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会忘记     
董喜德 《社区》2012,(20):22-22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诬陷的朋友,吃饭时,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听出来是有人要告诉朋友诬陷他的人是谁,朋友说你千万别告诉我,我不想知道。我有些诧异,朋友解释说,知道了又怎么样?有些事不需要知道,有些事需要忘记。  相似文献   

2.
爱的守候     
我与他其实并不很熟,只是为了一点事要去找他,就托了朋友带我去他家。他事业有成,想像中他应该住花园别墅的,却不料,去时才知道,他住在老街区的老式筒子楼里,很简陋的房子。谈妥事情之后,他留我和朋友吃饭,说好了去外面酒店  相似文献   

3.
搞定三角关系潘伟路的朋友遍及每个城市,他出差到一个城市时,喜欢在繁忙之余与朋友促膝谈心。由于节奏紧张,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似乎快忘记这段联系了,潘伟路会抓住每个机会激活这种联系。但并非仅仅是吃饭喝酒,他总会说“呃,我最近有些迷茫,我们一起聊聊吧。”听到这  相似文献   

4.
每次朋友请吃饭,我一定会衷心地说一声:“谢谢你请我吃饭。”即使是很相熟的朋友,也不会省掉这一句。  相似文献   

5.
小笑话(3则)     
一 以前,我认识一个来台湾学习中文的外国朋友,也是教会的传教士。他为了快速学好中文,所以付费要求我教他国语,每星期到他办公室,上三次中文课。 有一次,他请我到他家吃饭,也让他有更多机会练习讲国语。一到他家,就看到他已准备好四道“中西合并”的菜,手艺还算不错! “哇!你真是厉害!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太厉害了!”吃饭时,我很客气,也刻意地恭维他几句。 “还好啊!这没什么啦!”外国传教士用生硬的国语说,“这只是小便饭而已啦,不是什么大便饭啦!不用客气!” ……  相似文献   

6.
言诚 《中华魂》2015,(3):33
最近,听一位生意场上的朋友说,他求一位与他仅有一面之交的职务不高、权力不小的官员办事,请他吃饭被拒,请其喝茶不到,托人送礼不收,但所求之事办妥了。因为他的事情属于该办的事情。这件事使我的朋友对这位官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为他在办理其他事情时,尽管也是该办的,却用尽心思,费尽周折,颇有"蜀道难"之感慨。后来打听到这位官员并非"作秀",对他如此,对  相似文献   

7.
开心屋     
破译密码女儿怕小外孙在家偷玩电脑不学习,就给电脑设了个6位数的密码。前天我去做饭,见小外孙又玩起电脑游戏来。我问他:"你妈妈告诉了你密码?"小外孙摇头。我问他怎么知道密码的,他得意地说:"妈妈是开店的,我听她嘴里每天不停地‘发发发发发’,还听到有人说发就是‘8’。我在电脑上输‘888888’,还真把电脑打开了。"比赛吃饭小孙子吃饭很慢,有时我吃完了他还有大半碗饭没动。为了提高他吃饭的速度,那天我对他说:"今天爷爷和你比赛吃饭,看谁吃得快!"小孙子从小就争强好胜,听了我的建议就答应了。但他吃饭慢已成习惯,我故意放慢速度吃完一碗饭,他还剩小半碗。  相似文献   

8.
《北方人》2008,(Z1)
有些人的爱,盛大,饱满,纯粹,因为从未遇到过真正的对手,所以注定悲哀,注定孤独。有段时间,我是不喜欢黛玉的。和他在一起时,我如黛玉般小气,斤斤计较,翻他的短信,电话记录。亦要他时时陪着我,每天一下班就必须回来和我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散步。偶尔,他和朋友打个电话,我会非常失落和焦急地在旁边等他,片刻不离。尤其是听到对方是女孩子的声音时,我就莫名地烦躁、生气,但是又不能打断他。  相似文献   

9.
坐在时光上     
刘墉 《社区》2014,(2):52-52
20多年前,旅居海外十几年的梁实秋刚回到台北,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请他吃饭。梁实秋是有名的“早起早睡”的人,晚上8点睡觉,天不亮,4点就起床写作。偏偏那些朋友都是夜猫子,每天请他深夜12点吃夜宵。梁实秋吃了几顿,受不了了,想出个好法子,对大家宣布:“谁请我吃夜宵,我就回请他吃早点。”一班老朋友全愣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起来。从此再也没人敢请梁实秋吃夜宵。  相似文献   

10.
若干年前,我在报社工作,意外地接到一个电话,是一家杂志邀请我去当主编。我那时年轻,心里不装事儿,晚上吃饭的时候,就跟几个朋友说了,其中一个朋友听了,立刻对我说:你推荐我去吧。朋友的理由是:你在报社已经有一份工作,而且这份工作也很不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06,(4)
朋友从加拿大回来,请我吃饭。席间谈起今年的打算,他说,他想在这个小城,开一家极富多伦多风情的酒吧。"有多大把握?"我问。"几乎百分之百,"朋友说,"这次在多伦多,我考察了当地的十几家酒吧。我记住了他们酒吧的建筑风格、桌椅摆设、墙上挂饰、灯光音乐、酒水口味、营业时间、经营理念……这么跟你说,他们的酒吧所拥有的一切,我都可以用半年的时间,在咱们这个小城完成。"但我还是不放心。我想,在这个小城,就算他有多伦多风情的酒吧,可是,他有多伦多风情的顾客吗?  相似文献   

12.
三代日记     
我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偶然在书橱里发现他们祖孙三代的日记,阅读甚觉有趣,经他本人同意,现各选一篇,以飨大家。朋友父亲的日记是在一沓散发着湿味的麻纸上画的,他父亲不识字,只能用图记下当时的情景,朋友看图说话,我把意思记了下来。1937年12月2日大雪我已经两顿没吃饭了,娘说:"喝水吧,狗蛋。"我摇摇头,我不顾寒冷蹲在门口,望着飘着雪花的院子,等待着爹归来--爹早早出去要饭。娘说:"狗  相似文献   

13.
《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1月25日刊登冬枫泺的文章称:不久前和一位韩国朋友吃饭。因为是熟人,所以我很有些不客气地指出:诸如韩国人说汉字起源于韩国之类的说法,让中国人无法接受!出乎我的预料,那位很有些身份的韩国朋友同样对某些韩国学者表现出不屑,他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在我接触到的韩国人中,99%以上的人都不认同那种说法,  相似文献   

14.
豆角鼓     
毕淑敏 《今日南国》2009,(12):61-61
有一个在幼儿园就熟识的朋友。男生。那时,我们同在一张小饭桌上吃饭。上劳动课的时候,阿姨发给每人一面跳新疆舞用的小铃鼓,里头装满了豆角。当我择不完豆角筋的时候。他会来帮我。我们就把新疆铃鼓称为“豆角鼓”。  相似文献   

15.
当年明月 《可乐》2010,(10):34-35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似乎不需要悬梁刺股就能学富五车、纵横古今。唐寅就是这样一个人。那年,唐寅准备参加南京应天府的乡试。考试前,他请了三个最好的朋友一起吃饭,夸下海口:"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狂言,朋友却没有丝毫异议,因为他们知道,唐寅有说这句话的资格。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7,(21)
昨天跟韩国来的朋友吃饭,闲聊时问他对北京的什么东西印象最深。他侧着头想了想说:"四合院。"我相信,对于我们这些老北京人来说,在童年的回忆中,四合院的确占了很重的分量。那时人们的生活都集中在这青砖灰瓦、幽静曲折的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8,(6)
遇到他那一年,我19岁,他49岁。我叫安小东,他叫金小林,我和他就是一对冤家。那一年暑假,我放假回到家里,家里平白无故地多了一个男人,我觉得很别扭,进出都不方便,冷着脸不跟他说话,也不跟他在一张饭桌上吃饭。但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他还是会讨好地笑,喊我过去吃  相似文献   

18.
浪漫剑客     
张越 《可乐》2008,(11):33-34
击中芳心2004年的一天,仲满和朋友到南京一家饭店吃饭。他一走进饭店大门,就看到一个气质高雅、身材苗条的女孩。整个晚上,仲满的眼睛几乎没从女孩身上离开。朋友发现了他的秘密,鼓励他:"喜欢就勇敢些啊,拿出剑客的勇气来。"  相似文献   

19.
干杯,朋友     
杨海潮 《可乐》2011,(4):58-59
临近春节,北大的学生已放假,359寝室只剩下李骐和我。我们本来准备回宝鸡过年,但我这个阪神大地震的间接灾民,却直接将灾情波及他,别说回家的路费了,我们现在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仿佛天上有专管慈善的神仙,时刻明察人间疾苦一般,一天傍晚,他派出一位使者来到359寝室。那是历史系的一位朋友,看上去很着急,问李骐能不能找几个同学,有一批抄写的工  相似文献   

20.
正好多年前的一个中午,我和一家报社的摄影部主任在快餐店吃饭。他要了一份炒饭,吃着吃着他皱起了眉头,原来炒饭里掺进了一张小指甲大小的纸片,他夹起纸片,正待发作,忽然愣住了,原来这张碎片上写着"某某摄",而这个某某正好是他部门的摄影记者。作家保罗·奥斯特在他的《红色笔记本——真实的故事》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作家朋友的女儿,当时大腹便便,已经比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