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的正义理论在其原有的框架内已经不能解释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非正义冲突。为了客观而全面地理解正义,南希·弗雷泽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反规范的正义批判理论。她的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是对正义实质的界定,即讨论"什么的"正义。在弗雷泽看来,当代社会的正义理论应该具有经济、文化和政治三重维度,与之相对应,正义应该包括再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和代表权正义。她的正义理论有助于我们厘清中国当前凸显的社会矛盾,促进我国公平正义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贝蒂?弗里丹认为,性别非正义的根源是由社会文化、教育和法律所造成的.让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及进入职业领域,对家庭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并加强国家干预,是实现性别正义的途径.理想的正义社会中,女人要达到与男人的平等,女人应获得与男人同样的权利和自由;尊重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在尊重女性气质的基础上,同时将男性气质吸收到女性气质中,把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中最好的东西体现出来,实现多重人格类型的发展.他的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现实建设与理论探讨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依据南茜.弗雷泽的三维正义理论,分析农民工在文化身份承认、经济资源再分配、政治代表权方面的非正义境况,指出当前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在户籍管理、社区管理、工会管理三个方面创新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苏珊M.奥金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罗尔斯正义原则进行了批判,认为罗尔斯缺乏从家庭中的性别正义角度思考。当奥金将家庭纳入到罗尔斯正义理论,并试图以此来建立一种家庭正义的体制时,我们会发现,奥金不仅挑战了西方以"公共/私人"二分的政治传统,也进一步反映出了罗尔斯的诸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隐含的对立。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用罗尔斯的无知之幕方法得出的家庭正义原则,最终将罗尔斯陷入一个尴尬境地,即要么选择在家庭之类的私人领域中维持必要的不平等和不正义,要么让家庭走向解体,面对一个类似于社会主义的方案与命题。  相似文献   

5.
全球正义首先要求各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秩序化。虽然正义标准能够通过道德推理获得,但它们只在主权国家的边界之内有效。无论从世界主义的正义观还是从政治的正义观出发,全球正义都要求全球主权。走向某种全球正义的最可能的路径是产生一种为各强大的民族国家所接受的非正义的全球权力结构。从无序状态迈向正义的途径必须是非正义的。这种观点本质上是一种霍布士主义。  相似文献   

6.
环境正义评价标准可区分为分配正义、制度正义、承认正义三个层面,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中国环境非正义的实质问题主要集中在分配正义层面,主要表现为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环境权益分配与责任承担方面呈现不平等关系;制度非正义层面主要体现为环境规制被虚化、有法不依,环境权益诉求机制缺失;承认非正义则往往被社会所忽略而未被有效认知.在我国,环境非正义的调控策略主要在于遏制资本与权力的结合对环境的破坏、向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保障环境制度正义、塑造环境主体正义品格四个方面,这是一种在“发展中协同控制污染”的环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居住正义问题在生活实践与学术研究领域日益凸现,工业化、城市化的高歌猛进,以及房地产业的无序扩张,更使居住正义有了空前的现实迫切性。马克思、恩格斯以对资本逻辑的整体考察为起点,对城市居住非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彰显了资本主义社会居住问题的本质:居住困境与居住空间的资本化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居住非正义根源于普遍化的资本...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奴隶社会出现不公平和非正义开始,人类就开始了对公平和正义追寻。社会主义的存在也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这一追求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必然要以公平和正义作为根基。公平和正义对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都将有巨大的推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时期,准确把握、理解公平和正义的科学内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顺利构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以"作为人的规定性的劳动"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劳动正义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对资产阶级正义观进行批判,对背离劳动正义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雇佣劳动制度进行揭露,对未来社会劳动正义加以描述,其中每一部分都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制度公正观.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正义思想主旨在于批判资产阶级公正观的非正义性和权利平等的虚伪性,揭露劳动非正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架构公正的社会制度以赋予劳动者权利,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表达了全世界普通劳动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视域,从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视角对资本主义劳动的不正义现象进行了历史性解构与批判。他在对资本主义劳动的目的和价值、劳资关系和交换实质以及社会劳动财富分配的剖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并揭露出“资本永恒正义”的虚伪性和雇佣劳动制度的非正义性事实。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作为科学的真理,对培育“因劳称义”的社会新型劳动观,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批判的任务是同一性思维的解除。意识形态批判与社会性别视阈之间极具内在的关联性。社会性别视阈下的意识形态批判,揭示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性别不公正,揭示了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拓展了意识形态批判领域,创新了意识形态批判主题。在社会性别视阈的"文化转向"中,意识形态批判借鉴了多种思想观念、理论成果,使批判得以推进。但要看到的是,与其他意识形态批判一样,性别视阈下的意识形态批判也存在内在悖论或逻辑循环。意识形态批判自身是不能摆脱意识形态的,这应成为社会性别视阈下意识形态批判者的自觉。  相似文献   

12.
性别平等在刑事诉讼法发展中逐步获得重视。追求性别公正的刑事程序理论与实证研究、立法及司法实践,不仅可达到促进性别公正及其法治化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刑事程序法治理论本身的拓展。立足于性别平等,着眼于性别差异,对刑事诉讼法基于性别差异的特殊规定进行梳理与分析,这种特殊规定是出于对女性自然属性以及由于其自然属性所产生的两性差异而制定的。女性在个案实践中获得了突破现行法的更多权利,相关法律漏洞的修补具有合理性,刑事司法改革应充分保护性别公正。  相似文献   

13.
作为曾活跃于“后罗尔斯时代”的著名学者和活动家,I.M.扬的政治哲学始终围绕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如何应对多元时代的正义挑战。在对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以及多元文化论等资源的批判与借鉴中,其正义理论经历了从阶级的去中心化到经济正义的去中心化,从身份政治的去中心化到民族国家框架的超越。于批判反思中,其政治哲学的理论焦点始终投射到对现代社会结构性不正义的揭示和论证以及对规范的正义概念的探求和表述上,尤其是对不利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关切始终贯穿于其整个正义理论的批判、建构与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4.
消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实现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价值和基本目标。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不公正批判及其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观。时至今日,马克思的正义观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事项,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其主体要求是增强党政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建的局面;其制度要求是发挥社会主义法纪的约束作用,强化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他律功能,增强社会道德的影响力;其社会要求在于通过良好的家风、民风传承,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良好的纪律自觉、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探讨了价值自觉中的道德协调机制,思想建设中的利益协调和政治协调机制,社会传承中的家庭协调机制,个人品质养成中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6.
政治权力系属一项复杂且令人迷惘的概念,原因在于动机与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因之,如何思考权力与正义理论之间的结构性问题,诚属重要。正义理论系属规范性的理论,它要对政治社会制度和个人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和衡量的标准。当代西方哲学家对正义理论的思考,往往系以分配正义为核心。探究政治权力与正义之结构问题,除了考虑分配正义之外,还应从程序正义与法律正义等面向解析。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性别已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热门研究点。文章详细叙述了语言与性别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即零散研究时期和系统研究时期;关于语言性别差异的解释当前所存在的几种理论: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礼貌论、建构论;以及国内相关研究和研究现状。该文章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语言与性别相关研究的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情爱与性别有着天然的紧密关联,性别视角是情爱小说批评的一个合理切入点。性别的社会属性理论是对情爱小说进行性别批评的理论基石。情爱小说在写作、阅读、文本等环节中都渗透着丰富的性别文化内涵,可从多种途径予以挖掘。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旨趣是建立一个人与人合作的良序社会,这使他在构建正义理论时立基于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并将人性作为其分配正义的基础.罗尔斯分配正义的人性基础,可以为当代中国构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兴民主政体的转型正义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正义是指刚经历民主转型的政体如何处理转型前威权或独裁政府的不正义行为.转型正义在理论上的正当性显而易见,在实践过程中的局限性亦相当明显.对新兴民主政体来说,能否在全社会培育出一种宽容精神,将转型正义限制在理性对待历史、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民主的方式来求得制度正义的层面,将深刻地影响其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