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拉祜族频繁、长久地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引起拉祜族迁徙游动不止的原因。但是,造成拉祜族大规模、大范围、远距离的民族迁徙更直接、更重要的原因是剥削阶级的民族压迫政策和战乱的影响,以及拉祜旋转有的“重自由,轻迁徙”的民族性格。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拉祜族才真正结束了迁徒流动生活,实现了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目前学术界所主张的畲族迁徒原因“外因说”提出质疑,指出历史上畲族不断迁徙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若将畲族迁徙的主要动力归结为外因,则很难对畲族为何形成特殊的移动规律、移动方向以及为何在明清封建压迫更加强化之时反而转向定居等问题作出圆满的解释。文章还指出,探讨古代畲族不断迁徙的原因应首先从其内部的经济生产方式开始考察  相似文献   

3.
济南近郊春末夏初的鸟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及济南附近的鳥类曾有R.H.Lefever(1927);田鳳翰,李荣光(1954—1956)調查过。共有116种,这次的調查,选择在鳥类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季节进行的。一方面为了较深入地研究其数量和發現一些过去未报道的种类,一方面为带領学生在此一带进行脊椎动物野外实習作好预習。整个四月和五月初平均每星期用半天时間作野外观察。五月11—24日带领学生实習时,共用六天观察鳥类,在进行其他内容实習时,我們也注意了鳥类的观察。参加实習預習和領导实習的还有王宝荣,柯秀加和鄒鹏同志。  相似文献   

4.
迁徒自由权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享有一项基本宪法自由权,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正是因为迁徒自由权具有宪法权利属性,世界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中都有关于迁徒自由权具有宪法权利属性,世界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中都有关于迁徒自由权的保障与限制性规定。根据当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在我国恢复复法迁徒自由权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应当提出确立宪法迁徒自由权的修宪建议。  相似文献   

5.
那坡黑衣壮     
《今日南国》2010,(5):44-45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境内,占那坡县壮族人口的32%。由于历史上战争和民族迁徒等原因,许多人躲入深山老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保留了古老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爆发后,知识分子被迫内迁与长期流亡后方的苦痛经历,使他们的心态在抗战中发生了衍变。内迁知识分子在迁徙前就已面临是否内迁的抉择困境,再到迁徙过程中的心理煎熬,以及后方长期面临的生存焦虑,知识分子心理始终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中。这种心态在后方的长期流亡中逐渐呈现出一种苦闷,以及对个人命运的绝望感。而后方国民党腐败的现实则将这种心态进一步延伸到对国民党政权认同感的疏离,并最终导致了战时知识分子群体趋于一种“失序”状态,即个人对社会依附感的断裂。这种心态的衍变间接影响了战后我国政治格局的走向,同时这也是战争对内迁知识分子心理所造成的隐性伤害。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曾经是以采集、狩猎为主要生计方式的人口较少民族.长期在浩瀚的森林中从事狩猎活动使鄂伦春族在迁徒动荡的游猎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狩猎文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这种传统的生计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而萦绕在人们心头的那种眷恋和情怀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8.
研究我国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发展过程,并从中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合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历史概况民族(含古部族)迁徙,分本地区与东西南北大迁徙两类。民族融合的过程又可分为自然与强制两种方式。现就历史顺序简述如下: 1.传说时代中国古史传说时代,依据《尚书》、《史记》、《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中原及今陕西东部生活着有熊,有(虫乔)氏族;今山东一带生活着古华胥氏族。这些氏族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古巴,一个在亚洲大陆,一个遙隔太平洋,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上。遙远的距离,并不能阻隔中古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早在一百多年以前,中古两国人民就开始了友好的接触。这种最初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經过时間和斗爭的考驗,写成了一部光輝灿烂的中古友誼的历史。本文的目的。就是拟对中古两国人民友誼史的某些側面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河南新蔡葛陵楚简中记载了楚先祖的起源地和迁徙地.简文“昔我先出自”之后的两个待考文字,经重新考释,隶定为“邕追”,读作“雍丘”.雍丘是颛顼的发迹起家之地.新蔡楚简中“昔我先出自雍丘”的记载,与《离骚》、《史记·楚世家》等传世文献中所记楚人奉颛顼为远祖的内容相吻合.新蔡楚简中还出现了“老童”、“祝融”、“穴熊”等其他楚先祖的名字,记载了楚族由中原南迁沮漳河流域、江汉流域的路线,对研究楚族的起源、楚先祖的世系以及楚族迁徒路线具有重要的证史与补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过去,对于畲族的历史(包括民族起源、迁徒、经济生活、政治斗争、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虽则在清代的广东、福建、浙江一些地方志及以前少量汉文书笈记载中,有过只语片言附带的叙述,但谬误不少。凡此种种,都给研究畲族的来源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畲族的历史,和其他各民族一样,有着本民族起源、形成发展、迁徙的过程,它不是某个民族的“干支”。畲族人民世世代代口头流传下来的《高皇歌》(七言诗句)是  相似文献   

12.
乌鸦搬家     
《人力资源管理》2010,(4):89-89
乌鸦急促而忙碌地在搬家。鸽子疑惑不解地问:“这树林不是你的老家吗?你干嘛还要再迁徒搬家呢?”乌鸦叹着气说:“在这个树林里,我实在住不下去了,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相似文献   

13.
《春秋》经传所见“钟离”分指三地,分别是钟离国旧居、一迁地和再迁地。钟离国旧居在今山东枣庄峄城,后迁于州来之西,再迁至今安徽风阳、蚌埠市一带。后楚灭钟离国,以其地置钟离县。由于钟离国的迁徙,相继留下了钟离城、钟离邑等“钟离”之名,先后形成了两个、三个“钟离”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都市的迁徒意味着都市的发展,变形和成熟。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文本中,从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性和传统因素的叠加转化为开放的现代都市。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了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叙述时空,这些差异意味着对都市的迁徒提供了叙述者不同的都市经验和诗学,另一方面,这些差异性的叙述方式也阐释着都市上海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里耶秦简中的“徒簿”类簿籍文书记录了秦代迁陵县“徒隶”劳作的相关信息.根据简文中的名称,可将这批文书分为“作徒簿”“徒作簿”“徒簿冣”等三类.其中“作徒簿”为司空、仓当日作徒工作安排统计,为“作徒日簿”的简称;“徒作簿”由徒隶的接收方制作,为“司空/仓徒作日簿”的简称;“徒簿冣”在“日作簿”的基础上制作,或称“月作簿”,一般是对当月徒隶劳作情况的累积统计.从“徒簿”看,秦政府从管理方、接收方、劳作内容等方面对徒隶劳作的管理十分细致.  相似文献   

16.
青海自古是一个多民族活动的地区,也是历来多民族纵横迁徙的走廊。特别是明中叶以来,随着蒙古人的迁居,加速了这一地区民族间的迁徒、流动和往来,从而使青海牧区的民族成份和民族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蒙古族与当地藏族等民族的相互往来,促进了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进程,传播了民族文化,发展和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与团结。  相似文献   

17.
<正> 生活习俗,体现了民族的特色,反映了民族的心理素质.千百年来,由于受历史迁变的影响,苗族生活习俗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是,在湘西凤凰的苗族却仍明显地保持着独特的生活习俗.它充分反映了这种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内部较强的文化凝聚力.现将多年来在实地考察中得到的认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勒柏辛斯卡娅從鳥卵蛋白演發的研究(勒柏辛斯卞娅,1953,1954)蹬实蛋白也是生活物質,它具有演發的能力。它的最初演發的結構是一種類似結晶的星體。在適當環境條件下它能演發成為細胞。根據她的觀察星體形成細胞的最普通方法是通過膠質球包圍住星體,或者星體的射綫滙合形成蛋白球,或者星體變為類似團聚體的球體。我以雞卵蛋白為研究材料,希望在勒柏辛斯卞娅的研究基礎上来进一步探求蛋白活质结构的形態及其演發的途徑。本文所述的就是關於這一觀察的結果。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寻访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纪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光文,字文开,号斯庵,浙江宁波鄞县人。他在郑成功光复台湾前,漂泊至台,寓居宝岛数十年。初到台湾的沈光文不愿与荷兰殖民统治者同流合污,宁愿迁徙穷乡,躬耕荒野,过着极为困苦的生活。但他常登山问水,赋诗追遣,有意识地察看、洞悉当地山川形势,制作了《台湾舆地图考》,由于这一历史功绩,数百年来,他一直被后人推崇为台湾文献初祖。后来,他又悬壶行医,设馆教书,传授当地“番徒”(汉人与土著居民)汉语文,还结社吟诗,开当地风气之先,这一系列台湾历史上别开生面的大事,实为汉文化教育在台湾传播之始。然而,中华民族文化在台  相似文献   

20.
居住的地区相邻,经济上有来往,政治上有联系的民族之间,或者是历史上迁徒途中有过接触的民族之间,他们的文学都存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现象,这是民族文学的一个带普遍性的规律。论述这种现象并探索其形成、发展规律的文章已经很多,故不再重复论述。本文拟通过对基诺族一些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探索某些处于半封闭状态民族文学发展的特殊性。 基诺族聚居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县的基诺山和补远山区,现有人口一万二千多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