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民族传统工艺现状、价值及其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贻春 《民族论坛》2007,31(2):42-43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沦为濒危状态,有的甚至已经湮没失传。本文主要阐述了民族传统工艺的价值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民族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原型、乡村的传统观念及其所形成的乡村文化价值,目前处于"乡村文化建设者"所忽视甚至抛弃的倾向,文化的引导者及设计者们将城市的观念、方法、措施等不假思索地倾倒给乡村,使乡村失去了文化自信和自觉。本文从彝族建筑文化原型及营建观念的视角,阐释乡村建设的"文化价值",强调文化原型作为乡村建设的核心支撑,旨在给当下乡村建规划设计师与决策者提示出"独立文化价值",并据此构筑起彝族地区乡村营建的策略,赋予乡村建设发展的新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广西龙脊地区旅游开发中民俗文化的价值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民俗旅游村通过旅游开发,引进了市场机制,使民俗的价值被重新调整,传统民俗被赋予新的市场价值而得到突出与强调,民族文化的整体价值被提升。本文试以广西龙脊景区的田野调查为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传统工艺成就辉煌。我们能够了解到的珍贵文物,都是古代精湛手工艺术的存留和历史的再现。工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的承载与技艺传承的双重体现。一度走向衰败的传统手工艺在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号召下,经过无数手工艺人对工艺艺术价值的探索和努力,使其更好地彰显了它的生命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也对银器的手工艺形态起到了引领和启迪的作用,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对手工艺价值观念的逐步转变。传统手工艺逐渐被重视起来,银器工艺尝试以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与体现其自身价值。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社会产品工艺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手工艺的的存在来自古老的社会形态需求,而在现代社会中的起源动力来自高科技的生产技术。不同动力下诞生的不同产物其文化观念和审美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现代社会价值观念与传统工艺的相互碰撞中,如何在当代体现出银器的艺术价值,这种价值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是本文将要分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依据新中国民族工作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任务,平等—民族优惠政策的价值目标是一贯的。在不同时期,民族工作分别侧重于实现政治平等、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在改革开放前,国家在民族地区建立政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侧重于实现各民族人民的政治平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民族优惠政策重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则要求民族优惠政策服务于实现各民族在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完全平等。衡量民族优惠政策优劣应以价值目标与事实是否一致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彭瑛 《民族论坛》2007,(6):26-27
土家族是一个具有丰富酒文化的民族,本文从土家族酒文化价值的角度,阐述了土家族酒文化的使用价值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云南民族工作队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打开民族工作局面的先锋队,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帮助和引导云南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获得了弥足宝贵的经验.这是党和国家探索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实践,不仅对我国民族工作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对于我国今天的民族工作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文章结合特定历史时期事实的阐述,从多种视角出发探析云南民族工作队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受到多民族国家政治文化的制约,解读和评价一个国家的民族政策应该立足于该国的政治文化.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历代中国民族政策重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以追求统一、和平、稳定为基本目标,中国当代政治文化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从较深的层面规约着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模式特色.  相似文献   

9.
浅析西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文化含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葬这种独特的习俗与藏族的历史、宗教信仰、生存空间以及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息息相关。文章从藏传佛教、藏民族古老的宇宙观和世界观、西藏独特地理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天葬习俗的成因,简述了天葬所赋予的民俗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音乐形态的时空观出发,追溯历史的民族声乐踪迹来解释和说明民族声乐的现实存在和构建规律,探索多元人文社会背景下的民族声乐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北京民族电影展至今年为止,已连续举办四届。作为以弘扬民族电影文化价值,进而弘扬民族文化价值为己任的机构与平台,北京民族电影展更需要高端深广的文化视野,从历史与现实中汲取智慧,引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潮流,进而真正成为民族电影的“大本营”。也只有这样,北京民族电影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制度、机制、政策、立法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制度、机制、政策、立法背后价值理念的系统考察。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理论、制度和政策文本的分析,梳理、归纳出五种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价值理念:出于多数民族的利害或出于保护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安全与统一利益的价值理念、权利正义的价值理念、保存多元文化的价值理念、尊重人权的的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的各民族政治族格一律平等的价值理念。这些理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在某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侧重,单独或共同作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不同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研究目前虽是比较新的学术领域,但已存在颇多争论,主要表现在"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之争。两种主义之间的论争仅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并未基于可靠的政策评估之上。民族政策的实践属性决定了民族政策研究应该采用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式,关于民族政策的讨论也应该建立在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之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海南回族古籍的整理范围和时限,然后在民族来源、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语言的研究和意义等三个问题上阐述了海南回族古籍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使读者对海南回族古籍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周平教授从民族政治学的视角展开对多民族国家中的族际政治整合研究,具体来讲,从国族与民族国家的讨论进行族际政治整合的理论预设;从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提供族际政治整合的时代线索;从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来展开对民族政治整合的反思;从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谈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调整;从区域主义边疆治理模式的提出进行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实践探讨。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方面,主张将"民族主义"取向的民族政策朝向"国家主义"取向的民族政策;在族际政治整合方面,力推将国家的整体利益作为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出发点及核心点。在边疆治理方面,提出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川南苗族丧葬仪式的田野考察分析认为,丧葬仪式是川南苗族建构其民族价值精神的重要途径,具有传递社群价值意识、修正个体价值意识、整合民族价值精神的功能。但是,由于传统与现代时间观的冲突、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空间距离的变化、核心家庭的转移等原因,川南苗族丧葬仪式的社群价值建构功能逐渐削弱。川南苗族唯有打破时空的限制,提炼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并传递到实际的生活情境,才能使苗族的传统文化、原始价值精神得以蜕变再生。  相似文献   

17.
李珍 《回族研究》2001,(3):32-35
《回族人物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合传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回族史研究来看 ,它在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新型回族史的编撰体例等方面 ,提出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设想 ;从历史人物研究来看 ,它在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正确处理民族情感方面 ,具有突出的理论建树 ;从史学史研究与民族史学研究角度看 ,它在史料搜集、整理、运用和体例制定、文字表述等方面 ,均有相关理论论述与具体成就 ,具备了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及中国的民族国情,决定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我们应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正确认识民族优惠政策,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既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普遍都不高,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协调各方资源,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研究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三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研究,不应仅限于重拾与简单描述,应着眼于从价值、发展和基本路径等方面的提升.价值表达了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在终极目的上的同归及对民众法律信仰的诱致意义;发展则展示了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未来的理想型预期;路径则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基本要求,即超越与实证.这种表述逻辑可能对习惯法研究的理路回归更具有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