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留守妇女组织化这一新的发展路径,分析其结社的制度环境及推进路径。结合对全国4个省份709份问卷的调研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组织化程度较低,留守妇女个人的结社行为仍受制于父权观念、政府依赖心理及留守身份认同感缺失等非正式制度和社团双重管理改革时滞、现有妇女组织示范效应较差及民间传统组织挤占发展空间等正式制度层面的双重制约;推进农村留守妇女结社需要依靠正式制度的强力推进和非正式制度的渐进变迁。  相似文献   

2.
妇女参政一直是制约世界各国妇女发展的瓶颈,然而妇女参政又是妇女参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各项活动的助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五十多年来,由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和妇女组织的努力,韩国妇女参政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与世界其它妇女参政发展较快的国家相比,还是居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儒家文化的束缚、法律政策机制的不健全、对妇女政治文化教育的空缺、女性有限的经济地位和家庭地位以及女性主体意识不够,是阻碍韩国女性参政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建立良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为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支持,更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北欧国家拥有世界上较为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研究北欧模式社会福利制度,从其建立和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其主要特征和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希望能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状况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仍处于劣势地位;改善这一状况,应从制度保护、妇女组织功能强化、女性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尽管女性的社会地位历经漫长的历史岁月而有所改变,但其生活质量的改进还存在一定瓶颈。依据女性生活质量的三因素模型,社会地位是女性生活质量的保障性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外在制度基础。而女性社会地位与制度变迁的相关问题表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需要外部的制度供给。因此,公共部门提供形式上和实质上有效的制度供给方能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海市"外来媳妇"为样本,对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支持进行了研究.在社会支持网的特点方面,女性婚姻移民社会支持网络的规模较小、网络关系的构成主要以强关系为主;在社会支持的来源和内容方面,家人、朋友等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为女性婚姻移民提供了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社会交往的支持相对缺乏,来自政府和社区的正式社会支持明显不足,影响女性婚姻移民获得社会支持的因素主要有女性婚姻移民自身的社会地位、婚姻以及迁移等.  相似文献   

7.
民间妇女组织作为中国制度结构中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是在相关的规范性行为准则、宪法秩序和政治经济制度安排共同建构的制度环境中成长和发展的。但是,制度环境中的约束因素诸如父权制的文化制度、计划体制的路径依赖、政治法律体制中的双重管理规定等也直接导致了中国民间妇女组织发展缓慢。因此,推进民间妇女组织的发展必须培育适宜的文化、法律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明清女性结社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承续北朝东魏时期“女人社”的遗风,在文人结社的风气、文学家族的教育和交际以及男性文人的支持和引导等因素影响下,女性结社现象大量出现。不同类型的女性诗社相互影响、齐头并进,各种社事活动十分兴盛,流传下来的社诗也不乏佳作。因此,女性结社对明清妇女生活史和文学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结社法是政府为限制工人结社而制定的法律。在18世纪之前,英国并没有特别针对结社的立法,多半是在一些劳工法令中有限制劳工结社的条款。1720年英国通过了第一个结社法,此后历经数次修正。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结社法对于工人结社以及工会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1871年,结社法不复存在而代之以工会法,工会取得合法地位,工会运动得到了一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性别视角对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能发现其专业发展较为被动、方式较为封闭且单一、专业发展意识较为薄弱且专业发展缺乏支持与引导。青年女性教师的个人意识及动机、高校层面的职位晋升及培训机会、家庭层面的家人态度及家务状况,以及社会层面的社会地位及社会期待都对其专业发展产生了影响。为了促进高校青年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从青年女性教师角度,应激发自身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高校角度,应搭建支持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从家庭角度,应更新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庭角色;从社会角度,应营造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中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人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中国各阶层女性主动团结起来,各地妇女救亡组织也应运而生.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制度让女性与政治的关系即便在战时仍若即若离,中国妇女组织在战争、政党、性别等多重元素交织的夹缝中求生存.作为国统区较具代表性的妇女组织——重庆妇女慰劳会,积极发动在渝女性投身民族救亡的洪流,凝聚抗战力量,为民族解放作出重要贡献,但亦未逃离性别与传统的束缚.  相似文献   

12.
一、台湾妇女组织、妇女运动和妇女杂志 1、妇女组织 台湾自发成立的妇女组织正处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主流是由台湾当局直接或间接倡导并组织的。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半官方性质的组织。它有一个组织良好的中心机构和遍及全岛的地方机构。相比较而言,其它民间妇女组织发展却不尽人意。 大多数台湾妇女组织具有单一的目的和基本相同的性质。它们基本上趋向于社会工作和福利事业。这些妇女组织的规模较小。许多组织在台湾不能提供定期的服务。此外,大多数组织缺少全日制职员。在各类妇女组织中,宗教组织是协调得最好的,但它们的数量不多,影响也有限。其它民间妇女组织大多因没有正规的纲领而有名无实。  相似文献   

13.
民间秘密结给社会与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几千年来封建历史的影响,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的嬗变,是民间秘密结社产生与发展的主要社会思想根源;弱势群体的产生,伪气功热与西方反华势力的扶持是培植民间秘密组织发展的土壤;确立科学的理性精神,反对封建迷信、伪科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消除民间秘密结社与邪教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民法典》按第三市场主体的路径规定了非法人组织制度。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德国民法中的无权利能力社团和意大利法上的未受承认的社团与我国的非法人组织等值,实际上,它们和法国民法上的类似制度都是落实宪法规定的结社自由的工具,为公民提供精神结社的法律框架,不同于《民法典》规定的非法人组织制度为公民提供经济结社的法律框架。《民法典》关于精神结社的规定体现在其关于非营利法人的规定中,内容偏少。在商品经济的民法观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影响下,我国民法理论和民事立法比较忽视民法具有保障公民精神结社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战后日本的民主进程,日本女性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当代女性文学的空前繁荣是其在文坛上的集中体现。研究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发展阶段及发展特点,能为我们考察日本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提供丰富而极具价值的研究素材,同时也为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平等不仅体现在职场上具有同等的劳动机会和同样的劳动回报,而且体现在家务劳动时间的分配和家庭事务决定权的大小上。基于第3期广东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统计数据,相关分析表明:经济越发达、占有资源越多的城市已婚女性,家务劳动时间越短;教育年限越长、初婚和1980年后出生的已婚女性,家务决策权越大。要彻底改变女性的家庭弱势地位,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就必须加强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社会干预,实现女性由集体赋权向个人赋能转变,建立适应妇女群体特征的社会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人专卷)数据,在比较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四类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基础上,对四类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女性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最低、健康状况最差、生存状态最劣,她们更加依赖子女等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支持,更需要社会医疗、保健和居家养老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时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侗族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之中,父权家长制度占据支配地位,并因此产生了制约女性发展的社会生产、生活的规范和禁忌。这些规范和禁忌的负面效应,严重弱化了侗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妨碍了侗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提高,制约了侗族地区和谐小康社会的构建。所以,摒弃侗族习惯法中不利于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对保护侗族女性合法权益,促进侗族地区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高校知识女性在职业能力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对于中国妇女争取平等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的现状,提出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营造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高校要为知识女性提高职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小环境;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妇女组织要成为实施跨世纪女性成才的基地;知识女性要发扬"四自"精神,完成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社会发展是社会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大层面的协调发展,三大层面的建设有不同特点,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是制度建设的文化含量,精神文明是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