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环境:媒介信息文化的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从几千年信息短缺时代进入了21世纪信息过剩时代.在信息短缺时代,信息的生成、传播和获得困难,信息的认知和识别容易,深度识别范式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范式;在信息过剩时代,信息生成、传播和获得容易,信息的识别和认同困难,快速认知范式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范式.媒介信息文化的快速认知范式体现为内容与形式、普众性与分众性、公共性与商业性二元并重的结构形态.因而媒介信息文化总体演变趋势是宏观形态趋同与微观结构差异.媒介信息文化的趋同体现为信息共享范式、传播方式、到达品质、学习模仿和链接速度等,亦即网络环境一般意义上的内容与形式的趋同.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和超越.网络社会具有很强的文化教育功能,体现了张扬个性、民主平等、价值多元的文化风尚.网络中的成人群体是网络社会文化教育的主体,其文化素养、道德伦理、价值观念、自控能力、公民意识关系到网络社会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成龙 《兰州学刊》2009,(1):127-129
从时代特征上看,网络文化是一种商业消费性文化、娱乐消遣性文化、媒介符号性文化和解构性文化,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表现着其所要传播的价值观念。从网络文化与道德的关系上看,网络文化包含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一定的伦理价值意蕴。网络文化品性蕴含着新的时代精神气质,影响着社会道德氛围,决定着社会道德资源的增减,反映着社会道德变化趋势。道德力量制约着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扩散,并对其进行纠错,使之更加符合人类发展的价值取向,也使人类社会道德能够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4.
手机文化传播机制形成路径及其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机被称为“带着体温的媒体”。从朋友、同事、家人之间的人际传播,到单位、地区、国家的群体传播及全球传播,以手机为主的移动互联网正式进入了主流媒体序列,重构了各种文化、社会、政治体系内外媒介传播的权力关系。手机媒体技术与传播形态主要体现在媒介形态创新和使用形式创新两个方面,手机文化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与普及,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社交方式和消费方式,带来了文化传播的丰富和繁荣。充分的用户基础、快速的技术创新、网络的安全治理、全媒体的深度融合将使手机发展成为最具竞争力、最有传播效果的主流文化媒体。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的角度看“图像”,它不是简单的图画、图形和视觉形象,它是与人类共在的“存在者”,它是“语言”的始祖,并与语言共同构成了符号系统,它就是人类的文化.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是图像文化深厚的社会基础.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人们所消费的已经不是物的使用价值,而是转为一种符号价值,一种身份的自我肯定,商品的消费也成为一种符号的吸收过程.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图像的使用成为最大的消费对象,同时图像文化也正是借助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使自己得以传播和发展.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大众渴望信息、渴望娱乐、渴望时尚、渴望成为消费的主体,图像文化正好满足了大众的这一需求.  相似文献   

6.
陈静 《北方论丛》2008,(2):135-138
表现消费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表现消费文化的运行方式体现为象征消费,即消费的符号和符号的消费;表现消费文化的运行形式体现为时尚消费,即变迁性、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时尚消费文化形式。表现消费文化本身就具有品牌属性,亦即表现消费文化的外化对应物是品牌文化,象征与时尚消费的体现对应物是品牌消费。而当表现消费文化呈现为信息传递时,其对应与体现的传导形式是品牌信息,因而,表现消费文化的品牌传导机理按着品牌传递机理和品牌整合传播机制运行。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变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历程,折射了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和精神风貌,而且它还是一种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形式,经历了从政治倾向到经济倾向再到多元倾向的发展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去主流意识形态化”的、“消费主义化”的、体现虚假“需要”和虚假“平等”性质的意识形态形式,并且具有极强的消费文化意味.因此,必须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青年化、故事化和立体化,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整合功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实效性,引领网络青年流行语的正确发展方向,使广大青年能够真正理解、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在消费社会,图像的视觉扩张与现代媒介成长是同步的,图像作为媒介在信息传播网络中逐步向人们敞开,然而图像自身的真实意义却是被遮蔽的.现代媒介技术革命助长了人们对图像与符号设计的消费欲望,视觉文化也藉此完成了其自身的历史转向,在这一转向之中,图像是媒介信息传播的关键,并在消费视野中显示出其前所未有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以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介为传播工具的传统政治文化而言,当代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互动化、匿名化、去权威化、高科技化等态势.它的传播主体是网民,传播条件是网络,传播内容是网络政治观念形态.网络政治文化对当代社会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为了构建和谐稳定有序的网络政治文化,当前要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加强政府治理;注重技术创新,建设红色网站;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培育网络政治文化队伍,发挥网络“把关人”作用;加快网络政治道德建设,规范网民政治参与;理性借鉴外国模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宋代市民文化消费主体是宋代社会构成的不同的社会成员,他们钟情于市民文化,是由于他们内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市民文化的消费主体在市民文化消费方面不仅纳入商业运行的轨道,而且进入人们的文化价值认知思维领域,并以此规定市民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基础.市民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基础的构成涉及市民文化消费的物质基础、市民文化价值意识的定向性基础、市民文化价值解悟的心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