔似的稻穗儿更加沉甸甸。十月的风吹得棉田怀中拥抱着白云,蝴蝶追赶瓜果的芳香起舞翩翩。沐浴金晖归来的收割机,拖回一座座彩色的山岭。责任田里走出一张张挂满丰收喜悦的笑脸。啊,我爱金色的十月,田野里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各种负面新闻满天飞的八卦年代里,也许只有中国摇滚的领军人物崔健和他发起的真唱运动,算是这其中为数甚少的一点鼓舞和慰藉人心的演艺界的正面事件。今年是崔健特别开心的一年,新专辑《给你一点颜色》的出版,9月24日个人演唱会终于将鸣锣开场,首部执导的电影即将开拍……而最感快慰的莫过于国务院颁布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对于假唱的处罚方法,崔健执著倡导的真唱运动提前获得了预期结果。记得三年前,当我受因录制新专辑而不能去现场的崔健委托,在搜狐颁奖的直播现场代表他领取搜狐十大娱乐人物奖时,我说:“这次崔健获奖再一次表明,由他发起的这个真唱运动,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运动,而是一代人共同的运动。”  相似文献   

10.
仲夏夜之梦     
七月,是喧闹又安静的季节。喧闹是兴奋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的小石,是游泳池里孩子们欢快的嬉戏;安静是中、高考后深沉的省思,是充斥着得而复失的校园生活……在仲夏七月——同学们神往的暑假里,你有过怎样的故事?又有怎样的期盼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他们娓娓道来吧。  相似文献   

11.
长于演文人雅士的陈道明,最近接连扮演了两个政治领袖,一是历史大戏《康熙帝国》里的康熙皇帝,一个便是《长征》里的蒋介石。中国史册上的两个风云人物,一正一反,一成一败,一盛一哀。 当初陈道明出演《长征》里的蒋介石,曾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毕竟观众早就熟悉了他的白衣秀士穷酸腐儒一类形象。陈道明说,出演这一角色其实是勉为其难,难在造型不是很像,尤难在蒋介  相似文献   

12.
明天更辉煌     
《老友》2003,(7)
伴随七月的晨钟暮鼓,迎送七月的朝霞夕阳,我们在告别一个又一个昨日的故事,又迎来一个又一个明天的太阳。激动的心潮,灼热的目光,将把明天感染得溢彩流霞,金声玉振,风云万里,四季飘香!  相似文献   

13.
掌声在远方     
王国军 《山西老年》2010,(12):44-45
那一年,我18岁,高考失利。我想复读但又害怕考不上,心理压力很大。站在灰色的七月里,父亲扛来一只旅行箱,说,走,跟我出发吧。就这样,在麻麻细雨中,我和父亲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目的地是长沙。我的两个叔叔都已经在那边安家。等安顿好了,父亲却并不急着让我去找工作,他先是带我去火车站兜了几圈,然后才说:"我们去  相似文献   

14.
身边熟悉我的人常常对我说:孙悦!你‘忍功’绝对是一流的。听到这样的话,我真的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在这个行业里沉浮了这么多年,所谓圈里的游戏规矩和人情冷暖,我不可能全部参透,但毕竟是从风雨中成长起来的人,个中滋味也算体会不少。  相似文献   

15.
“七月诗派”是诞生于抗战的硝烟中一直活动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革命激情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而曾卓是“七月诗派”中较有影响的代表诗人之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当其他的七月作家都在尽情的探索自己的‘世纪愤怒’之时,曾卓却以心灵折射现实的风云,为我们开辟了一个“苦难中不乏温暖”的情思世界,于“七月诗派”中,曾卓是独特的,他是一朵“七月”诗心中别开的异花。  相似文献   

16.
朱天纯 《北京纪事》2011,(10):94-95
不速之客 作为一个飞速发展变化的国际化大都市,现在北京胡同里见到金头发蓝眼珠的外国人,根本没什么新奇的。可是在上个世纪末,还真不是这样,虽然不能说见到大老外进了胡同,就得报告小脚侦缉队,但夜里居然有个外国人阴差阳错进了我家,毕竟是一件奇事。  相似文献   

17.
岁初,因病蛰伏的张韶涵,终于在歌迷的千呼万唤中现身。大病初愈,自然有一番感悟与众人分享,比如要爱惜身体,要自我减压,如此等等,都是肺腑之言。除此之外,在谈及新专辑时,张韶涵说,她将不再延续之前的女人味,并坦言,女人味最没特色。  相似文献   

18.
研究《铸剑》应该先从它的写作年代、完成的地点谈起。最近有的新出版的鲁迅小说研究一类著作中,仍然认为《铸剑》完成于厦门时期。甚至有人专门写《鲁迅创作<铸剑>时间辨考》。他们主要是根据作品结尾所署的日期,认为《铸剑》是:“一九二六年十月作。”而且这个“时间”鲁迅另外还说过两次。一次是在《自选集·自序》里,一次是在《故事新编·序言》里。按说,作者自己在三处都说到的《铸剑》的  相似文献   

19.
论《七月》及“七月派”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七月》到《希望》七月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有深远影响而又历经坎坷的文学流派。它因一份名叫《七月》的刊物而得名。《七月》是伴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隆隆炮声诞生的。当时文艺界部分人鼓吹“投笔从戎”运动,甚至有人说:“无用的笔啊,把它扔掉好啦”,可是胡风却说:“我们没有。不但没有,为了得到用笔的机会,还不得不设法越过了种种的困难条件”,他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创办《六月》,七月派也因此发动。七月派的活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七月》为中心,自1937年至1941年;后期以《希望》为中心,自1945年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七月派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徘徊状态,原因主要是:针对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的七月派现实主义理论与创作,所作出的分析、阐释都缺乏一种更为阔大的格局。以七月派小说创作而言,在当时的时代里这些作品已经出现了某些先锋性的品质,如摹写人物心理的内倾化、以俗世生活为对象、重视个人视角的实践意义、向民间叙事立场靠拢等等。这些艺术因素,在新时期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叙事”、“民间化叙事”的潮流中,一般被视为新的品质受到关注与研究,然而,约半个世纪以前的七月派小说中早已出现的类似特点,却没有引起学界相应的关注。这只是关于七月派研究的许多疏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