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而程序保障对于维护宪法权威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程序视角分析,我们应当严格规定修宪程序,以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应当细化宪法实施中的各种程序规范,以推动公民行使国家权力,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加强对行政权的程序控制;完善宪法监督程序,特别是违宪审查程序,使违宪行为受到制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行宪法序言第13自然段最本质的精髓就是中国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然而,中国宪法权威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因素的深刻影响,其最高权威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甚至违反、敌视、仇视和蔑视宪法权威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严厉制裁.只有在正确分析影响中国宪法权威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寻求全面树立宪法权威的相应对策.那么,影响中国宪法权威的因素有那些?概括起来,影响中国宪法权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中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培养宪法意识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频繁地修改宪法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中国宪法尚未得到真正适用;树立宪法权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法治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刘嗣元 《江汉论坛》2001,4(8):47-49
从“法制”到“法治”不仅是一个概念的转变,而且还是观念的更新。在转型时期,树立宪法权威可以作为法治建设的切入点。依法治国并不等于法治,法治建设需要树立宪法权威。宪法权威是宪法实有权威。党的权威不能替代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4.
宪法被奉为“法律的法律”,普通法律应合乎宪法,依据宪法而定,以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经之路。但是刑事诉讼法个别条款的规定却违背了宪法的原则及其精神。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而刑事诉讼法第七条却规定公检法机关要互相配合;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而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却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不重视宪法的作用,就会丢失立国的根本;不树立宪法的权威,就难以树立法律的权威。而违宪审查的完善,对树立宪法权威、保障民主权利、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与宪法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宛融志 《学术研究》2003,(9):97-100
宪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与基础 ,只有宪法权威得以树立 ,政治文明建设才会有实际进展  相似文献   

7.
论宪法变迁与宪法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变迁具有特定的含义,它不同于宪法的产生、发展和宪法修改。通过加强宪法解释等方式实现宪法变迁,避免频繁修改宪法,有利于良好宪政秩序的构建和宪法权威的树立。宪法解释是宪法变迁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于此,应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宪法解释权,使其与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权力衔接,形成二元宪法解释体制,并为宪法变迁的实现提供制度基础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宪法更多的是从政治意义上被阐释的,许多与宪法相关的问题往往要从宪法之外去寻找宏大的理论话语。然而,这种方式会销蚀宪法的至上权威。因此,欲建立宪法的至上权威,就必须从宪法解释入手,通过以宪法文本为根据的宪法解释解决宪法的相关问题,这才是宪法权威的真正生成之道。  相似文献   

9.
宪法实施是宪法学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中的重点问题。宪法实施的意义是多重的,树立和保障宪法权威,维护法律规范体系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实现良法之治和社会正义。宪法实施需要具备诸多基础条件。一部制定良好的宪法文本、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宪法共识、对宪法原则和规范的正确解读和实践,以及完善的宪法监督保障机制。当下以及未来若获得和保持良好地宪法实施效果,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努力,观念和行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宪法共识,立足于宪法文本,激活宪法解释制度和宪法监督制度,使宪法成为"活的机关"。  相似文献   

10.
宪法精义是代表宪法本质特征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宪法是对民主事实的承认和法制的核心 ;国家权力决定人权 ,人权推动国家权力建设 ;宪法和人权所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其法律用语是社会财产制度 ;宪法实施的监督保障有司法监督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实行的监督。研究宪法精义 ,可以加深对宪法意识的理解 ,对维护宪法权威 ,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依据和基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法律保障。因此,必须在全民族中牢固地树立宪法观念,即尊重宪法、维护宪法、自觉遵守和实施宪法的观念。同时,我国现行的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主体的宪法监督体制是同国家性质相适应的,但仍存在问题,需要解决好宪法监督和一般法律监督的关系,完善宪法监督的主体机构及其相应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宪法至上是宪政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要保证宪法至上的权威,就必须保证宪法的司法效力。为此,要建立宪法诉讼制度,使宪法规则成为真正的法律规则,使宪法规则和其他的法律规则一样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组成,使宪法具有可诉性。通过宪法诉讼制度解决因宪法实施而引起的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和争议。  相似文献   

13.
七五宪法鼓励革命,有宪法无宪法秩序,背离宪法目的性价值,是作为工具使用的。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革命思维指导立宪;宪法建立在魅力权威的基础上;群众运动导致的大民主;七五宪法的文化渊源与变迁。进而指出了走出宪法工具主义困境的出路:一是放弃大民主,注重程序民主;二是宪法变迁应遵循法律变迁规律;三是宪法秩序要求对人民权利的严密保护。  相似文献   

14.
宪法文本寄托了立宪者对于本国国家形象的自我期许与自我想象,是对于本国国家形象的最权威、最正式的表达。百年中国宪法文本的变迁,折射出百年中国国家形象的变迁。宪法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功能,应当引起政治家和宪法学理论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日本宪法第九条及其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6年制定的《日本国宪法》 ,应当对战后日本国家的和平主义发展方向起到根本的规范作用。但该宪法颁布后不久 ,国际秩序走向美苏对立 ,宪法第九条的非武装中立原则未能得到贯彻 ,宪法权威受到严重侵犯。冷战结束后 ,宪法第九条发生了严重危机。本文实证性地分析了日本政治对宪法原则的背离 ,并对宪法第九条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宪法创制权与国家权力关系是宪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但是。宪法创制是特定政治组织对于已有的政治实体和形态作出根本判断的首创性活动,它不是国家权力运作的结果,而是某种政治权力运作的结果。因此,宪法创制权作为原始性的政治权力,应该不属于国家权力,而是一种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的、创设国家权力的权力。研究宪法创制权与国家权力分离理论,可以进一步明晰“权大还是法大”的宪政难题,对于维护宪法至上原则、奠定国家权力合法性基础、落实有限政府以及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官宪法意识除了包括应具备的宪法知识外,主要包括法官宪法理念、宪法职声意识和宪法思维三个方面.法官宪法意识对司法中贯彻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法官宪法意识具有什么样特点,有又哪些变化?调查数据和访谈情况表明当前我国法官宪法理念、宪法职责意识反映中国宪法制度的特征和时代变迁,但是法官在审判工作中宪法意识不足.如何进一步培养宪法思维,加强法官宪法意识,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宪法规定既是现实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宪法理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陶波 《理论界》2008,(1):84-85
“总章程”、“母法”的传统宪法定位导致我国宪法存在着三个主要缺陷:宪法被虚置,宪法价值失坠,宪法权威低落。从宪法的本质属性出发,我们应该将宪法定位于配置国家权力并规范其运行的根本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9.
王安鹏 《理论界》2011,(5):61-64
宪法解释在宪法实施和宪法保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宪法解释制度存在着解释主体单一、表现形式不统一、缺乏专门程序和效力位阶不明确等缺陷,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着宪法的权威及其实施,应当在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的过程中分别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领导干部既要做好领导者,又要做好带头人,就应当认识宪法的根本属性,明确宪法的立法宗旨,注重宪法的贯彻实施,从而树立宪法理念,提高执政能力,推动依宪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