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农村社会持续分化和阶层、利益群体界限逐渐清晰的背景下,中国农村阶层关系出现了利益关系、合作关系、政治心理、有序流动等方面的失衡,这些问题增加了农村阶层关系紧张与冲突的风险,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农村阶层关系进行政治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农村日常生活在人际关系、婚恋情感、生活消费、日常闲暇、居住空间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呈现出区隔化状态.仪式性人情中的阶层剥削、婚姻缔结中的阶层位置维系、村庄闲暇中的阶层表征、公共文化参与中的阶层位置展示、生活空间配置中的阶层固化、社会群体意识中的阶层认知是农村日常生活区隔化的实质.农村工业化历程中逐步产生的资本区隔、权力区隔以及两者“结盟”之后生成的阶层流动阻隔之网是日常生活区隔化的缘由.农村日常生活区隔化既是农民阶层分化的表现,又构成农民阶层分化再生产的社会机制.随着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不断固化,阶层流动渠道被阻断,村庄社会秩序将由于“结构紧张”而趋于紊乱.  相似文献   

3.
阶层分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在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变迁以及阶层分化的时代背景下 ,作为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应对其利益整合功能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定位 ,并应寻求比较现实的途径以充分发挥这一功能。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的最高准则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社会基础 ;其根本目标是构建合理的现代阶层结构 ;其理念依据是共享改革成果 ,实现社会公正。为此 ,中国共产党要提升市场化的体制结构对实现利益的激励作用 ;要从立法上保证不同阶层的权利和利益 ,建立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 ,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需要 ;要建立社会各阶层间的协商和协作机制 ,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机构 ,发挥它们的协调作用及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要扩大社会中间阶层 ,强化其消解利益矛盾和摩擦的“沉沙地”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在农村,这一主体就是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农民内部已分化为经济、政治及社会地位不同的阶层。这一变化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针对农民群体分化的现实,选择、确定精神文明建设具体目标模式,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民群体的阶层分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体内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几十年来整齐划一的人民公社社员群体已不复存在。如何概括农民群…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农民作为一个阶级,总体上收入差距很小,也普遍贫穷。十年后的今天,农民这一阶级逐渐分化为若干个比较明显的利益不同、愿望要求不同的阶层,这些阶层大致可概括为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农村党政管理者阶层、盲流阶层。不同的阶层都在逐渐富裕,而其中有一部分人富得特别快,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社会阶层结构正在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向现代的“橄榄型”阶层结构方向发展,其较低阶层的比例远远小于全国的比例,社会中间阶层正在形成。具体地看有以下几个特点:1.阶层结构在向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转变;2.农民工构成了较低职业阶层的主体;3.城市户籍人口中间阶层化;4.外来人口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群体,也呈现阶层分化的态势。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业劳动者阶层将继续缩小,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私营企业主以及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还将继续扩大,逐渐演变为一个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的现代化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7.
试论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挑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安存 《唐都学刊》2002,18(3):18-21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其实质是社会各个阶层利益的重新分配。它对政治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的不均衡性对政治决策的均衡性和公正性的挑战 ;不同阶层利益指向的差异性对政治整合有效性的挑战 ;阶层间差距的扩大和磨擦的加剧对政治稳定性的挑战。对此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以制度创新引导和保证人员的合理流动 ;完善政治沟通机制 ,减弱阶层分化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 ;完善利益表达形式 ,推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关注转型社会中的中间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职工”和“社员”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传统社会结构逐渐被以不同职业、不同经济地位以及不同劳动、生活方式组成的社会群体所取代。在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组合中,社会中间阶层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中间阶层是介于贫困阶层和富有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划分中间阶层的标准主要依据财产和收入的水平兼顾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因素。中间阶层一般以公司经理、职员、一般官员、教师、科研技术人员、律师、医生等为职业,文化程度较高,一般接受过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9.
社会分层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地位差别的一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社会分层的实质是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状况。西安社会阶层目前已经分化为党政机关和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上述十大社会阶层在全国大城市具有代表性。社会阶层不和谐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业劳动者阶层处于明显劣势;产业工人的地位迅速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新社会阶层的地位迅速上升;贫富不均。西安对全国构建和谐社会阶层的启示包括:关键要真正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市委和市政府尽快建立有效协调各阶层利益的经济、政治、文化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公民应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就业和再就业应列为"一把手工程";设立"弱势阶层受损补偿准备金";大城市应构建"菱形社会结构",尽快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大城市应多管齐下,缩小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向弱势阶层倾斜;我们应在所有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社区的村委会设立"民意接待室";新建"和谐社会指标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阶层、阶级、土地关系三个方面对传统农民的社会成分进行了分析,力图揭示传统农民的阶层结构及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农村居民的分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中国农村居民的分化卢福营,徐勇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在不同经济单位之间、产业之间和社会之间的社会流动,导致其多元阶层化。作者运用阶层结构多维分析法,确立三种分层坐标,把现阶段中国农村居民的分层结构划为三个阶层系列加以分析,并指出当前农村居...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分层发生重大变化,均质同构的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被打破。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社会分层状况的调查研究,可看出中国农村居民无论是职业还是收入分层的趋势已初步显现,从总体结构上看,呈现出底盘和中间阶层都较大的"烛台"结构。未来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农村居民的职业转换和城市化,而通过教育或培训以提高"下下层"(种田农民及无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王铃铃 《社会工作》2011,(20):94-96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土地的流转在某种程度上促使着农村利益分配和重组,进而导致农村既有的阶层结构发生分化和重构。所以,土地流转已经或者说正在成为农村社会成员实现社会流动的一个阶梯,这一社会现象对农村基层民主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历时态的角度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村阶层结构重组的影响过程,并且借助阶层结构变化这一中间机制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村基层政治带来的契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全国城乡,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和发展,将使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成为可能和必然。初步分析,可把中国社会阶层的构成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农民阶层。这个阶层从整体上说还属于传统农民的范畴,但其中一部分巳在向现代农民演变。②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目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即城市中的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农村中的乡镇企业工人。③管理阶层。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城乡企事业等基层组织的办事人员都属于这个阶层。  相似文献   

15.
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开始重视农业劳动者的养老保险需求,并逐步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分层次、多类别的自保公助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为日本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构筑了一道"安全网"。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对于构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建立适合不同农民需求、充分发挥社区互助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代际流动的模式:理论理想型与中国现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煜 《社会》2009,29(6):60-84
本文在疏理西方代际流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流动模式的三种理想类型,并分析其制度条件和结构特征,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特征和趋势分析有所启发。本文认为,在不同的制度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相应的流动模式是不同的。本文提出三种理想类型对应于三种不同的社会类型,分别是(1)依据绩效原则的自由竞争模式,其特征是流动机会按个人能力和贡献分配,对应于完全市场制度的社会;(2)社会不平等结构下的家庭地位继承模式,其特征是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对子女的地位获得有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的不平等结构因此而代代相传,如果一个社会的不平等程度越大,跨阶层流动越困难,代际的地位继承性特征越突出;(3) 国家庇护流动模式,其特征是国家通过政策和制度设计,干预社会流动进程,特定的阶层将拥有更多的流动机会、或被剥夺应有的机会。文章最后对中国改革开放后流动模式的转变和现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申端锋 《社会》2005,25(6):210-213
2005年6月7—8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召开了以“农民行动单位与村治模式”为主题的研讨会,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30多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者围绕着当前中国农村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即如何理解和解释中国农村的区域性差异,如何从中国农村经验中建构出中国理论,开展以中国为主位的农村研究,而不只是为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做脚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中国乡村社会中的农民行动单位与会学者认为,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角色、社会行动、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等都是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8.
农村文化是一个自有其存在价值的相对独立系统,但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村文化却长期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附庸。农村文化建设应以农民为本位,立足于乡村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通过挖掘农村文化的固有价值,使适合农村生活特点,适合农民消费水平的文化在凝聚整合农村力量、焕发农民精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应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发展农村教育;培育农民文化协会;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更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以协调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安定。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1999年初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组六年来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形成如下六点认识:第一,现阶段中国社会已分化为由十个社会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上述划分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根据的。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研究者所持的划分标准不同,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二,中国已经形成了现代社会的阶层结构,但还只是一个雏形,还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20.
数字鸿沟的批判性再检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更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以协调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安定。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1999年初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组六年来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形成如下六点认识:第一,现阶段中国社会已分化为由十个社会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上述划分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根据的。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研究者所持的划分标准不同,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二,中国已经形成了现代社会的阶层结构,但还只是一个雏形,还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