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但致贫返贫风险的长期存在威胁着来之不易的减贫成果。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家庭因风险返贫,本文着重分析风险与贫困脆弱性的逻辑关系,包括协同性风险、异质性风险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家庭能力不足、家庭负担重、风险防御能力不足三方面发现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形成机制,提出从加强家庭减贫内生动力建设、增强帮扶政策有效“输血”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条路径防止家庭贫困脆弱性发生。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反向VEP的贫困脆弱性测度方法,以个人或家户在将来维持某一返贫概率之上的最小福利水平测度家户脆弱性,从而更好地测算了在不同水平基础上我国家户脆弱性值及其结构特征。对家户脆弱性变动和家户脆弱性差距进行分解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家户脆弱性发生恶化的原因不仅是均值或方差的单向变动,更是两者的同等幅度变动;家户脆弱性差距的存在则是家户规模、家户支出和家庭负担导致的,其中家户支出是影响脆弱性强弱差距最重要的贡献因素,其Shapley分解贡献程度高达7310%!基于此,扶贫政策的制定应当有一定的区别。对于低收入家户,改变其结构性贫困的境地是最主要的,只有彻底提高收入水平或者完全控制不受风险冲击才能使其维持在一定的返贫水平之内;对于较高收入家户,事前预警和风险防范以及事后提供合适的风险抵御工具都可以帮助其避免陷入再次贫困境地。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9):205-210
当前,我国农村长期贫困是一种脆弱性贫困。由于农村农户脆弱性程度较高而导致的承受冲击能力较弱的事实,实际上就是隐藏在我国农村长期贫困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而社会排斥与脆弱性高度相关。与此同时,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制定消除农村长期贫困的基础性政策,应从消除社会排斥的层面降低农户的脆弱性。这样,在保证扶贫成果的同时,既可以保障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和提升扶贫投入的有效性,更能有效防止农民群体脱贫后的返贫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藏农牧区贫困的特征、成因与反贫困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依据西藏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与数据资料,结合在西藏农牧区实地调研的所见所闻,在描述西藏农牧区贫困特征与成因的基础上,试图归纳出西藏农牧区的贫困类型、贫困标准以及反贫困政策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而对西藏农牧区的反贫困路径与政策提出个人见解。本文会涉及到本地区贫困标准、移民扶贫、工业化、城市化等有歧义的问题。对此,笔者会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8.
当对贫困内涵的理解从基本需求向多元贫困演变时,侧重于贫困不同维度的贫困分析框架也逐渐开始被广泛使用,对贫困分析的社会排斥分析框架、脆弱性分析框架和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都可以单独用来对贫困问题进行分析,但如果将这三个分析框架整合成可持续生计--脆弱性--社会排斥三维的贫困分析框架可以更能有效和系统地对贫困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返贫为主要形式的脆弱性贫困的治理已成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新课题. 利用宁夏农村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正规金融对宁夏农村脆弱性贫困的支持现状,结果表明,正规金融、财政扶贫资金对农户脆弱性贫困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而社会资本则对脆弱性贫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正规金融对教育、自然灾害等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力度大小依次为: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然灾害. 因此,提出了重构与宁夏因地制宜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的金融减贫主体架构并重新整合地区减贫金融的增、存量等对策,以期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农户的脆弱性承受能力并降低农户的脆弱性孕造频率.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贫困研究多为静态分析范式。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贫困研究逐渐从静态转向动态。暂时贫困、长期贫困、贫困代际传递是动态贫困的三种主要形态。在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不利的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冲击下,暂时贫困会演变为长期贫困。长期贫困就是持续相当长时间的贫困。最极端的长期贫困是将贫困带入坟墓并传递给子代,致使其子代从人生之初即陷入贫困。长期贫困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三个:持续时间长、代际传递、脆弱性。长期贫困的定量分析是制定有效反贫困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带来了新的贫困人群:农民工、失地农民和留守人群。新贫困人群随着城市化进程将会不断扩大,并成为新时期贫困问题的重要方面。尽管新贫困问题已非常突出,但现有城乡分割的政策体系却不能做出有效回应。未来的扶贫政策应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扶贫政策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当务之急是建立专项的扶贫监测体系和瞄准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扶贫项目,逐步减缓新贫困问题,提高城市新增人口参与市场的机会和能力以及应对脆弱性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医疗救助为低收入家庭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维持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贫困脆弱性是指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运用预期贫困脆弱性测度方法对上海市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医疗救助制度对缓解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作用;相对于城镇低收入家庭而言,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更高,医疗救助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医疗救助对不同医疗支出负担的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缓解程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广东扶贫双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还有一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没有脱贫,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认为,要除穷根,必须摸清致贫真病因,从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来看,既有区位先天性不足的制约,也有贫困文化的影响,既有不可预测的风险,也有扶贫模式本身的缺欠。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我们要以创新思维分析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机制,有效整合和配置扶贫资源,综合运用政策、产业、文化、城镇化、生态等举措,共同破解扶贫难题,从而实现扶贫开发新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妇女的贫困与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福建省九个地市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在对农村贫困妇女的基本生活状况作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力求用性别视角,深入分析农村妇女生存状态的贫困和网络资本贫困的现状与成因;提出建构融入性别视角的反贫困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脱贫攻坚战于2020年取得全面胜利之际,我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最大成就。2020后,我国的贫困问题将由绝对贫困转向长期存在的相对贫困,制定2020后的反贫困策略,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关注贫困的动态性,对收入趋近于贫困线的脆弱群体予以更多支持;更好地理解相对贫困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城乡和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的原因和具体呈现方式;核算设定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贫困线,并以此作为消除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团结的政策工具;从贫困群体的视角理解多维贫困,以更趋近贫困本质。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低收入人群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是城市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所在。中国应当逐步建立全面、可持续的社会政策体系,通过制度措施与非制度安排,改善城市低收入人群生存状况。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安全度。  相似文献   

17.
广西吸毒人群性别差异与艾滋病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毒人群共用注射针具及性乱行为,对艾滋病的流行影响最大。对于社会边缘人群,主流社会要采取宽容的策略,关心和团结帮助他们共同预防艾滋病,减少HIV感染和性病的传播,最大限度保护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发展经济学家的有关论述,探讨了"读书无用"、"好逸恶劳"、"重男轻女"、"多子多福"、"重农轻商"等五类农民典型错误思想导致农户家庭贫困的路径依赖和作用机制,然后指出这一分析预示了新时期的扶贫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并非必然.基于社会流动理论视角的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职业收入、子女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状况、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源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态度是影响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城市反贫困工作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陆汉文  岂晓宇 《江汉论坛》2006,(10):108-112
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有很大的缓解,但中国的反贫困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市场化的推进和城乡分割式权利体系的延续是农村贫困问题的深层根源。农村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变革实际上意味着国家从农村的部分退出。在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的背景下,这种退出会强化农村的弱势地位,从而为贫困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困难。国家以新的方式加强对农村的介入,进而促进农村社会“主体性”的成长与张扬,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