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取硬币     
深深大明宫,忧伤美丽的公主伴着那昏黄的烛光,抚今追昔,拨弄琴弦,弹奏一首同样忧伤美丽的古曲——《长相守》。无星的夜晚,苍白的月亮投泻下如水般阴冷的清光。大明宫笼罩在一片青玉色薄雾中,多像个梦啊。这要真是个梦该多好!梦醒了,就不再有梦中的喜,梦中的悲。然而这绝不足一个梦,这是公主华艳美丽而又凄怆孑然的一生啊。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运用浪漫主义笔法将现实人生中的种种以梦幻形式表达出来,创造了一个个扑朔迷离而又扎根现实的梦幻世界。在这些众多的梦境中,有进行道德劝诫的警诫梦,有反映人物情感心理的思绪梦,也有预兆未来生活的预示梦等。这些千姿百态的梦境使故事充满了奇异性,使人读之精彩,感之颇深。梦境在作品中有着重要的艺术作用,梦境深化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14,(11):13-13
1 梦中的激烈动作可能是一种警告信号 噩梦还不是最糟糕的,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会导致人们将梦中的行为付施实施,如拼命地手捶脚踢,发出尖声怪叫等。这种狂乱的梦可能是包括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在内的大脑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征兆。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1,(2):55-55
电影《盗梦空间》再次掀起观影狂潮。这部电影主要赢在口碑,很多观众都说“这是近年少见的尊重观众智力的电影”。《盗梦空间》“尊重智力”主要体现在巧妙的情节安排上,而这些情节安排又和所谓的“梦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梦中的时间会很长,梦中还会做梦,在梦中还会知道自己在做梦……这些听似有理的做梦的事儿都有科学依据吗?  相似文献   

5.
关于家务     
意愿像和人闹着玩似的,渴望得那么迫切,实现却又令人失望。为了“距离产生魅力”的境界,我与丈夫立志两地分居。可不过两年,又向往起一地的生活。做了多少夜梦和昼梦,只以为到了那一天,便真正的幸福了,并且自以为我们的幸福观经受了生活严峻的考验。而终于调到一地的时候,却又生出无穷的烦恼。  相似文献   

6.
怀想父亲     
昨夜我又梦到了父亲,每年的这段日子冥冥之中父亲总会托梦于我,虽然我并没有刻意地去想,甚至想忘记这个让人心酸的节气,但是这个梦境依然会如约而至,不离不弃。于是我相信父亲是与我们同在的,在每个或悲或喜的日子,他总在不远处慈爱地注视着我。  相似文献   

7.
浅析《左传》的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中,作者对梦的阐释处于一种矛盾的过度状态: 一方面,作者深信梦对现实的预言功能; 另一方面,作者对梦的思考不时地冲破梦的神圣的面纱,而愈来愈把目光关注于现实人事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又难以摆脱占梦的既成传统,从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矛盾中。在这种矛盾中,巫与史做着最后痛苦的决绝,而最终达到了分离。  相似文献   

8.
苏轼涉梦诗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2 000多首诗和300多首词中,涉梦诗词达352首。这些诗词分真梦诗词和欲梦诗词两类,真梦诗词有的记录其真实梦境,有的记录其在梦中的感受和状态,有的记录其在梦中所作诗词;喻梦诗词则主要抒发其古今如梦、劳生如梦的生命意识,而后者又主要表现为世事如梦和时间如梦两种形式。苏轼之所以大量创作涉梦诗词,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他本人的人生经历、敏锐的感受力及前人创作多涉梦有关。  相似文献   

9.
如梦西塘     
白落梅 《社区》2013,(23):30-31
无论是来过西塘的人,还是不曾来过的人,都会觉得,西塘就是一个梦,一个属于江南的梦。它诗意古老,朴素宁静,曾经被世人遗忘,如今又被世人追寻。我总以为,走近西塘的人是一些放不下有情过往的人。因为这里的每一片风景,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动你的柔肠。在西塘宁静的风物里,可以做一个悠长的梦,梦醒时,也会有一些抓不住的时光。  相似文献   

10.
丁帅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10,(22):38-41
“人人都有一个红楼梦”。百余年来,不断有人踏上寻“梦”的旅途,而梦醒时,心中的大观园又在何处?  相似文献   

11.
新诗的中国梦的实现既然是一个既涉及合规律性又涉及合目的性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辩证、动态地看待新诗系统内个体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等结构性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首先,要实现中国梦这一理想,新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应该互为目的、互为手段;另一方面应该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其次,新诗一方面应该以现实的可能性为内在根据,通过展现已经获得证明的现实中的发展规律来叙述合目的的、应当如此的存在方式;另一方面又不能停留于现实生活之中,而应该表现出对可能的、应然的、合目的的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相似文献   

12.
“梦”为梦窗词词心之关键所在;梦窗词中的“梦”字、梦境、幻境都有创造性的运用;其词中“梦”的艺术表现力的形成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有相通之处;“梦”的心理内涵又与缺失心态和文艺创作的关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伴侣》2007,(10):13-13
近日美国《科学发现》报道了一组关于睡眠的新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解开这些疑惑,更加科学地安排睡眠时间。 常常做噩梦并不一定反映心理上有问题 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绝对无梦”的夜晚相对来说是十分稀少的。那些情绪激越、令人激动的梦或许能在记忆中保持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甚至永世不忘,但这类梦至多只占10%,而其余的梦大多在做梦者醒来之前就在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8,(9):46-48
每个人都做过梦。梦中的事情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千百年来,人类就在探索“梦”的奥秘,可是一直到今天,人类对“梦”的了解还像对人本身的了解一样贫乏。  相似文献   

15.
游来戏去     
童年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挂着一串眼泪的笑窝。 ——冰心  相似文献   

16.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相似文献   

17.
妈,您到底在哪儿?昨晚,我又梦到您了,虽然您的面孔在我的脑中,可梦中的您越来越模糊,但我对您的思念却日益强烈。  相似文献   

18.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贯穿始终的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如殖民时期的开拓致富梦、建国后的自由民主梦、内战后的扩张发迹梦,而到一战后传统美国梦开始出现迷茫与失落,二战后则走向了绝望与反叛。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既真实的反映了中华民族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又深刻的反映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如何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常态,是现阶段高等教育面对的一项时代使命和一个重要而崭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中国梦”中所担负的任务为立足点,积极探索“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为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在高校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梦境原型或以梦境形式加工而成的文言梦小说反映了作家的显意识与潜意识,反映了社会普遍的宗教文化心理。受原始宗教、佛教、道教文化心理影响创作的梦小说,以其丰富性、神奇性艺术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心灵世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