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古歌(也称苗族史诗)在苗族的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以往学界关注到了苗族民间艺人口述中的"歌花"与"歌骨"现象,并将之作为民间歌手的习艺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讨论,但对其中隐含的古歌传承规律没有作更深入的阐述,也未将之上升到民间文学"稳定性"与"变异性"这一理论层面进行辨析,大都停留在简单的描述层面上,往往仅介绍古歌传承中存在着这一现象,也没有进一步从学理上进行理论抽绎。本文旨在对苗族古歌这一民间口头叙事传统进行研究,来分析整部古歌的流传、变异过程,重点论述"歌花"与"歌骨"背后所隐含的古歌的稳定性、变异性特征,以此来对民间口头传承文学中这两大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劳动和信仰的集中体现。产生于古代的苗族古歌以其完整的活态文化体系,反射着强大的民族道德思想,教育着苗族人民。然而,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异族文化文明的强烈冲击,古歌正面临着消亡危险。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确保古歌和苗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海南苗族与我国不少兄弟民族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其历史、文化与内地的苗族有深厚的渊源关系,海南苗族古歌的简析便是一个侧面的印证。  相似文献   

4.
论苗族民俗文化中的蚩尤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虔诚崇拜祖先的民族,传蚩尤是其最早的祖先.在诸如古歌、传说、祭祀中,蚩尤都被奉为最尊贵最高尚的天神.这里,笔者把苗族民俗文化中蚩尤形象的内涵作以下归纳: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献和苗族古歌、传说等已证明,苗族是从黄河中下游或长江中下游迁徙至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地的,但各地苗族具体迁徙的原因不尽相同.湘西和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史诗、传说中反映的迁徙原因是与汉族战争的失败.如,滇东北地区的13章苗族古歌,后8章即叙述汉族与苗族在黄河流域争夺中原地区的历史,每一章谈一次战争场面.由于战败,苗族退出了中原,遂开始艰难的迁徙.而黔东方言苗族则与此不同,据流传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古歌,其迁徙原因是由于人口增加,导致粮食、生态等方面的问题:“雀多窝窝往不下/人多寨子容不了/难容火塘煮饭吃/难容簸箕簸小米/难容脚板舂碓杆/没有地方去开亲/没有地方去花钱/七个公公一把锄/一个挖地十个等/日子实在太难过/六个婆婆一架车/一根蒿针共纺线/一人在纺十人看/真是实在太艰难.”而流传于广西北部苗族地区的神话《创世大神和神子神孙》亦载:“六层坡有了寨子,六层岭有了山村,后来寨又添寨,村又添村,六层坡寨子盖寨子,六层岭一村连一村.村看寨,寨子像天星,寨看村,村子像鱼鳞.寨子人挤挤,村子人嘈嘈,因为田少地多,碓小难舂米,有的人得吃,有的人饿肚,只好挖芒树,采野蕨过活;衣服不够穿,被子不够盖,热天打赤膊,冷天围着火塘坐;挑水不够吃,个个又叫渴.”  相似文献   

6.
西江苗族歌舞文化可分为飞歌、古歌、酒歌、情歌、芦笙舞和鼓舞,其传承方式主要有师徒传承、剽学记忆、托梦神授、父子相传以及自然习得.随着当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原有方式已不能承载传承丰富多彩苗族歌舞文化之功能,充分地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当地教育的主体作用是目前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周易》古歌研究目前已成为《易》学研究的一个独立分支和先秦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周易》古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以《诗》观《易》"逐渐树立。对象与方法相互依存,《周易》卦爻辞文本结构与审美特征的把握,是《周易》古歌研究的基础。从一爻之内歌谣的解读到一卦整体上诗歌特征的发现,是《周易》古歌研究史上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台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我省苗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一九五七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贵州湖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台江分组,为了全面了解苗族社会历史,对该县交下、县城、南省三个地区的苗族宗教迷信情况作了系统深入的调查.并于一九五八年经整理刊印为《台江苗族宗教迷信》资料(以下简称《资料》)供研究苗族社会历史参考.其中也涉及到一些苗族的神话传说.这份《资料》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  相似文献   

9.
鸟居龙藏的苗族观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学人有关苗族及其分类的讨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对于苗族的划分为苗族成为近代民族集团的思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这对于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论苗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苗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规避所面对的复杂奇异的特别是载于"巫文化"之船的"医行为"和"药行为",只开展药物收集和对那些收集到的药物进行药性实验、成分分析等;二是找不到苗族医药传统知识体系的内部逻辑.这种缺陷的存在,不利于对苗族医药产业化以及苗族医药传统知识的挖掘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苗族十二组主歌》在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西南土语的苗族当中广范流传,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该苗语区,如在清镇、紫云、长顺、安顺、贵阳市花溪区等苗族同胞中,均把唱《主歌》当作一件最要紧的事,特别在为儿女缔结姻缘时,有称:“绕三年的场,不如唱一夜的歌”,这是一笔珍贵的苗族文化财富.《主歌》共十二组,除第二组仅一首外,其余均为上、下两阕,亦称十二排歌.由于苗族长期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主歌》一代代地口头传承下来,而保留着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这里,我们加深对于《主歌》的认识和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促进把苗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产生的积极的时代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古歌传承面临民俗基础消解、传承空间被压缩、生活方式变迁、传承人逐渐消失等诸多困境,在现存文化生态背景下,布依族地区应当从实际出发,通过加强古歌鉴别工作、营造良好传承环境、架构传承空间、出台传承政策、培养传承人才等方面探寻古歌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3.
第一编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续) 第二章关于创世立业的神话和古歌第三节关于千种万物起源的神话和古歌布依族文学中关于千种万物起源的神话、古歌,是布依族原始社会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布依族创世立业的神话、古歌里,它较之前面已叙述的开辟神话和洪水神话,不管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一定的发展。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比前面两类神话、古歌扩展了,它对后面的氏族起源、谷种起源及生产劳动的神话、古歌又无疑有开启作用。在艺术表现上,除了与前面两类神话相同的地方外,主要是篇制增大,局部段落的描写更为生动细致。  相似文献   

14.
苗族传统社会中妇女服饰的社会文化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其中贵州最多,占了全国苗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贵州苗族不仅数量多,而且还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主要的服饰类型,重要的工艺美术、基本的风俗习惯,基本类型的耕作文化等等.所以,中外的许多民族学者,都把贵州作为研究苗族的理想园地.本文也不例外,力图通过对传统社会中贵州苗族妇女服饰的研究,就苗族妇女服饰的社会文化功能作些社会学、民俗学意义上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5,(9):24-29
基于20世纪以来《易经》研究的史学、文学和哲学三大模式,可以提出《易经》卦爻辞的文史哲三元构成假设。运用史料分析、文字训诂、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易经》卦爻辞,可以发现,其中除了隐含商周之交的历史叙事外,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古歌片段和数首完整古歌,有些辞句及整个断辞系统都具有哲理性质,这就验证了上述假设。古史、古歌和哲理三类文字互不重叠,构成了卦爻辞的主体框架,进而确立《易经》卦爻辞的文史哲三元构成模式,打通了卦爻辞研究彼此相对独立的文史哲三条进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苗族的“习惯法”问题——与李廷贵、酒素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廷贵、酒素同志的《苗族“习惯法”概论》(载《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以下称《概论》)、《略论苗族古代社会结构的“三根支柱”》(载《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以下称《略论》)等文,对苗族古代社会的议榔规约、伦理道德、禁忌、习俗等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提出不少有价值的见解,读后受益不浅。但是,对于作者把议榔规约等当作苗族的习惯法、法律和“系统的‘法典’”的观点,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一《概论》作者关于议榔规约是苗族的习惯法,法律和法典的观点,是同他们对于议榔产生时代问题的看法联系着的。因此,在讨论榔约是否苗族的法律问题之前,有必要首先就议榔产生的时代问题取得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略论》说:“议榔这种立法形式,看来源于原始公社末期开始有了私有财产的时候。”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不是没有疑问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楚文化与苗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问题,近年来,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四十集电视系列片《百苗图》的开拍和今年十月将在重庆召开的苗楚文化学术讨论会,标志着这一研究的高潮已经到来。 苗族是我国历史上一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伟大民族。有专家认为:早在公元前5千年以前,苗族的一支先民跨过白令海峡,达到了南北美洲。今天的印第安人就是古苗的后裔;大约在公元前3千年,苗族的另一支部落群则迁居到了日本及南洋各国;以后又有一部分苗族先民移居到了东南亚各国。不论这个说法是否有其可靠的文献史料作为依据,然苗族已走向世界,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则是无容置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苗族的"议榔"活动在信任的建立、规范的确定以及社会网络的形成3个方面对苗族乡村发挥了较稳定的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功能,这一传统如能整合到"乡政村治"的行政改革中,可以提升苗族村寨的自治水平,为苗族社会的发育建构出一种既现代又内生的成长方式.  相似文献   

19.
《湖南社会科学》2000,(4):111-111
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早在民国时期便有不少学者,开始对苗族族源、迁徙、经济生活、语言、习俗等进行调查研究。近几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对苗族史研究的专论渐多,收获不少,但是缺少一种贯穿古今,全面系统的研究,缺少一部体例严谨。内容完整的苗族历史的通史著作。最近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伍新福研究员撰写的《中国苗族通史》( 1999年 12月出版)一书,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分上。下两册,共八章,90万字,这是伍新福研究员集数十年的资料积累和学术研究,在业已有了二部研究论著的基础上而撰成的。…  相似文献   

20.
史籍记载、历史学家研究、苗族心史传说及考古成果都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苗族源自古代东夷集团.东夷伏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东方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