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的工艺产业律属于其创意产业范畴之内。 2005年6月,据台湾出版的《2004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相关数据显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自2002年推动以来,至2003年,产值(附加价值)已经提高为2,635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30亿元),较2002年大幅增长14.01%,就业人数增长3.1%。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我国高技术产业人才的透视、预测及发展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是高技术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阶段。人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来自观念、体制、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使我国高技术产业人才供求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预计到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源需求规模将超过700万人,其中,高技能生产人才超过60万人,高技术研发人才超过30万人,高层次管理人才超过20万人。为了突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必须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高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工作,以创新和业绩为导向对高技术产业人才进行激励,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促进高技术产业人才合理流动,以协调和服务为中心加强高技术产业人才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提出来的“知识经济” 的概念,标志着人类已经进人信息时代,反映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信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已成为整个杜会经济发展的中坚产业。美国电子协会1997年发表的(赛傅国家)专题报告指出,1996年美国信息产业产值已达 8 660亿美元,超过基建、食品和汽车制造,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到2000年,信息产业产值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己高于35%。吉林省的信息产业起步较晚,基础也较为薄弱。然而,自改革开放以后,吉林省的信息产业也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因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特征被国家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所占比例最高。及时把握该行业碳排放特征,分析其在促进能源节约以及碳排放方面的优势和缺陷,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有助于发挥该产业在低碳发展方面的放大作用,促进国家宏观低碳发展战略的实现。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8年,该产业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能源消费强度降低了170.9%: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电力为主,三者占85%以上,1996到2003年煤炭所占比例从45.2%下降到11.1%,石油所占比例从16.1%上升到23.5%,2004年以后,各类能源结构相对较为稳定;该产业碳排放逐年增加.2003年以后增加速度加快,2003年以前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2004年以后则基本变为碳排放增长速度快于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提高能源利用强度是实现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相对脱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报告对“十一五”规划作了一个铺垫,它表述了这样一个概念: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传统产业与文化科技产业的关系、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是一个制约于现代经济的新的要素,它包括知识产权、标准化、品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成份。目前,国际GDP的六分之五是虚拟经济,美国在1999年虚拟经济成份已占整个经济的96%,其战略规划是在2010年基本实现99%的虚拟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有极大的需求,煤炭资源在能源实际消耗中占70%以上,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炭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却存在诸如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问题频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多种问题.针对煤炭产业发展中现存问题,要以煤炭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作为指导思想,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调整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实施合理的煤炭产业发展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二十年产业格局的实证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1978年改革以来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在搜集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肯定了改革20年来中国产业格局所取得的实绩,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指出产业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及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与我国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和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增长速度超过同期的制造业和GDP平均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同时改善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要靠制度创新和政府转变的观念 ,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 ,提高高技术产业的渗透性 ,促进产业升级 ,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9.
云南咖啡产业开发的生产经营模式研究李觉瑜朱志安赵云近几年,云南咖啡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1995年种植面积已达584万亩,超过海南省,跃居全国首位。云南又以思茅地区发展最快,咖啡种植存活面积达38万亩,占全省的65%。咖啡在云南有着广阔的前景,有望...  相似文献   

10.
能源产业技术安全是指某国拥有或控制的能源产业技术(作为一个技术体系),从数量上、结构上和先进性上能够保证该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勘探、开发和应用能源的要求,能够支撑和引领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能源产业技术安全对能源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能源产业技术安全尚不尽人意。要解决这种状况,应在能源产业技术安全的前提下,重视产业技术演变规律,使能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发展云南旅游业的思考车志敏一、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带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据有关方面统计,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产值已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超过了号称世界性产业的汽车业和石油业。旅游业本身是关联性强、牵...  相似文献   

12.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建立浙江产业集群产值预测模型预测2005年生产总值,并为预测2006年的生产总值提供计算途径.通过借鏊国外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为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现代化》2011,(4):2+129-F0002,F0003
天津商业大学产业经济学学科2002年建立硕士点,2006年被确定为天津市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的学术梯队,已凝炼成四个较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即现代服务业与服务创新;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公用事业的市场化、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产业政策与区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辨识及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运用了产业集群理论及产业集群分析方法,辨识、研究了安徽省驱动产业,以及以驱动产业为核心所形成的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本文利用可获得的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了2002年-2010年期间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变迁,描绘出了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特征及变动趋势。以驱动产业为核心,促进驱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升级是提升安徽省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最后给出了研究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小企业产业定位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并非所有产业都适合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因此投资于小企业时必须进行产业定位。本文分别分析了适宜小企业生存的产业特征与不适宜小企业生存的产业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小企业应以市场铗小的消费品产业、分工协作型产业、新兴产业、传统手工业及衰退型产业为产业定位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与技术扩散效应——以上海ICT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非 《兰州学刊》2008,(2):79-83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上海ICT产业飞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章致力于研究上海ICT产业中的集聚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并发现上海ICT产业技术的提升依赖于跨国企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扩散,要增强ICT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立论基础产业扶植是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方面。在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确立扶植的对象。政府的产业政策干预源于市场失败。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过程是各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这也正是产业扶植对象确定的立论基础,即:(1)产业非均衡协调发展;(2)市场失败。首先,我们在一个封闭型的国内模型中确立产业扶植对象。由于产业的非均衡发展具体表现为主导产业部门、辅助产业部门和派生产业部门的非匀速增长,其中,主导产业部门处于龙头牵引和统率地位。无疑,主导产业部门的率先增长具有关键意义。成熟的主导部门无论从供给…  相似文献   

18.
三、台湾未来主要五大新兴产业 l、台湾软性电子产业 (1)全球和台湾软性电子产业的发展目标 软性显示器将成为未来随身娱乐装置的主流,根据NanoMarkets预测,软性电子产业产值到2009年为58亿美元,预估2010年市场开始起飞,将成长至97亿美元,预料2012年,软性电子的产值更可望达235亿美元,将成为全世界下一阶段显示器技术的发展方向。现有软性显示产品主要有两项,分别为软性液晶显示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和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制造业和GDP.不过,从国际市场份额、全员劳动生产率、贸易特化系数、R&D强度指标、增加值率几个指标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这将影响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社科界》2006,(2):46-51
当前世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正孕育着重大突破,全球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平均每5年翻一番,高迭25%-30%。事实表明,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3年前,我国知名经济学家张其佐系统地提出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有关理论,他的预测正逐步变成现实,其迅猛发展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