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反映古代人民对一种美好社会状态的追求。邓小平使用“小康”作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形象、亲切的描述。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把小康社会看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扭转发展不平衡加剧趋势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又是一个转型社会。中国的社会转型关键在于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成熟、定型的制度 ,这是本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康”一词 ,作为一个历史概念 ,最早出自《诗经》。它是与“大同”思想相对应的一种社会理想或社会状态。而本世纪初我们将要建设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思想 ,经历了一个从“大三步走”到“小三步走” ,从温饱到宽裕再到殷实 ,从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到高水平、全面、平衡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所谓“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停滞性问题”,实际上是指孕育于封建社会之中,而又处于“封建范畴”之外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姗姗来迟的问题。 本文所要讨论的,不是这一问题的本身,即不讨论中国的资本主义因素姗姗来迟的具体原因,而是把问题摆到更广阔、更绵长的空间、时间中去,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中的一个规律——生产关系及社会制度“早产”与“难产”的交替。  相似文献   

4.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 ,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与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相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需要与之相应的伦理作为其道德支撑。如果说战争年代伦理道德精神的核心是“革命与斗争”的话 ,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所需要的伦理道德精神的核心则是“竞争与合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富裕社会推进的过程中 ,无论从建设所需要的稳定社会环境来说还是全面小康与富裕社会所需要的文明标准来说 ,我们都需要一个全新的伦理道德文明体系。新世纪的伦理道德建设应从指导思想上实现更新 ,实现由“革命的道德”向“建设的道德”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上承温饱社会 ,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重要发展阶段。依循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 ,根据十五大报告所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规划 ,我们将分阶段逐步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经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我们将继续完成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所涵盖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目标 ,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新“三步走”战略具体实施的重要阶段 ,即是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个具体展开阶段。  相似文献   

6.
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它所指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静态的、局部的概念,更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遥远的概念,而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全局的概念,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发展的概念。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一个重要社会理想,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经阶段。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些不和谐因素.不是改革自身的问题,而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不彻底造成的必然结果,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与公权力市场化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成熟的主要表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得以解决,科学发展是解决的根本之道。因此,必须对改革问题进行全面、理性的审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为深化改革、推进共建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述 ,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思想。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不只限于经济方面 ,而是贯彻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 ,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9.
潘晴雯 《天府新论》2005,42(3):83-86
人的发展既包括着人的本体素质的全面改善和提高,又指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相互之间以及本身构成一种复杂的系统和完整的生态。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实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生态平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以学习型社会为平台,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生态和外生态的系统平衡,形成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当前使用最多的词汇当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着墨最多的不是如画的憧憬,而是沉甸甸的“重点”、“难点”甚至是“疑点”。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中国有近九亿农村人口,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当前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各方面具体的要求 ,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就是要把一个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目标 ,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所作出的“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 ,对我国来说 ,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要判断 ,是我们党确定用 2 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据。“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应当建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因此 ,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光看经济指标 ,还要看政治、文化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否全面发展了。  相似文献   

12.
小康社会理论的提出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是邓小平同志从国情出发提出的新主张 ,纠正了急于求成的倾向。邓小平同志首创用“小康”概念界定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水平首先是指生活水平 ,进一步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小康是初步现代化 ,中康是基本现代化 ,大康是全面现代化。“全面小康”是小康社会较高级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优化社会结构 ,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正确选择小康社会的指标与标准值 ,对于宏观决策导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与社会发展四大类 18个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五大难题 :农村落后、城镇失业、信用不足、分配不公与脱离群众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安全生产工作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必须从新的视角上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以新的理念去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一、实现安全生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系统、全面、高标准、高水平的社会发展目标。它不仅反映在经济和消费指标上,也包涵社会协调安定、人民生活安康、企业生产安全等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公共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企业生产安全、家庭生活安全等“大安全”标准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指出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性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阶段性。对社会发展进程做出科学准确的定位必须对社会所处阶段进行判断。马克思指出 :“一切发展 ,不管其内容如何 ,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 ,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① 社会的发展亦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这样的观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不同形态的划分 ,从而得出共产主义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而建立起新社会的科学结论 ,这个新社会标志着人类进入…  相似文献   

15.
新发展观的确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进程的启动,我们应当确立一种新的具有全面性的发展观。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发展观实际上是“三个代表”的发展观,其突出特点是追求横向发展即全面性、追求纵向发展即可持续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即人本性。以“三个代表”的发展观为指导,将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进行得更为顺利、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也是一个颇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理论亮点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理论才具有实践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党把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刊发表锦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几位教师就此提出的一些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也是一个颇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理论亮点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理论才具有实践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党把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刊发表锦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几位教师就此提出的一些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也是一个颇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理论亮点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理论才具有实践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党把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刊发表锦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几位教师就此提出的一些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我们社会中,“行”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衣、食、住、行”四大要素中占重要位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行”更具有“先导作用”。公路是现代最主要的交通设施,它应是“和谐社会”主旋律中一个重要的“音符”。作为公路建设与行业管理的公路管理部门,理应立足自身实际,努力建设和谐公路,即在创造“人便于行…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为,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特指中国的。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也不能例外。所以社会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也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例如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等。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的,即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经历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而是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