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新亮 《兰州学刊》2010,(10):146-149
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重大区别是更加关注小说形式的探索。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手法成为现代小说形式实验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与文学相邻的艺术形式,这就给小说与音乐的联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现代小说主要通过借鉴音乐节奏、音乐曲式和音乐旋律来实现小说文本的音乐性,具体地说,音乐节奏体现在小说语言的声音层面,音乐曲式体现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上,音乐旋律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意境营造上。现代小说的音乐性是小说文体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扭转了长期以来小说作为散文体仅注重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而轻视语音层面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的小说语言对台湾的现代汉语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小说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整齐之美、回环之美、抑扬之美和复调之美等方面.小说语言的音乐美既表现在字句的声音、声调、语调等所形成的节奏和旋律上,也表现在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所形成的内在节奏和旋律上,实际上是小说语言各层面以及语言的搭配组合所形成的一种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节奏·旋律一般说来,节奏本来是音乐、诗歌和舞蹈所注重的艺术手段。据说,中国古代的所谓“乐”,包孕很广。音乐、诗歌、舞蹈本来就是三位一体的。随着艺术的发展,相近的门类包括戏剧、小说、绘画和电影艺术,都扑捉、品味起节奏的美感来。达·芬奇就曾认为音乐和绘画都有节奏,音乐的抑扬顿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国文学以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大文类构成的纯文学格局,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杂文学格局。在现代文学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小说和戏剧因其语言的通俗化最符合启蒙大众的要求,故最受青睐,从而跃居文学的核心位置;诗歌和散文则因其语言的艰深晦涩而丧失其固有的中心地位。在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中,小说和散文的成就之所以高于诗歌和戏剧,是由于小说和散文较好地继承了传统的语言形式,而诗歌和戏剧则背离了传统的语言形式,又没有找到适合现代汉语特性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5.
艾雯是一位活跃在50年代台湾文坛上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艾雯善于汲取各种文学艺术样式的养分,这就使她的散文兼备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味美,小说的故事趣味美,蒙太奇技法的洗炼、含蓄美以及音乐般的语言节奏美.由此,艾雯的散文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审美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6.
艾雯是一位活跃在50年代台湾文坛上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艾雯善于汲取各种文学艺术样式的养分,这就使她的散文兼备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味美,小说的故事趣味美,蒙太奇技法的洗炼、含蓄美以及音乐般的语言节奏美。由此,艾雯的散文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审美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小说的叙述语言由于意义的不断变化 ,其音质音色 ,声音力度 ,语音的长度都不断变化 ,产生出差异。这种差异的语言相间交错、大致匀称的重复变化就使叙述语言形成了鲜明的节奏。节奏性一方面使小说的叙述语言抑扬顿挫、错落有致、和谐悦耳 ,形成了声音层面的外形式美 ;另一方面不同节奏的语言使小说的叙事话语带上了不同的审美意味和情绪色彩 ,有效地加大了小说叙述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歌词的音乐性,是歌词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歌词对音乐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作曲家创作的情感、曲式的构思以及节奏与曲调,这就是歌词对于音乐的召示力,它是由歌词创作的主要目的和过程所决定的。它既包括内在的音乐性也就是走向和通向音乐的真挚强烈的情感,又包括外在的音乐性即歌词的语言风格、节奏、韵律以及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 一初看起来,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诗歌属于语言艺术,二者似乎相去甚远。音乐具有三个层面,即音符感觉层面、旋律整合层面和情感归化层面;而诗歌的层次要丰厚得多,一般可以分为六个层面,即:语音层面、意辞层面、意象层面、意境层面、情感层面、哲思层面。音乐是纯形式艺术,美感贵在欣赏中的悦耳动听;诗歌是具有意义的语言形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凝练而具有音乐关的语言形式.英语诗歌的节奏主要是靠声音的轻重来体现,而汉语诗歌的节奏则主要是靠音调及声音长度来体现,轻重之分并不明显.其次,英语诗歌的抑扬变化丰富,生动而有个性;汉语诗歌的平仄则比较整齐而有规律.英汉诗歌的节奏与音韵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是两种文化的差异体现.对于这种差异,我们应做更深一步的挖掘,从而为跨文化交际学、对比语言学等提供更为丰富的语料.  相似文献   

11.
讲究散文语言的音乐美,是我国优秀散文的共同特点,一些为人们传诵的名篇佳作无不琅琅上口,和谐悦耳,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前赤壁赋》,鲁迅的《野草》。具有深厚古典文学根底的优秀散文作家冰心,对散文的音乐性也是极其重视的。她说: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家诗,雄壮得象军歌”,这得力于作者“从多读书、善融化得来的鲜明、生动、有力甚至具有音乐性的语言”(《关于散文》)。冰心散文的语言就是一种“音乐性的语言”。它宛若优美动听的轻音乐,旋律流转自如,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却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征服了众多的读者.产生这种艺术感染力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中国新文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性.不论是小说、戏剧还是散文、诗歌,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旋律.这也证明:文学和音乐在起源上是相结合的,虽然后来因为学科分割而分别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优秀的中国新文学著作在本质上还是与音乐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比较起来,有它自己的特点。它的题材十分广泛,它的表现方式十分灵活,它注意文彩,它能及时地反映生活,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散文虽然取材广泛,抒写自由,却又是以主题鲜明,意蕴凝炼深刻见长的。散文的“形散”并非不讲究章法,相反,它是很讲究布局精巧、结构严谨的。情景交融、意境鲜明,也是优秀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叙事节奏的音乐性是现代小说形式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叙事节奏与音乐节奏同中有异,并不是所有的叙事节奏都具有音乐性。现代小说叙事节奏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叙事速度和叙事力度两个层面,通过对小说叙事节奏的调控可以更为有效地提升小说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五、体裁、章法、韵律诗在形式上有其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小说、戏剧和散文。《诗经》是我国早期的的诗集,在当时也不同于神话传说和记事、记言的散文。当时诗人,不论是集体或个人,表述思想,发抒感情,依照一定格律进行歌唱或写作,就形成诗歌形式。诗这种形式是怎样产生的呢?《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又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说:“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就是说,诗之为物,初发于内心,而表现于音声,音声组织成章,是为音乐。诗乐在早期是不分的。音乐要有旋律,有节奏,有韵调,这就给诗以制约,形成了诗的形式特点,诗人作诗就得注意符合这些特点而加以美化。下面姑就《诗经》形式的三个方面,谈谈它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试论人口文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文艺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类型。人口文艺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乃至人类进步事业是有非常重要作用的。那么,人口文艺的涵义、范围如何?它怎样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怎样才能提高人口文艺创作水平?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点探讨。一 有人说:“人口文艺是以人口文化为题材的文学艺术活动。它通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曲艺、电影、电视剧、电视纪录片、广播剧、民间文艺等文艺形式,传播人口文化意识、发展人口文化事业,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①这种关…  相似文献   

17.
杨朔诗化散文多由人物和故事组成,叙述时一波三折,很注重细节的精细描述,并对内容和叙述方式作虚构性处理,是小说化的叙事话语;其结构形式也与内容的话语叙事相适应,成为情节性发展散文结构,成为形式化的内容,具有独立的形式审美性。这一切表明杨朔诗化散文的内核是小说化的叙事,它的单位意象也揭示了这一点。同时,杨朔散文"诗意"的产生也与其小说化叙事以及单位意象的指称意义转换有关。要说明的是,杨朔散文的小说化叙事,正是对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散文文体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衬语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衬语”是本文在“衬字”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衬语,或曰衬字现象,是存在于我国诗歌发展史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衬语是与歌唱直接联系的。衬语是为了渲染气氛、表现情绪、完足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而添加的语言成分。  相似文献   

19.
在外国诗歌翻译的影响下,《新青年》诗歌语言呈现出通俗化、句法功能的显性化、语言表意的复杂化的特征。学习西方民间诗歌语言,采纳对话的语言组织形式,大量语气词入诗带来的直白的情感表达方式,使《新青年》诗歌语言整体上呈现出鲜明的通俗化的特征,体现了五四思想启蒙与文学革命时代的话语特点。向译诗借鉴,新诗讲究语法组织,句法诗性功能得以显现化;现代人称代词的诗性引领功能、修饰成分的诗意扩充,使新诗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现代表达方式。语义结构的整体关联与欧化的文法带来语言表意的复杂化,增加了诗歌的凝练度和内在诗意。译诗的语言借鉴影响了中国新诗语言观念的现代变革,提升了中国新诗语言的表现力,拓展了新诗语言表达方式,丰富了新诗语言表意功能,为滥觞期中国新诗形式建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王蒙最新长篇小说《闷与狂》的叙述者始终充满着对于话语本身的特殊感觉,它通过语言上的狂欢等特点,试图冲破作为暴力的"语言的网子",进而实现话语的解放。小说通过话语的解放,还表现出内在主体间性的开放。小说把一个主人公的自我打碎,分裂成数个自我,每个自我主体之间构成了多元的和动态的对话关系,而无论是致力于话语的"狂舞",还是充分打开内在主体间性的审美空间,都是为了进一步与话语秩序和思想规范相抗争,并从这种抗争中获得抗争自身的价值,最终实现潜能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