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学君 《江汉论坛》2002,1(8):85-87
法制现代化意指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变迁,其主要表现是法制价值取向、法制内容、法制功能以及司法的现代化,而司法独立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司法独立存在着体制的困境。要实现我国的司法独立,需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宪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
法制主体的现代化是中国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因素之一。而谁是法制现代化的主体性因素,这就要从实行法制现代化的原因主体和实现法制现代化的结果主体来区分。从法制现代化的主体因素来考虑,无论是法制现代化的原因还是结果主体,中国要实现法制现代化,就应该首先从这两个主体中提取最为共同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法制现代化,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民族自身的法文化。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孔会 《学术论坛》2003,5(5):118-122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开创者之一。在四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不仅提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政治法律制度变革的新时代,而且围绕巩固共和政体提出了一系列法治与民主相结合的法制思想与主张。他所规划的"五权宪法"的法制蓝图及推进法制变革的一系列主张与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绿色壁垒与中国环境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国际贸易中 ,“绿色贸易壁垒”已被认为是一项新的非关税壁垒 ,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环境保护作为控制国际贸易的手段之一。对于“绿色贸易壁垒” ,世贸组织持肯定态度 ,而且也符合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原则。因此我国应持积极的态度看待“绿色贸易壁垒” ,推进中国环境法制现代化 ,建立起中国的“绿色贸易壁垒” ,力争贸易和环保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制领域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将促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科学发展观对法制现代化的作用是巨大的。为此 ,必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及其法制意义 ,把握市场经济的统筹发展对法制现代化的要求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实现法制现代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 ,积极探索、不断推进中国的法制变革。  相似文献   

6.
李东清 《东南学术》2005,(6):130-133
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两个不同方面,人的现代化能够促进法制现代化目标的更好实现,法制现代化则能为人的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粗浅地探讨了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7.
付家东 《云梦学刊》2004,25(6):38-40
WTO对中国最深层次的影响是法律,影响有消极与积极之分。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将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中国法制观念、意识、理念的现代化,加速中国的行政法制现代化,对中国法治本土资源的消极方面带来冲击等。其消极影响表现在:如果不加选择而盲目全盘吸收WTO及其发达国家成员国的法律,则会影响中国法律发展的正常进程,导致混乱。因此,对于WTO这把双刃剑要有清醒的认识,尽量做到法律领域的趋利避害,从而加速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中,法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要实现法制现代化,必须实现法律意识现代化,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法律意识现代化对法制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214-216
以军事法治为关键变量的军事法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系统,具体内涵军事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军事法律的价值合理性和军事法律的效益化三个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所谓法制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相应地由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转化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该国家和社会的法律制度以及法制运转机制都将发生重大的质的变化,其标志是法制更加适应发展着的和变化了的各种社会实践需要,并且能够充分地体现现代社会的各种价值目标和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 ,应当要处理好法制变革与社会发展 ,法制传统与现  代法治 ,法律本土化与国际化 ,法律制度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关系。法制变革应当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建设同步进行 ,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吸纳他国法律文明的先进因素 ,在现代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 ,特别应重视现代法律意识在全社会的牢固确立。这些均是中国法制变革应当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难点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难点在于传统法律文化、旧的法律观念、旧的政治经济体制、人们对“法治功能”、“权利义务”、“公法私法优先”等问题的认识偏差、轻视程序法以及法律效益低下、法律权威未被社会认同等因素的结合。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法制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和动力,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法律观念和认识,优先建立和完善我国民商法、行政法和程序法,切实调整我国现行的法制建设发展战略,提高法律效益。  相似文献   

13.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的感知、认识、期待、评价等的综合反映,它影响着人们对法律的看法及守法、执法的自觉程度。为了实现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消除当前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就必须大力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4.
资产阶级改良派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代言人,积极宣传爱国救亡,传播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法律学说,在不同历史阶段程度不同地推动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变革。但他们在抨击封建法文化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和保留了封建法文化的腐朽传统,其思想终为越来越多的志士仁人所抛弃而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制现代化动因问题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必然,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中国走上了"政府推进型"的法制现代化道路。但是在法制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政府推进型法治的负面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政府与社会的对立和冲突,政府权力的滥用和扩张,政治至上的国家观被助长,等等。针对这些潜在的危机,建立政府和社会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制约,破除政治至上的国家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各国所处的环境不同,一些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如英、美、法等国家首先在内发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法律模式。同时这些先发展的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对于落后国家进行干预,使得日本、俄国、印度等落后国家成为他们扩展和冲击的对象,从而使得这些国家的法律体系具有外发型模式的特征。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内发型法律模式,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近代也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最终其法律模式具有鲜明的混合型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知识分子从清末传统士大夫营垒中逐渐分化出来,他们对西方法文化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并从思想和行动上迈出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质性步伐。在清末法制现代化实践中,新知识分子显示了新的法律思想和被新的法律思想所武装的作用,体现了近代中国由封建法制向资本主义法制过渡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现今现代化理论和法制现代化的介绍,概现出现代社会(法制)的基本特征,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晚清历史上几次争辩进行梳理,认为晚清历史上的几次争辩乃是现代性内在矛盾与张力的体现。现代法制所要求的一些基本价值和思想已经在其背后显现,而且这样一些观念与思想具有其内在逻辑,它们的深入传播造就了今天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趋向。争辩所体现出的"传统"与"现代"的思想互动,以及形成的这样一种现代传统资源是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的。这些争论所具有的价值,为我们当今建设现代法制国家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法制现代化的道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按优劣依次为 :主动渐变道路、剧变道路、被动渐变道路。其中的主动渐变道路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主动性、快捷性 ,更值得借鉴。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属于剧变道路 ,其特点是冲突性、非连续性、被动性和缓慢性。其教训应该吸收。当前 ,我国应选择主动渐变型法制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周执前 《船山学刊》2009,(3):208-210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对中国城市管理法制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地方自治运动中.一系列城市管理法律开始制定;民权原则、民主原则、分权原则和法制原则及其所包含的自由、平等精神都在城市管理法律中得到了体现。初步实现了由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