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的美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美学的非理性转向、批判理论转向、语言学转向、后现代转向等一阵密锣紧鼓的译介热之后,到90年代陷于冷寂的低谷。那种模拟西方对立二分的哲学美学,那种本质论、认识论、实践论和伦理学的概念推演已经走向终结。一些中青年美学学者并没有停止他们的思考。他们试图超越在意识形态笼罩下主流、反主流的对立二分,在传统美学的边缘地带进行着当代非主流美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美学"美是什么"的追问,转换为"美如何存在"的提问方式,对当代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在西方现当代哲学发生范式转换的整体背景下,才可能理解从本体论美学向生存论美学转向的真实意蕴.生存论美学将艺术或美视为人类生存境域的一种呈现方式、展开方式或存在方式,认为美之存在与人之存在密不可分.只有在生存论视域下,美如何存在的问题,才可能提出、展开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学对于康德<判断力批判>目的论美学的意义关注比较少.康德目的论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至少有这样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它体现了美学研究从以神为最后目的到以人为最后目的的转向,表现出美学研究的人本主义精神;二是体现出某种从知识至上到知识批判的现代立场,对西方现代非理性色彩的美学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哲学思潮的影响下 ,美学被极端地狭隘化为对艺术的定义 ,造成美学严重地脱离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当代西方美学家在摆脱这种狭义美学时不约而同地回到鲍姆嘉通对美学的原初定义 ,将美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广大的感性生活领域 ,甚至将美学扩大为整个哲学的基础。这种广义美学的发展倾向 ,在中国现代美学中以蔡元培最为著名。我们今天回到蔡元培 ,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与西方当代美学家回到鲍姆加通同样的意义。这不仅涉及到对蔡元培美学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定位问题 ,而且可以为今天的美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的空间转向对当代的学术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并主要呈现出两个维度的理论取向。一方面,空间转向延展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空间转向呼应了现象学、存在主义等人本主义思潮,以体验的方式实现对主体心灵“第三空间”的追寻。同时,因为空间理论的主体性、自由性、体验性和学科互涉性,空间理论与美学理论出现了交叉渗透的景象,在二者的互动阐释中生发出崭新的空间美学。空间转向和空间美学直接促使中国现代美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方法论原则的调整,经由“体验”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到“同情”的主体间性价值,再以“反思”实现美学的升华,构建出“体验-同情-反思”的美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曾繁仁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已大致构筑起了由基础理论研究、西方美学研究、美育研究、生态美学研究等四块构成的基本框架,这一基本框架依靠"存在论美学"的理念而得到凝聚和整合,构成了一个崭新的、面向新世纪的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艺术工具性设定到艺术自主性思考是西方艺术之思现代转向的根本标志,美学为此一转向提供了最初的理论眼界,并首次阐述了艺术自主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古代美学遵循客观主义的范式,以对美的本质的探询作为自己的理论追求,在客观事物的属性上寻求美的本质,从根本上遮蔽了美的精神属性。这种客观主义范式的美学观念在西方古代美学中经历了自然客观主义、精神客观主义和神学客观主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西方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具有重要影响,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共生并相互影响。通过整理分析西方美学中艺术情感理论、美学理论与艺术的关系,从哲学、美学精神及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角度论证美学本质是艺术情感与精神问题,西方现代艺术美学特质是对艺术情感和精神的本体主义追求。从西方美学角度探究西方现代艺术内涵,以艺术生命形式体验并挖掘现代艺术表现语言,为当代艺术创作理论与实践提供美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望道的美学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在西方、传统、现代三方会谈的文化语境中 ,陈望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 ,建构起科学前瞻的美学体系 ,成为我国比较系统地勾勒出现代美学基本理论框架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景观设计及景观生态设计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外现代景观生态设计的实践。以中国沈阳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中的环保园为例,展示出我国现阶段对景观生态设计的探索。通过对其分析,说明景观生态设计是一种使观者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学习自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景观生态设计使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将会对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绘画艺术在艺术与设计领域中总是作为变革的领军人物,从而带动其他领域的探索和发展。文章梳理了20世纪绘画变革的主要动态,分析了现代绘画理念与园林设计变革的因果关系。在此过程中绘画艺术的进步思想和灵活的表现手法对园林设计思维理念和设计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园林设计摆脱传统园林摸式,不断探索并走向了现代园林设计的道路。文章指出现代园林对于绘画艺术的成功借鉴,为促进我国多元的园林设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中西传统景观园林的风格与特色,采用平行比较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西自然观形成的原因及在不同自然观下中西传统景观园林的特色,提炼出中西传统景观园林文化的本土资源环境特征,为探求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汲取了艺术的设计语言。尤其是西方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推动,使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发生变化,影响了景观设计的建设和发展,并出现景观多元化的局面。从艺术学的角度,阐释动感在园林建筑、雕塑、绘画、舞蹈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及其在审美中的重要性,进而分析现代景观设计中动感元素的形体、空间、色彩、材质及其运用,从而建立景观新样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风景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西方的一些设计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中和土地上。以苏格兰议会大厦外部的园林设计为例,对英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为国内风景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学与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出发,指出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是景观设计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和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通过景观创造性的表现途径,景观设计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抽象的生态学概念和知识,从而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结合有代表性的实例从技术手段、表现工具、比喻、格局、适应性和过程化的形式6个方面简要阐述了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的思维和表现过程,为当今乃至未来生态学理论和景观设计实践更紧密的结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景观生态学产生的那一刻起,景观异质性就成了景观生态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它也是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异质性的概念、产生机理、时空特点、与景观稳定性以及多样性等的关系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构建,深入地分析了景观异质性在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风景水彩画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它起源于西欧,兴盛于英国,并在十八、十九世纪达到高峰.风景画是人对自然及自身生存环境描摹的结果.英国水彩画的发展源于地志学风景画的兴起,十八世纪兴起的旅行热潮加速了风景水彩画的发展,英国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从外在环境上造就了水彩画发展的可能性.十八、十九世纪是英国风景水彩画"黄金时期",风景水彩画渐趋成熟,并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9.
对于景观艺术而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时间观念并在相应的作品中予以呈现。以当代西方景观设计中时间的审美特性为研究主题,在现代时间美学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景观之美"置于时间审美的角度加以运思,介绍了历史质感的介入、多重线索的叠合、变幻无常的镜像等呈现形式,以期对当代西方景观艺术的相关作品进行时间审美意义下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与先进理念的指引,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观建设出现了低水平重复与无序化现象。文章从视觉生态观入手,全面盘点了当前乡村景观中视觉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视觉生态功能发挥的重要性及构成要素,并提出了乡村景观视觉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