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原始资料并不能证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转向是偶然事件的结果.相关原始资料中,只有维尔阿杜安的《君士坦丁堡征服记》主张“偶然事件论”,其余的或者主张阴谋论,或者反映了阴谋的存在,或者谴责威尼斯人.但维尔阿杜安的记载并不可靠,他写作的时候西方正在质疑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合法性,为了替自己和十字军首领们辩护,他写了回忆录,设法隐藏事实真相,把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转向解释成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奎勒尔等现代学者依据维尔阿杜安的记载,辩护“偶然事件论”,他们的观点也没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3.
张楠 《北方论丛》2018,(3):111-114
教宗扎迦利在任期间,通过与伦巴德国王的谈判合作,不仅使罗马公国的独立性得到广泛认可,还使教宗在西部基督教世界的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威得以提升.而伦巴德人之于教宗而言,不仅只有矛盾、压迫和侵略的一面,还有虔诚、合作和和平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文德十字军是1147年针对文德人(Wends)的十字军,也是12世纪中叶—16世纪初波罗的海十字军的第一波次。在民族大迁徙时代,作为斯拉夫民族最西部的部落群体,文德人向西、向南拓展,挤压了波罗的海南岸日耳曼人的空间。1147年4月13日,教皇发布《神恩豁免》教谕,授权哈弗尔贝格主教安瑟姆组织欧洲大陆北部的基督徒,征战邻近的异教徒。1147年6月,文德人首领涅科劳特带领西斯拉夫部落联军突袭文德利亚的基督徒定居点,引发文德十字军。几经战斗,文德十字军无果而终,涅科劳特牢牢地控制了吕贝克以东地区。1160年,丹麦与萨克森结盟,共同打击文德人,杀死涅科劳特。从此,文德人逐渐德意志化并皈依基督教,拒绝皈依基督教的文德人惨遭屠戮,幸存者消融于德意志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5.
七世纪初,隋炀帝曾三次亲征高句丽。中、日、韩三国史料对隋炀帝第一次亲征高句丽兵力的记载相差悬殊,人们常按中国史料的记载,认为是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但事实上参与东征的隋军不过八十余万,实际进攻高句丽的隋朝陆军则只有三十万五千。  相似文献   

6.
7.
元朝在东北边疆的奴儿干之地设东征元帅府(又称征东元帅府)作为军事镇戍机构。东征元帅府的设立时间约在元武宗至大元年到元文宗至顺二年之间,而非通常认为的世祖时期。除了制约黑龙江下游地区诸部族武装和镇压叛乱外,打捕海东青并保障当地出产的珍贵皮货能够顺利入贡也是该元帅府的职责。东征元帅府的设立标志着元朝在黑龙江下游地区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直接统治,不但促进了东北边疆与内地的物质文化交流,亦影响到明初奴儿干都司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张利杰 《人文杂志》2023,(11):130-140
1936年前后,晋绥两省成为中日交锋的前沿地带。中共把“经营山西”作为“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国民党则将两省视为南京中央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联手抗日的重要阵地。然而,国共两党并不了解对方的抗日谋略,中共为了“争取迅速对日作战”倾全军之力东征山西,国民党则因担心日本势力插手而欲从速阻拒东征的红军。国民党中央军大批开入山西后,中共为保存抗日力量主动撤回陕北,待陕甘后方稳固后再东向抗日;国民党则顺势将中央军留置晋绥周边,悄然转化为防日的国防力量。东征之役虽是一场内战,但其缘起、过程和结果都深受国共抗日筹谋的作用。它客观上改变了双方的抗日布局,影响了两党的关系走向以及全面抗战初期山西抗战格局,在抗战史中具有一定的枢纽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豪真人元开公元 779年撰写的《东征传》 ,不仅对研究唐代高僧鉴真大师的生平事迹、中日文化交流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而且对于唐史研究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章从唐史研究的诸多方面具体地分析了《东征传》的价值 ,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使用《东征传》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25-1927年间,东征军在潮梅地区建立政权,以打倒列强、除军阀、发动工农等革命话语开展施政;工人、农民、警察、地主等利益群体也运用同一套话语,赋予已方行动以革命性,激化地方业已存在的社会矛盾。如何既不违背革命宗旨又能维持社会秩序,革命政权常处于破立之间的两难境地,而又不得不在革命与秩序之间做出抉择。作为一个个案,东征前后的潮梅社会彰显了国民革命更复杂的面相。  相似文献   

11.
孙家洲 《河北学刊》2013,33(4):51-55,59
王子今认为,秦文化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并可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其突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创新理念和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和包容意识、实用倾向与技术追求等几个方面。简言之,或可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来概括。孙家洲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后所遭遇的三次刺杀事件,即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高渐离筑击、张良主导的博浪沙椎击,都曾对秦始皇的生命形成直接威胁,从而影响到他对"关东人"的基本判断,并对其制定关东地域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蒋波认为,部分士人隐居不出在秦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以黄老型隐士最为多见。对于各类隐士,秦朝采取了征召措施,并非视而不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秦朝征召隐士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亦不宜将之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是现代世界独特的移民国家。建国前犹太人六次大规模移民活动的成功 ,不仅使以色列国家得以建立 ,而且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政治方面看 ,其影响有三 :第一 ,以色列建立的民主法制国家是移民们政治目标的具体实现 ;第二 ,移民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矛盾冲突形成了以色列政治制度的特色 ;第三 ,劳工政党在移民运动中成长壮大 ,并在以色列逐渐取得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14.
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入中国后,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则尤为明显.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翻译给汉语词汇增添了大量有关佛教色彩的新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佛经的传译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创造了不少新的双音词与多音词,同时也使汉语的构词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此外,佛教对我们的日常用语和成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兰州学刊》2009,(3):173-176
江南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江南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江南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江南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江南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使多种民间宗教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惊鸿 《理论界》2005,(9):148-148
任何有效的管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沉积之上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西方的管理思想有许多方面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管理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吸取、提炼中国传统人本管理的精髓,吸收西方科学管理的精神,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融合东西方管理文化精华、符合新世纪新经济时代特点的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前中国现代化的三次延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战争前中国现代化的三次延误周积明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历史至少给中国提供了三次走向世界、走向变革的机会;然而。这三次机会无一成为中国社会改造自我的动力。一最初的机会出现于15世纪初年;其契机是堪称航海壮举的郑和下西洋。明永乐三年(1405);...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对网络问政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鹏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116-118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大舆论载体。与此同时,在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推动下,网络舆论自身的特征也在发展变化,这就对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其网络问政的理念与方式不断转变。  相似文献   

19.
阎大伟 《河北学刊》2007,27(6):214-217
学校内部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并以其蕴涵的精神和理想熏陶激发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磨炼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内部环境的影响机制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规律是,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环境的影响转化为观念,进而转化为实践行动;而这种转化过程主要是通过注意、反应、认同、内化和价值性格化等不同阶段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王秀梅 《中文信息》2022,(3):284-286
本文主要针对新闻播音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展开研究,先对新闻播音传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对新闻播音给新闻传播效果造成的影响进行阐述,最后对新闻播音在新闻传播效果中的实施建议进行详细论述与总结,主要包括注重情感把握、合理控制播音速度、加强新闻播音中的规整性、加强传播技术的学习、加强播音员的素质培养、强化播音员的个性化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