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选取294家在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2009~2012年的数据分析了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偿债能力、企业成长性、企业规模、资产担保价值、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偿债能力、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资产担保价值与资本结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资本结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创业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非债务税盾对资本结构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实证分析发现,对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来说,影响资本结构的首要因素为企业偿债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现金流量表定义出发 ,论述了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必要性及作用 ,进而在此基础上 ,以比率分析的形式 ,分别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偿债能力、融资与支付能力、再投资能力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并阐述了如何对这些指标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现金流量表定义出发,论述 了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必要性和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以比率分析的形式,分别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偿债能力,融资与支付能力,再投资能力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并阐述了如何对这些指标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现金流量表分析方法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金流量表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 ,是对上述两表批露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它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 ,表明了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利用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现金流量结构、偿债能力、获取现金能力、股利支付能力和盈利质量进行分析 ,对于报表信息使用者的经营决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融资难度加剧、财务管理混乱、风险控制薄弱和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创新财务管理观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和成本管理机制等策略,以促进中小企业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与现行的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不相匹配: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导致金融体系先天排斥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资产和经营特征与金融体系不匹配导致其融资难以实现.现行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提供企业融资支持关注的基本要素为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债务偿还能力,而相对较为弱化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决定其在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方面具有优势,而在资产规模和债务偿还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现行金融体系内的改革无法满足在资产规模和债务偿还能力存在劣势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这一问题的破解,必须通过组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王静  张悦 《东岳论丛》2015,36(2):140-146
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对盈利能力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2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财务指标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综合盈利能力得分,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权益对负债比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沪深两市2015-2018年的煤炭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煤炭企业资本结构和成长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线性回归的方法,从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营运水平,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反映企业成长性,最终得出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资产营运水平和企业成长性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这对促进煤炭企业构建合理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目标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明 《文史哲》2004,48(4):161-167
资本市场效率、利率、税收、通货膨胀、资产形态、盈利能力等宏观和微观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有较大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法律环境不完善,企业盈利能力差,资产运营效率低,代理人风险偏好等,使资本结构优化受到严重影响。应当按成本最小化原则确定最优融资策略,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功能,实现股权多元化,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和股票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荐人制度存在规范配置缺位与责任过重,导致对预测性信息披露的排斥、民事赔偿责任机制不健全、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权责不明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对上市企业规定了严格的、机械的、以持续盈利能力为核心的保荐条件,与企业的成长规律相矛盾,忽视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功能所造成的。本文通过对保荐人制度现状与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国情与域外立法经验,对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