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西方思想发展史的本体论嬗变为参照系,指出当代中国美学——无论是客观论、主观论还是感性论、理性论乃至理性化了的社会实践论,都没有超出二元分裂和追求终极实体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而惟有从感性活动的意义上来理解的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才有可能最终消除形而上学,从而真正开辟出一条通向人类存在之根或存在之峰巅的美的坦途。 相似文献
2.
3.
厘清实践概念是理解实践美学的基础,“实践”概念的生成史表明,人类对实践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地深化与发展之中,实践美学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科。在人类审美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等问题上,实践美学仍具有解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5.
李泽厚的美学观以“人化的自然”为核心。上世纪60年代以来,李泽厚围绕“人化的自然”经历了从追求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到人的主体性,再到建立“新感性”三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使反映论的认识论美学走向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 相似文献
6.
“关于美本身,我能够知道什么?”这是一个具有先验批判性质的话题。它首先要回答的是审美主体能够有何种“先验审美认识图式”。这个图式的纯洁程度决定着人们是否可以和对象世界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联系。这个具有先验性质的问题,只能从对各种“经验审美认识图式”的逻辑批判中,尤其是对美学史上具有主流性质的理性审美图式与伦理审美图式的批判中获得。只有完成了审美意识的本体论决断,即从先验分析角度建构出审美图式与伦理图式、理性图式的基本区别,才能保证审美叙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中国美学这个学术问题之前 ,最有必要的是如何建构一种关于它自身的本体论阐释语境。这是保证所有关于这个论题的阐释、推理与论证 ,都局限于中国美学这个理论话题内部 ,不会产生“越界”与“犯规”的先验基础。也可以说 ,作为一种纯粹学术研究对象的中国美学 ,必须具备一种什么样的学理前提 ,才能使自身的存在以及关于它的所有言说都获得逻辑合法性。尽管从学理上讲 ,中国美学如果能够成立 ,就必须建构出它“至精至纯”、“不欠分毫”即与西方美学完全无关的本体性 ;但由于理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 ,由于中西两大世界在… 相似文献
8.
论冯友兰的美学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认为,世界的存在,有“真际”与“实际”的区别.“实际”是对实存事物的概括与抽象,“真际”是指事物本然的样子,即事物所以然之理.艺术有它“本然的样子”,有它的理存在.任何艺术作品只能做到基本上合乎艺术之理,而不能全合.艺术之理只是理论上认可的“有”而在实际上不存在,因而可说是“无”.美与红一样,也有它的理存在,事物合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入手,分析了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其具体表现,然后针对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魏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1):54-59
论述了经典时期一系列电影理论家关于电影基本元素的理论,重点阐述了电影本体论美学从
萌芽、发展到成熟,提出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在实践创作与理论的拱卫下成为了艺术。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的本体论美学关注人的生存境况 ,重视人的感性存在和爱欲生命 ,积极探讨人的审美生存的可能性 ,所指向的尽管是乌托邦 ,但由于它确立了人的现实存在和审美解放的本体论的优先地位 ,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实践性 ,因而其美学本体论不仅大大丰富了西方的人学本体论 ,而且也显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美学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本体论的研究,并未采取本体论和认识论相对立的方法。故把"实践"、"存在"、"此在"等当作本体,把马克思的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相结合,使本体发生"生存论转向",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的。 相似文献
13.
署名白耶的通信,是为表明我和尤西林先生《摹状词与审美判断》一文(《学术月刊》95年9期)的不同学术立场。实质的分歧更为深层,关系到尤先生既在坚持又欲深化的实践论美学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即本体论问题,这点尤先生也意识到了。但原来简短的通信不可能谈透彻,兼之尤先生答函又做了补充(通信与答函均见《学术月刊》96年4期),看来很有必要再作商讨,也便于继续向尤先生请益。 由于同样认为,论辩必须在学理层面进行,而不该只凭感想或意气,故而我所论述并不限于表面的见解。又因尤先生坦陈与实践论美学的奠基者之一李泽厚先生在思想上的关联,兼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数字媒材对现今艺术文化的广泛影响,促一种新的美学理解形成。数字艺术的主题和主体,不必指涉审美主体的真实重视;数字艺术研究也不限于生活实际的生产文化价值。如何利用数字艺术的超联结社会网络扮演起个体之间的感情联系网络,进而创造出不断强化的共同体生命意志,不断扩大审美想象领地以及人性关怀共识,才是研究数字艺术创新方法的本体论的核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美学的得与失皆可从本体论的阐释中彰显,陈望衡先生境界本体论美学的提出意在克服中国美学研究的偏颇并试图在当今世界语境中挖掘中国古典美学资源,使美学研究具有时代性、前沿性。 相似文献
17.
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及本体论思维的超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讨论哲学本体论的实质及其理论形态,把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相互矛盾、对立的认识在三个层面上作出统一的理解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或是对本体论思维的超越,这三种理解是不矛盾的,而是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相对于唯心主义的精神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和旧唯物主义相对,作为实践的、革命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传统本体论思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朱立元先生在实践本体论基础上建构当代美学的几个主要方面,认为朱立元的美学理论就是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实践本体论美学.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伯达同志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厚今薄古,边干边学”的讲话。我从人民日报读了这个讲话的简短纪录之后,有了很大的启发,也受了很好的教育。我想在这里略谈我个人对于厚今薄古这个问题的一点体会。陈伯达同志指出:“解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虽然落后于革命实际,但成绩还是主要的。”他又指出:“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20.
宇宙本体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问题。古典美学中的所谓审美心胸、艺术观照方式、艺术创造本质以及形神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着宇宙本体论这个中心展开的。离开了这个中心,上述问题都会失去它的最终根据。不过,对此,古时一开始并不是从美学角度加以探讨,而是从哲学意义上加以探讨的。在先秦时期,老、庄哲学首先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宇宙本体论的问题。“本体”(。ntology)一词本源于西方哲学,先秦哲学中并没有“本体”这个范畴。但却有与之内涵大致相同的范畴,即“本报”。庄子说:“好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富而不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