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中国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和通过中国向南洋地区扩张的北进南进策略是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基本国策。其实施及最终的破产与中国的持久抗战有着重大关系。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军队的英勇抗战,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粉碎了日军北进南进的阴谋计划。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始终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对最后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北进”苏联的企图,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北进侵犯苏联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计划.但却始终未能实现。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拒绝德国提出的关于出兵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的要求,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使之力不从心。早在1928年,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它使日本法西斯北犯苏联的计划破产,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苏联战场,同时也推迟了日本法西斯南进的行动,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以其重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50年前,世界各国人民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西方史学界却对中国战场的伟大功绩或视而不见,或有意贬低。本文试就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北进”、“南进”的牵制作用作一探讨,以见中国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之一斑。 (一)中国抗日战争牵制和消耗了日军主力,打破了日本“北进”计划,粉碎了德日夹击苏联的阴谋  相似文献   

5.
关于日本军国主义向外扩张所推行的南进与北进战略,有两个问题目前争论较大:第一,南进战略到底是什么时候提出的;第二,北进战略是否和妄图占领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南进战略一样,即准备通过战争去霸占苏联领土?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北进、南进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和争霸世界的战略。中国的抗日战争使日本北进苏联的战略图谋彻底破产;推迟了日本法西斯南进的步伐,减轻了美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压力,在日本冒险南进之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战略攻势,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张桂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坚持了长达8年之久,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既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同时,又遏制了日本的“南进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英美盟国,成为世界反法西...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重要法宝之一,对国际共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国外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高度评价随着埃德加·斯诺等进步的西方记者将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情况介绍到西方,引起了整个世界的震撼。中国抗战打破了日本“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导致了德日企图相互勾结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日本历者信夫清三郎客观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由于中国东北的抗日军队大部队接受了中共的领导,并奋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关东军迫于讨伐,致使本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日本对苏政策,史学界传统的看法是日本一直准备对社会主义苏联发动新的军事进攻,推行反苏反共政策,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日本对苏政策是举棋不定,在“北进”与“南进”之间等待、选择。本文的观点是日本对苏联政策完全不是要进攻苏联,或者说不是要“北进”,而是要防御苏联干涉日本侵华。日本是在不断扩大侵华过程中,逐步采取对苏强硬政策,其实质是以攻为守,便于它在中国大陆肆意进行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回顾历史,日本在1936年制定的“国策基准”中还是以“北进”苏联为其基本国策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41年4月却转变为“南进”的政策,本文试析其原因。 一、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对日本陆军的牵制 日本自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对外侵略的战略重点是解决中国问题。1874年,日本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闯关东”运动的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以来,华北民众的"闯关东"运动持续发展,至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达到顶峰.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整个人口迁移的形势为之一变.事变后闯关移民的年龄、性别、职业构成、地域分布等方面与事变前迥然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对民国时期"闯关东"运动特点的考察,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前,华北向东北的人口迁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其性质属于中国人口自发的国内转移,是中华民族自身的客观调节运动.事变后,进入东北地区的华北人口,不再是自由流入谋生,而是被作为"苦力"招骗而来,其实质是为日本的经济侵略和殖民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12.
华北事变后,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各股政治势力纷纷调整政策,两大政治集团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开始捐弃前嫌,一改敌视的态度,寻求对话与合作,使抗日救亡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民国的西北开发及其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民国和西北地方政府发动了一场西部开发运动。这场运动起于外寇入侵 ,终于内战爆发 ,虽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成效不大。主要的教训是开发建设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良好的经济秩序 ,合理的税收制度 ,优质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的农业政策使其社会动员能力发挥到极致,成功地调动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政治斗争热情,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基础;其农业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保证了战争条件下的军粮民食供给,奠定了革命胜利的经济基础;其农业政策改变了农村阶级力量对比,颠覆了传统农村社会秩序,完成了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社会基础,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之间具有内在的思想联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认个体本位的合法性与个体利益的正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本理念的价值目标在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中得到深刻体现。中国梦的价值内涵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这在基本逻辑关系上确立了中国梦与个体主体性及其利益正当性的直接关系。中国梦在价值内涵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契合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英语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英语”是英语语言在中国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英语的存在不仅必要,而且有其合理的一面。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与交流等方面来探讨这种英语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左派史学的形成过程中,国际左派的中国研究曾经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左派学人学习国际左派的中国研究,组合、扬弃各种理论资源,建构了本土化的左派史学。中国左派史学对国际左派史学有承袭,也与它有竞争,并力图在竞争中获取本土史家的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史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朱佳木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关于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学科范畴与特点孙庆忠(以下简称"孙"):中国当代史作为一段历史,至今时间并不长,而且还在持续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更短,而且其中备受争议的问题颇多。您是党史、国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因此我想请您首先谈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中国当代史及当代史研究?当代史研究是否需要秉持一定的立场?当代史与当代现实问题是什么关系,当代史研究是否应该关注现实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以不可阻遏之势涌向中国之后,代表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政治力量都力图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不同政治力量对现代化主导权的竞争角逐实质上是现代化对他们的主动选择。选择标准是:哪个政治力量主张的现代化发展范式最适合中国晚发外生型现代化的要求;哪个政治力量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这是党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解决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等三个问题.在新的世纪中,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