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从而带来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还会大量增加,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显得更为迫切。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种植业中的劳动力拥有量大于耕地的容纳度,而需要按照农村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农村各部门之间依照一定的比例,合理分配耕地无法完全吸收的农业劳动力,以促使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多余的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以外的部门转移,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核心问题。有效地实现农业内部种植业劳动力向林、牧、副、渔业流动、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流动、农村劳动力向中、小城市、小城镇流动,将对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以及探索一  相似文献   

3.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人口地理分布等一系列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9%、农业劳动力占74%  相似文献   

4.
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然而,不同的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又各具特色.日本和我国一样,同属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也有某种类似的伦理道德、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因此,研究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并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对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实现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明治初期,日本还是一个典型的、落后的农业国家,但一百多年后,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农业问题在农业之外、农村问题在农村之外 ,农业的发展 ,依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部转移的程度 ,很多著名学者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村 ,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农民收入难以增加 ;要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 ,必须推进城镇化进程。本文在综述了国内的研究进展后 ,提出对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应进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将脱离农业生产部门,而转到非农业生产部门就业。这是农村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七五”期间我国将有一亿农业劳动力要转向非农业生产部门。如何解决数量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在这种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什么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目前农村商品经济深入发展中比较突出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不搞清楚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必将受到不利影响。本文根据湖南省祁阳县的调查,试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恳请指教。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现有劳动力7·4亿,其中4·8亿在农村,占总数的64·9%。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中间,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将成为顺利转移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尤  相似文献   

8.
<正> 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社会劳动力流向的总趋势是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服务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或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高低,不仅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城乡分布等一系列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要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及交通建设与耕地占用的关系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于耕地的潜在威胁,当前是国际性的发展问题.“各国和世界领袖人物都公认存在这些问题”,城市化、工业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同一过程.农业劳力转移通常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一个国家与地区城市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二是农村劳力就地实现产业转移或实行兼业化.无论何种过程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非农业建设与耕地占用都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正处在农业劳动力大量不断转移,城市化与农村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这样一个特征非常显著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历史阶段可预计持续到下世纪中叶,甚至中叶以后.在1982年和1990年2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城市人口比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全国农村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过去长期隐蔽着的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尖锐地暴露出来了。当时的一些调查表明,全国农村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属剩余劳动力。然而,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这一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不大可能大量向城市转移。它意味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必须摆脱以往的传统模式,寻求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新途径。与此相联系,我国人口城市化的过程又将如何?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从1980年开始对北京市昌平县三个大队进行了连续10年(1979~1988)的跟踪调查。如今这三个大队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方面已发生了不同情况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后的新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工业化,农村经济商品化,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国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笔者试图通过对神后、方山两个农村集镇的调查分析,对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科学含义的误解,加上政策偏差,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足和过度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实际上是结构性过剩。解决结构性过剩必须调整经济发展重点,给予进城农民“市民待遇”,赋予农村企业和市民“农民待遇”,并进行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规模大、行业集中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在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开放服务业市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 ,滞后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而且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绝对量会大幅度增加 ,这就使得农村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 ,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和劳动力的多渠道就业 ,同时大力开发小城镇 ,扩大第三产业规模 ,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产业和空间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生产力发展,一大批农业劳动力正在从农田中解放出来转化为非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类型问题,不仅和农业现代化,而且和工业及其他行业的现代化直接有关,探讨转移的一般规律和制约因素,能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加速经济发展和城乡面貌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10亿多人口,近80%生活在农村,劳动力的75%也在农村,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仍然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目前,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和劳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尽快实现。因此,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一、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农业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产出影响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定量测度了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产出的特征事实并分析相关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78~2002年中国农业劳动力相对过剩;2002年以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与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产生显著负作用;1990~2009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与劳动力转移年均对农业劳动投入指数下拉2.262个百分点,尤其2003年以来劳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度和贡献率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还存在着农民收入低、文化素质低、生活水平低、城乡差距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城镇的转移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组群式城市淄博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客观分析了满负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定性与定量研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乡村劳动力所产生的排斥力。  相似文献   

20.
<正> 农业劳动力人口的转移与经济增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劳动力人口的转移速度要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相适应。学术界一般认为,农业劳动力人口转移过快,会给非农业系统造成冲击,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人口如果转移过慢也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那么,我国过去和目前的劳动力人口的转移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不同的理论分析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政策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