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是早期汉译佛经的代表作,体现了古印度因明思想,因果复句在其中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文章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道行般若经》中的"故"类因果复句进行探究,旨在反映早期汉译佛经语言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闻选择题     
《可乐》2006,(12)
1、江西百岁老和尚为什么还俗娶媳妇?A、修炼到一种新的境界B、当和尚不能享受低保C、寺庙香火不旺了,想有个好归宿D、炒作,不满释永信出风头2、东莞食品厂老板用什么方式营造企业文化?A、请李宇春做形象代言人B、耗资百万在厂内建"长城"C、制作巨幅喷画做形象广告D、老板扮乞丐闹市行乞3、四川宜宾市老师为什么对学生出口成"脏"?A、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幽默效果B、有意伤害学生,刺激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充分运用汉译佛经的同源异译经进行比较是研究佛经语言的一种重要方法。《道行般若经》和《大明度经》是两部具有同源关系的异译经,都属于"般若经"系列。《道行般若经》由东汉支谶所译,《大明度经》由三国支谦所译。与《道行般若经》相比,《大明度经》在代词的使用上较为多样化,语气词的使用频率也更高,并删掉了《道行般若经》中原有的某些句子成分,改换了个别句式。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道行般若经》偏向口语化,《大明度经》偏向于文雅化。  相似文献   

4.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个时间下山去溪边泉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相似文献   

5.
去南海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一番穷和尚,禁不住大笑起来。穷和尚莫名其妙的问:“怎么了?”  相似文献   

6.
汉文佛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异译经,这些异译经对佛典文献的校勘整理有着重大作用,其中将《大明度经》与《道行般若经》两部异译经进行了全面的对照比校,从字误、脱文、衍文、次序颠倒四个方面来校勘《大明度经》中的一些文字错误。  相似文献   

7.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很有钱,每天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个很穷,每天除了念经时间之外,就得到外面去化缘,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有一天,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经,你看如何?”有钱的和尚  相似文献   

8.
佛教哲学和西欧各种存在主义哲学非常之相似。根据传统(这在历史上可能是真实的),佛在悟道时发现了四条真理:(一)存在是限制,在经验到限制时就是苦;(二)我,或者个人,是这种苦的根源;(三)从这种苦的实际解脱,亦即非超越的解脱,是可能的,这种解脱就叫盘;(四)盘可以通过修炼而达到,这种修炼可以导致人对人生(包括自己)按其本来接受。这些真理并不是作为四个步骤,而是  相似文献   

9.
厉害的家伙     
在一些日本的禅院中,有一个旧的传统:那就是一个流浪的和尚与一个当地的和尚要辩论有关佛教的问题,如果他赢了,那么他就能住下过夜,如果输了,他就不得不继续流浪。在日本的北方,有兄弟俩掌管着这样的一座寺院。哥哥非常有学问,而弟弟比较笨,并且只有一只眼睛。一天晚上,一个流浪的和尚来请求住宿,哥哥学习了很久,感到非常累,所以他吩咐他的弟弟去  相似文献   

10.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好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的挑水中流逝,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第三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过了一个星期,还是这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当看到他的老友之后,他大吃一惊。原来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了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虽然有时很忙,但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相似文献   

11.
碟派     
老猫 《可乐》2010,(7):75-75
猫有猫道,狗有狗道,看影碟的人也有自己的道行。 最爽的主儿看影喋,只捡大片一路看过去,看了什么不知道,感觉自己就像洗了个澡,被特技镜头搞得浑身酥软,晕晕乎乎。舒服了,就睡了。这种人心宽,知道享受,而且往往是胖子。  相似文献   

12.
杨新 《社区》2009,(11):36-38
清代初年和尚画家之多,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极其罕见的。除“四僧”之外.著名的和尚画家还有弘智、自扃、普荷、七处、珂雪、智舷、诠修、超揆、超弘等人。在一个短时期内,涌现这么多的和尚画家正是政权鼎革时势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一朵花的心     
陈华 《社区》2014,(23):25-25
寺院新来了两个小和尚,一高一矮。高个儿小和尚憨厚、木讷、不善言辞,矮个儿小和尚精明、善变、伶牙俐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创新型人才进行了新的界定,对创新能力构成进行了解析;依据个案研究提出了创新型人才成长的5种模式,并据此提出依靠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自我修炼是一条有效途径,进而提出了创新型人才自我修炼的8个方面及其修炼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苑趣话     
佛印巧对下联 相传,有一次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在一起谈论佛事。佛印和尚信口开河,大吹什么佛法无边,神通广大。这些话,恰巧被躲在屏风后面的苏小妹听到了。她有意要和佛印和尚开玩笑,便写了一张纸条叫丫环递给苏东坡。苏东坡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个上联,要佛印对下联。那上联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相似文献   

16.
光影集     
《艋舺》蚊子(赵又廷饰)17岁那年搬到艋舺,因为一根鸡腿踏入了黑道,认识了和尚(阮经天饰)、志龙、阿伯还有白猴四个好兄弟,五人结为太子帮。太子帮秉持只识意气,不问意义的精神,凭借志龙的父亲Geta(马如龙饰)的黑道地位在学校呼风唤雨。踏入黑道就意味着要经历腥风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打的”代步已成平常事,既潇洒一回,又赢得了时间,使办事效率倍增。 眼下杭城正是旅游旺季,游人如织,出租车生意十分红火,令人称奇的是,和尚也加入了游客大军的行列,出门也频频“打的”,笔者可是第一回看到。目前,笔者在城站广场目睹两个和尚潇洒地用手一招,一辆红色夏利出租车迅即驶过来嘎然而止,人们用惊异的眼光望着那两个和尚时,和尚相视一笑,撩起僧衣,高高兴兴钻进车厢。无  相似文献   

18.
刘畅 《21世纪》2006,(12):20-21
今年3月27日,我被派往韩国国立平昌青少年修炼院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研修工作,在得到很多锻炼的同时,也倍受启发。修炼院——学生的第二课堂韩国同中国一样,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成长,他们认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世界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给青年人提供了良好的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空间和舞台,但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现代社会复杂多样,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样成为他们更加关注的问题。在韩国有很多种青少年的活动基地。按名称分,有修炼院、修炼馆、青年文化之家、青年旅馆、青年文化交流中心和有…  相似文献   

19.
明代宗教生活是多元化的,儒、释、道及多种民间宗教"百花齐放",长期并存。明王朝初中期统治者崇奉天师道,后期对天师道是利用、抑制政策。政策态度演变大致包括四个阶段:其一,太祖和成祖既尊又抑的双重政策;其二,英、代、宪、孝、武朝双重政策渐遭破坏、尊崇过滥;其三,嘉靖崇道行为登峰造极;其四,穆宗对天师道的打击、抑制政策,神宗对天师道宽中有紧、恩中有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绚丽多姿。一些诗词中常有问句,或以问代答,读来引人入胜,极富情趣。南宋理宗时,宰相史弥远要在家乡浙江鄞县阿育王寺前建墓地。此寺为江南名胜,若在寺前立个大坟包,实在大煞风景。寺僧得知消息,忙向州县申诉,但小小的五品、七品地方官,哪敢得罪当朝宰相芽都表示无能为力,推诿了事。寺僧正在为难之际,有个和尚说他有妙计,遂写了一首问句诗:“育王寺前一块地,近来常有天子气。当朝宰相要造坟,不知心里存何意芽”写成后,和尚招来小孩传唱,并将诗写成招贴,四处散发。一时间,个个传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