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南岛黎、苗族自治州的乐东县番阳区,是黎族和苗族集中地之一。据一九八三年统计,全区人口共6,514人。其中黎族5,862人,苗族652人。在6,514人中,20—60岁的劳动力占30%,约1,954人。全区的黎族以杞黎为主,仅有少数的侾黎。我们在杞黎集中住处的番阳区毛组乡和布伦乡,对20—60岁的劳动力190人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所观测的人数占全区20—60岁的杞黎人数10%,占这两个乡20—60岁的杞黎人数35%左右。因此,观测的结果完全能够代表杞黎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根据1954年的调查,解放前我国海南岛五指山中心地区一部分杞黎中,仍保留“合亩制”的共有26个乡,971个合亩,3 591户,13 413人,占当时黎族人口36万人的3.73%,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占黎族地区总面积的8.7%。 本文根据现有的调查报告和学术界有关“合亩制”讨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试就“合亩制”的基本特征及其由来与发展趋势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黎族是我省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岛黎族苗族自治州的白沙、保亭、乐东、琼中、昌江、东方、陵水、三亚和通什市境内,也有散居在自治州毗邻各县的一些地方,因此,黎族民歌的分布也主要在以上地区。黎族和我国其他的兄弟民族一样,擅长歌舞。他们的民歌有着丰富深刻的感情和优美动人的曲调。黎族民歌直接反映了黎族人民生活各方面的丰富内容,它产生在黎族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是黎族人民天才的集体创作。表现手法朴实形象,风趣诙谐的黎族民歌,是我国各族民歌百花园中绚丽夺目的一枝。黎族是由“黎”、“杞”、“侾”、“本地”“美孚”等几个支系构成的,由于他们各个支系之间的居住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等等的差异,形成了黎族民歌多姿多彩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论海南岛黎族合亩制的起源、发展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前夕,海南岛的黎族中,还保留一种他们称为“翁堂沃工”制的社会生产组织。实行这种制度的地区包括保亭、琼中、乐东三县交界的五指山中心地带,人口约一万三千余人,仅占黎族总人口四十万人(1957年)的一小部分。海南岛的汉人称黎族的“翁堂沃工”制为“合亩制”。称实行这种制度的地区叫合亩地区。许多研究者对这种制度的性质,对该地区的社会发展阶段,提出了各种看法:有的认为它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并掺杂各种经济因素;有的认为合亩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本上是私有制的,同时又存在公有制因素的残余;有的更认为合亩地区已进入半封建半奴隶制社会等等,迄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被学术界称为原始社会“活化石”之黎族“合亩制”形态和特征的阐述,着重分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至20世纪上半叶,海南岛中部黎族聚居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演化,以揭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演变规律及发展的矛盾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海南侾黎丧礼及其宗教观念罗文雄黎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分布在海南省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陵水、保亭、通什九个县市,人口近一百二十万,按不同的方言、生活习俗及地域等,黎族又分为、杞、美孚、润、赛五个支系。土葬是黎族传统葬礼...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岑家梧同志生前关于辽宋金时代民族关系史著作中的一篇。它从历史发展和地理分布方面叙述了宋代海南岛黎、汉族杂居的情况,介绍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反抗剥削压迫的共同斗争,论证宋代海南岛黎族社会由早期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发展,指出南宋时期是黎族社会发展变化的转折点。岑家梧同志曾任我院副院长,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在十年浩劫中含冤去世,一九七九年平反昭雪。此文由岑家梧同志的夫人冯来仪同志整理,我们特予刊载以促进民族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并表示对岑家梧同志的深切悼念。  相似文献   

8.
黎族的"合亩制"是黎族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了解黎族早期社会历史,探讨我国原始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制定黎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本文对大半个世纪以来"合亩制"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指出此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早在三千多年前,黎族的先民就在海南岛定居生息。直至解放前,在面积约一千平方公里,地跨保亭、琼中、乐东三县的广大地区,仍有一万三千多人处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家庭公社的合亩制。解放后,党领导合亩制地区广大群众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三项伟大社会改革。合亩制地区改造的三部曲,生动地阐明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具体实践栖结合才能产生对社会改造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1943年的海南黎族白沙起义,又叫红毛暴动、七月起义,是黎族人民一次规模最大的革命暴动。它为我党在五指山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坚持海南革命斗争,抗击日本侵略者,最后配合大军胜利解放海南岛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海南革命斗争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白沙县建立于1933年,黎族占全县人口90%。他们过着刀耕火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1939年3月10日,日寇侵犯海南岛。中共海南特委领导海南人民坚持游击战,多次粉碎日寇大扫荡;而国民党却不  相似文献   

11.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族,在开发和建设海南岛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织锦文化。黎族妇女通过弹、纺、染、织、绣等纺织技艺,织造出丰富多彩的织绣品,不但满足了黎族人民衣饰和美化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我国棉纺织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聚居于海南岛上的黎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其以“黎”作为族称,最早见于唐末的记载。《岭表录异》卷下云:“紫贝,即砑螺也。儋振夷黎,海畔采以为货。”唐之前“黎”称为“俚”。吴·万震《南州异物志》谓:俚,“在广州之南”。广  相似文献   

13.
去年十一月下旬和十二月上旬,先后在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镇召开了《黎族合亩制和合亩制地区现代化首次学术讨论会》、《中国百越史研究会第四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前一个会议,着重讨论了解放前黎族“合亩制”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后一个会议,集中探讨了古代百越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黎族的族源  相似文献   

14.
“生黎”与“熟黎”是宋代以后记载黎族史实的汉文史籍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个词汇,它反映的是古代汉族文人士大夫对古代黎族内部不同族群的认识。论题从“生黎”与“熟黎”的出现、“生黎”与“熟黎”的特点、“生黎”向“熟黎”的转化、“生黎”与“熟黎”的分布四个方面对黎族历史上的“生黎”与“熟黎”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了汉族,还有近百万人口的黎、苗、瑶、壮、回、满、畲等7个少数民族,分布在37个县、市。回族、满族大多居住城镇,经济文化水平与汉族相近。黎族、苗族集中于海南岛,1952年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瑶族、壮族大部分聚居于粤北山区,也先后建立了连南、连山、乳源三个自治县。畲族比较分散,主要是在粤东的凤凰、莲花、罗浮二个山区。如何加速这些民族地区的发展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海南五指山周围的黎族地区,由于“山高皇帝远”,受汉族封建制度影响较小,直至解放前,还保留着带有原始公社残余的合亩制。在这里,“踏遍青山无学校,只闻鸟声无书声”,人们靠“刻木记事”、“结绳记数”。解放后,合亩制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政治上摆脱了民族压迫,实现了民族平等;经济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生产逐年发展;教育上,从汉族地区派来了许多知识分子,兴办各级各类学校。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如今乡乡有小学,区区有初中,合亩制地区人民愚昧无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合亩制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速度与汉族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据调查,琼中县毛阳区,1983年全区拥有的高中生仅占总人口的1.33%,初中生占人口的7.54%,小学生占总人口的23.2%,12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28.8%。教育的落后,造成了  相似文献   

17.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生成的重要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海南杞黎家屋外祖先鬼祭祀到屋内神龛祭祀变迁的过程,阐明祖先信仰中的文化交融隐喻着现实社会中的黎汉关系,即汉族向中心山区杞黎输入先进技术、改善现代生活和医疗条件的历史过程。研究发现,汉族祖先能够带来福祉的神化形象及其功能已被杞黎融入到传统祖先鬼信仰及其祭祀中,成为黎汉民族团结和友好互助关系的象征性表达,重塑着黎汉文化秩序与实践者的行动。当前杞黎这种祖先鬼和祖先神并置的新的祖先信仰文化模式,正是黎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过程性的体现。增进共同性是促进黎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机制,也是岛屿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方性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8.
黎族传统法文化是黎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是:1.只有习惯法,没有制定法;2.合亩本位;3.只有头人,没有官员;4.处理疑难纠纷采取“鬼判”的方式。黎族传统法文化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2月25日至27日,我院召开了《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一书的整理出版工作会议。原《海南黎族情况调查》一书是我院五十年代的重要科研成果,共5个分册,约120万字,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会议研究决定:将原书压缩到80万字,分上下两册于年内公开出版发行,并向我院院庆40周年献礼。与会同志认为,该书的公开出版,对于人们了解海南岛黎族的社会、经济情况,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现有居民主要分属于汉、黎、苗、回等族,最有一种讲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语言的人,民族成分未定,1980年统计人口约50.6万人。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海南行政区全岛人口约共566.7万余人,其中汉族约478.9万余人,黎族约81万人,苗族约4.09万人,回族约410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