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琼 《浙江学刊》2012,(1):93-97
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是以苏联、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阿富汗伊斯兰抵抗组织、美国三国四方为主要参与者的一场国际政治博弈,博弈主体在战争各个阶段中采取了有利于自身的政策策略,并各有成败得失。同时这场国际博弈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辨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以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相结合为本质特征 ,是与现代改良主义和世俗民族主义相对立的一种宗教社会思潮。主流的原教旨主义派别主张开展合法斗争 ,希望参与国家的政治进程 ;而极端的原教旨主义 ,就伊斯兰而言 ,也就是宗教极端主义的一种形态。它与恐怖主义关系密切 ,从宗教角度称为极端主义 ,从政治、法律角度称为恐怖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认真加以研究和辨析 ,对深入开展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治伊斯兰是指把伊斯兰教作为某种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的工具,以达到某种目的。从20世纪50年代政治伊斯兰登上阿富汗历史舞台时起,教育就成为其争夺的重要领域。本文在回顾政治伊斯兰在阿富汗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了达乌德时期到后塔利班时期政治伊斯兰影响下的阿富汗教育。政治伊斯兰对阿富汗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周明 《南亚研究》2015,(2):115-138
随着国际安全援助部队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中亚五国正在评估阿富汗局势变化给本国安全与稳定可能带来的影响。虽然各国都认为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撤出可能导致来自于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毒品走私等威胁加剧,不过由于在实力、与阿富汗互动历史、地理位置、外交政策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中亚五国可能采取的主要应对策略有较大差异。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主要通过各种多边机制来应对可能的危机,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偏好双边方式,而哈萨克斯坦则同时借重双边与多边方式。  相似文献   

5.
何明  包敬朝 《南亚研究》2023,(1):127-153+159-160
塔利班的再度崛起引发世人关注。相较于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执政,塔利班再次追求的伊斯兰国家有几个内涵:其一,坚持伊斯兰教法统治是基础;其二,坚持酋长国而非共和国是国体;其三,发挥宗教学者和专家委员会作用是新的支柱;其四,完成“伊斯兰宪法”制定的尝试;其五,在妇女、少数族群权利保护和言论自由领域的让步则体现其伊斯兰国家的顺势变化。不过塔利班建立伊斯兰国家仍需要面对四大挑战:能否完成对阿富汗各政治力量的统合;能否找到阿富汗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的治理方式;能否避免美国的二次干预并借此赢得国际社会的法理承认;能否克服自身在民族国家和伊斯兰世界帝国之间选择困惑的两重性矛盾。本文认为,需要关注塔利班再次建立伊斯兰国家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全面调整阿富汗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富汗战争已历时十年之久,美国因深陷阿战国力严重消耗,其振兴国内经济的目标也未实现.鉴于此,奥巴马政府再度大幅调整阿富汗政策,在阿战略重点由“反恐至上”转为“地缘优先”,并出台“新丝绸之路”计划,采取措施推进中亚、南亚一体化,召开多轮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加速阿富汗重建进程.在美国推动下,阿富汗形势面临重大拐点,并将对该地区安全及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莉 《社科纵横》2007,22(11):137-138
文章从宗教极端主义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母体——宗教及宗教的异化入手,探寻宗教极端主义产生、发展的自身规律和基本轨迹,同时对促成宗教极端主义兴起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总体考察,以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认识宗教极端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巴基斯坦国内政治与宗教的互动、国际政治与国内宗教的互动以及政治—宗教动员与宗教政党的互动考察了巴基斯坦宗教、政治与极端主义的关系。巴基斯坦政治与宗教的互动走过了一段从政府培植、利用宗教力量到完全失控的过程;国际政治与巴基斯坦国内宗教的互动推进了走向极端主义的步伐;宗教政党对于政治、法律、学校、军队、外交等方面的渗透,使宗教战斗性加强,宗教极端主义和好战的原教旨主义于是将国家一步一步地推向深渊。巴基斯坦重回温和、改良的宗教传统,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8):117-121
伦理是一种人类意识中的规则体系,对法律有着导向作用,有着久远历史的战争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形态,必然也受到伦理的影响。战争法的发展也受到人类伦理的深刻影响,从而形成海牙公约体系和日内瓦公约体系两大制约战争行为的法律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争犯罪的界定及清算,表明了人类对此类犯罪在伦理道德上的谴责与否定。然而,战争犯罪作为一类特殊的国际犯罪,目前国际法上只构建了该类犯罪的个人国际刑事责任,对国家的刑事责任则一直存在争议。从保障人类伦理延续、有效遏制战争犯罪的角度出发,对实施战争犯罪的国家建立刑事责任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今全球宗教复兴加快,但发展不平衡。宗教世俗化与政治化程度持续加强,宗教与无神论的角力形势受世俗主义的影响。新兴宗教异军突起,但发展速度与效果参差不齐。宗教受网络化与信息化影响日深。东西方宗教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方兴未艾。未来主要宗教之间的竞争可能激化文明冲突,围绕信徒数量与规模等硬实力、宗教影响力等软实力之间的比拼将更趋激烈。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势力可能带来更多安全挑战。加强宗教间交流对话、完善全球宗教治理、构建宗教共同体是应对全球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阿富汗重建具有如下特点:涉及多方面的广泛内容和不同层次;是在国际社会的大力参与下展开的,尤其受到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影响;重建是阿富汗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强烈体现出当代的西方价值观和加快阿"发展"的意图;重建是阿富汗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发展阶段.重建的主要问题:过分依赖国际社会的援助;安全问题始终无法解决;经济重建仍存在各种问题.因此,阿富汗问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无法获得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启动了制度转型历程,实现了对政府、市场与社会各自内部的制度结构以及三者之间耦合关系的建构。阿富汗国家治理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尽管在改善政治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秩序恢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仍未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主要表现是政治权威性不强、经济畸形发展、社会动荡不安。从国家治理的视角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战后阿富汗重建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而且可以对2014年美国撤军后的阿富汗政治稳定发展前景予以研判。  相似文献   

13.
阿富汗毒品经济:历史、作用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海啸 《南亚研究》2010,(3):100-111
阿富汗毒品经济主要来源于以鸦片生产和贸易为主的非法经济活动。阿富汗的毒品资金主要通过鸦片种植和毒品加工保护费、毒品国际走私通道保护费、毒品销售资金这三种方式流向塔利班以及基地组织手中,成为恐怖组织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阿富汗农民长期贫困与毒品经济巨大利润形成的反差、喀布尔政府权力虚弱与管治无力、塔利班分子苦心经营以及美国阿富汗政策的连续失误,使得阿富汗毒品经济在短时间内难以铲除,成为国际反恐战争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每个民族国家面临的共同主题。本文以伊朗为个案,通过梳理其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一百多年历史,分析指出伊朗国家治理现代化大体历经了从神坛走向世俗、从君主专制到共和与神权并存的发展路径,呈现出务实主义与意识形态并行、民主与宗教相融合、改革派与保守派相抗争、国际性与民族性相交织等特点。伊朗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带有强烈的伊斯兰民族主义色彩的混合型模式,为各国治理现代化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必须正确处理好民主化与社会稳定、政治与经济、国家治理与意识形态、物质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吉军 《南亚研究》2015,(2):96-114
国家认同是指现代民族国家的个体成员所具备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对国家的忠诚,是民族国家政治体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国家认同建构则是表示现代民族国家大力推动国家公共权威建立,使国家的个体成员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民的措施和过程的现代政治概念。经过近13年的"反恐战争",美国及其联军于2014年年底撤离阿富汗。阿富汗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期,但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仍制约着"后阿富汗战争时代"的阿富汗国家治理活动:中央政府的政治合法性构建困难重重、安全力量保障国内社会稳定的前景堪忧、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是遥遥无期。上述一系列因素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成为制约阿富汗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认同的建构对维护阿富汗各民族和谐的民族关系,缓解国内对抗与冲突,营造有序稳定的国内环境,并为阿富汗国家利益的最终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家认同视角分析"后阿富汗战争时代"阿富汗的国家治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判转型期阿富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南亚地区,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等强国,巴基斯坦面临着新旧战略困境交织的局面,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和利益追求。究其根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印巴安全困境的延续、阿富汗反恐战争导致的国家西北边境地区的"塔利班化"趋势、巴美反恐同盟困境的历史再现,以及弱国家特性的显现。由此也决定了巴基斯坦需要放眼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新现实而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与手段。  相似文献   

17.
邱永峥  郝洲 《东西南北》2011,(12):48-49
《环球时报》记者邱永峥和郝洲三度前往阿富汗,他们是阿富汗战争——这场美国历史上最漫长战争的亲历者与见证者。特别是第三次阿富汗采访期间,两位记者对正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地区向塔利班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美国陆军第101空中突击师进行嵌入式随军采访.  相似文献   

18.
论全球法治治理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翔 《学术交流》2007,(3):37-40
全球治理理论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理论。传统的全球治理理论主要从单个要素进行孤立研究,而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是全球法治模式下的系统治理,即全球法治治理。全球法治治理模式包括静态意义上的完善的国际法制体系和动态意义上的全球治理过程。全球法治治理的本质便是国际社会的结构性力量(国际权威机构、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经济市场)在国际法制体系内更好的实现自己合法权益的立体互动。和平发展战略不仅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全球化、全球法治治理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必将有力促进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和全球共赢。  相似文献   

19.
程保志 《创新》2012,6(1):96-100,128
全球治理理论的勃兴给现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际法作为调节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对全球治理的实现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同时,国际法也应积极适应全球化的潮流,使其和全球治理理论在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得到共同发展。尽管全球治理的理论范式还存在不尽合理与完善的地方,但它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未来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阿富汗重建与南亚地区的安全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阿富汗与南亚地区存在着密切的交往,前者成为影响南亚地区安全的关键因素.阿富汗重建以来,印巴两国在阿富汗影响力的扩展、反恐与民族和解,以及跨越阿富汗的地区合作等领域各有所长,并进行着激烈的博弈.阿富汗问题也因此与印巴冲突产生级联效应,对南亚地区的安全影响甚大.印巴两国在阿富汗“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印巴交往的文明化对于地区安全与合作、阿富汗重建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