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于生产装配性产品的机械企业,由于产品与原材料种类繁多,将造成企业投入产出表的规模庞大,致使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计算和使用产生诸多问题,甚至难以实验,为了控制表的规模,常采用将消耗量相近,生产工艺相近的产品合并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中UV表法的原理,对“纯”产品和“纯”部门两种投入产出表相互转换的方法作了研究,总结出这两种投入产出表相互转换的计算公式,并对该公式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产网络视角出发利用Ghosh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产品入手构建测度数字经济规模的方法,同时考虑数字部门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测算和分析2002—2018年期间全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及分布,并基于我国2012年和2017年省级投入产出表分析数字经济区域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从2002年到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最终产品规模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16.33%,远高于GDP平均增长率;(2)数字经济最终产品中资本形成的占比在2007年之后大幅提高,从24.18%提高到2018年的37.56%;(3)在数字经济总规模中,数字部门产品占比高于数字化产品占比,而数字化产品规模稳步提高,广泛分布于各个传统产业,同时又具有集中性;(4)数字经济的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占地区GDP比例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增长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产品结构,通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简化的投入产出的线性规划模型;二是在计算机上对线性规划模型如何进行修改,使之能获得企业所需要的最优解。本文借助实例讨论了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之间投入与产出数量依存关系的方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列昂惕夫教授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投入产出分析包括编制投入产出表、计算投入产出系数定额和模型应用等内容。投入产出表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中最核心的基础工作是编制投入产出表。从1987年开始,我国每5年要编制一次投入产出表。通过投入产出表就可以计算完全需要系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信息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7 年和1992 年湖南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对湖南省信息产业进行了总体结构分析、产品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分析,揭示了湖南省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目前的规模水平、产业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内部各部门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增值税评估方法所使用的指标都不能进行自我修正,也没有规模效应。本文以"投入产出"原理为基础,首先设计企业和行业单位产品每项生产要素消耗系数测算模型,然后计算这些消耗系数之间的"偏离值"和单位产品的"总偏离值",通过比较企业"总偏离值"来估计企业纳税信息,最后探讨评估模型的置信区间和预警值的测算。为方便模型在实践中应用,本文也分析了模型的应用环境、评估指标修正和规模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省2007年135个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广东省文化产业一社会经济投入产出表,从投入产出结构以及运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文化产业对各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文化产业影响力系数高,但感应度系数低;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尚未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广东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布局不合理,文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文化产品的出1:7;广东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规模偏小,总体缺乏竞争力。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优化广东三次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文化服务业;提高广东居民收入,积极引导居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提高广东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的竞争实力,向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本核算是企业核算工作的中心内容。通过编制企业成本投入产出表,不仅能实现成本核算方法的创新,而且可把统计、业务、会计核算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以企业成本投入产出表为载体的新型核算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建立在科学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计算重庆部分行业的集中度和集中系数以及对重庆市大、中、小型企业投入产出的比较,分析了重庆市工业企业规模及其结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中澳自贸区的成立将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改进的标准GTAP模型,利用中澳自贸区《关税减让表》设计了详细的政策情景,并从产业链角度区分了农业原料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模拟分析了自贸区建立后1年、3年、5年的关税削减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有益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消费、投资、贸易均有所增长;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业将会受益,而大多数农业原料行业将会受损;尤其是关税削减可能导致大量澳大利亚农产品及加工制品涌入中国,中国的羊毛、乳制品和牲畜等产品的生产将会受到冲击。因此,中国应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完善扶持政策,提升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源产业是以农林废弃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的生物质为原料,进行生物质能和生物基产品生产的一门新兴产业,是一种从原料到产品均非传统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出现,为农民开辟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全球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2008年粮食价格的暴涨,这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重新审视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P—S(problem-student)表的形成。详细阐述了P—S表在自学考试中的应用。最后指出,P—S表必将成为自学考试命题与学生学习效果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重庆市1999—2012年制造业碳排放量的变化,比较了制造业各行业的碳排放量;并基于LMDI方法建立了重庆市制造业以及29个细分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1999—2012年,重庆制造业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在29个分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六大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制造业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在影响因素中,产业规模的扩大是促进制造业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尤其对非金属矿物制造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六大行业来说,产业规模促进碳排放的作用较明显;非金属矿物制造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五大行业的能源强度对降低碳排放量效果显著;而行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商品零售物价自2004年1月以来连续13个月出现正增长,在2004年10月达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开始出现持续的正增长,在2004年7月和8月高达5.3%。工业品的出厂价格也由2002年负增长转为2003年正增长,2004年高达6.1%,原材料购进价格也持续正增长。此次的三大物价指数全面上涨,表明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压力。从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的现象出发,寻求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进口及国产C121柴油机缸体、缸盖铸件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国产铸件在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等几个方面均存在差异.其原因是原材料质量不稳定.要实现缸体、缸盖铸件的国产化.就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主体模拟与投入产出表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对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运行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重庆市碳市场将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参与交易的工业企业中,产出受益较大的是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出大约增长0.95 %,产出受损最大的是采掘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出将下降约1.95 %;在重庆碳市场中,处于卖方的行业主要为采掘业、食品制造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买方部门主要包括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等;在碳市场的作用下,重庆市碳排放高峰将显著提前,2015—2050年重庆市累积减少碳排放933百万吨碳,至2050年累积交易量将达到58.6百万吨碳.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国际原材料价格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稳步加快而呈现出不断上涨的态势.特别是美元持续走低以及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都推动了国际原油、黄金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提升.这使得主要依靠原材料和人工,且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企业遭遇致命性打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东南部沿海地区就承接了作为世界较多轻工业产品加工制造基地的重任,虽然已为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卓越的贡献,但目前正经受着这一轮国际经济形势震荡的重创.以中国温州民营制造企业正在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逐步分析我国民营制造业的困境、问题以及解决当前困境和继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地运用SWTO分析方法,全面分析生态产业链的每个生产环节,研究出更适合社经济发展的生态产业链。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全面剖析现阶段贵糖集团在国内外环境中发展的优势、劣势、挑战和机会,提出提高蔗农积极性,拓展多渠道原料来源,减小对二次原料的依赖,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增加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粮食涨价是一个长期的必然趋势,我国制粉企业通过压低原材料价格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且随着我国《劳动法》的实施,其人力成本又必然上升,制粉企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倚重于第三利润源泉——物流。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对当前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粮食加工转化与粮食现代物流协调发展的思路。并在此背景下对制粉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制粉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