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的成败。通过研究认为,当前河南省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科技素质偏低;农村医疗保健体系落后,农民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的法律意识、生态意识淡薄。河南省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探索农村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加强法制教育和基层民主管理,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落实生态文明要求,提高农民的卫生保健水平和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
农村的发展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在建设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应建设好农村的政治文明.由于受经济、文化、农村干部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农民的政治意识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摒弃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提高农民政治素质,提高干部素质,规范干部行为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民的政治意识文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及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米袋子"、"菜篮子"影响到城市的发展。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既有农村经济发展不足、不当和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的经济根源,也有政府环境管理行为不当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的政治根源,还有农民价值取向和农民环境意识淡薄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识根源。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利抓手,是发展农业农村和富裕农民的有效方式.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但农民精神贫困无疑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制约因素.当前,由于农村经济条件限制、教育不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政府的忽视和农民自身保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民精神异常贫困,具体表现为迷信思想...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环境权法律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重大。我国目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在保护农民环境权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应该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开展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等方面入手,加强农民环境权法律保护,更好地维护农民环境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身体素质、文化水平、科技素质、思想观念和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发现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如中小学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村医疗保健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的自我开发意识不强等问题,并就有效开发当地农村人力资源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苏北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苏北新农村建设受经济发展因素、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社会治安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影响,农民的主体地位并未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应从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着手引导和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五河县图书馆把开展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作为工作重点,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基层,为科技兴农、发展农村经济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农民的信息意识亟待增强。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民福利视角对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消费不足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对农村消费问题研究长期缺乏福利理论视角。事实上,农村消费与农民的基本福利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农民福利的制度考察和现实分析,尝试开启透视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新视角,而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只承担最低限度的福利责任,结果导致农民福利水平低下,成为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调整政策取向,从农村生产福利、保障福利、生活福利和科技福利着手,改变制度的不足与缺陷,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使农民的福利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才能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生态意识是把环境保护化为每个人自觉行动的前提.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需农民作为生态主体参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生态意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当前,农民总体呈现生态主体意识淡薄,参与度不高,这既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也与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有关.要在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创新、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民生态意识培养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