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在世界120个国家中排名第66位。按改革开放20年发展速度预测,还需13年就可达到现代化标准。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指标研究课题组日前经过测算得出的结论。 实现现代化的10项标准是由美国现代化问题专家英克尔斯于60年代提出来的,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比重、人口净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多少人有一名医生、成人识字率等10项。 …  相似文献   

2.
一、指标选择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根据区位商的概念,本研究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省际差异研究》(王山河)中的创  相似文献   

3.
建设成初步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是义乌市今后五年的总体奋斗目标。什么是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有关单位提出了15项参考指标:(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5%;(3)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于50%;(4)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50人;(5)人均预期寿命70岁;(6)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7)每万人口大学文化程度入口500人;(8)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占居民生活费支出比重超过10%;(9)每百人拥有电话装机数40部;(10)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少于20件;(11)人均居住面积14平方米;(12)…  相似文献   

4.
一、三产现状的分析 1978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比全国的23%低2.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在三晋大地迅速掘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2年和1978年相比,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8.32亿元增加到1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9.6%,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7.5%的递增速度。1992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从业人员达到329.6万人,占当年全省社会劳动者比重的24.2%,比全国的19.8%高4.4个百分点。1992年,我省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为16:55.5: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位商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区位商及其计算方法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6.
3、产业结构调整使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上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省的就业人口正由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总数的比重为33.53%,第二产业占40.65%,第三产业占25.82%。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19.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0.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8.84  相似文献   

7.
香港的第三产业北京市统计局研究所香港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都市,第三产业又被称为树立香港国际形象的产业,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1989年,第三产业的产值在香港当地生产总值中比重高达75%,1990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是全部就业人口的6...  相似文献   

8.
《青海统计》2008,(10):42-42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39.7%上升到2007年的56.6%(见下表)。从就业人员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浅议第三产业统计问题金湖县统计局闵永龙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专业分工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至1992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在60%以上,中等发达国家也达到了50%。而我...  相似文献   

10.
陈红 《山东统计》2009,(4):31-33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中除农业、工业及建筑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在社会经济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服务业行业多,门类广,就业容量大,有资料表明: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为60%-70%,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为45%-60%,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45%。并且服务业不仅在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与第一、二产业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结构关联。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发展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文章首先对中国第三产业产值方程进行了估计;然后根据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过程作了分析;同时采用了2000年度中国内地各省区第三产业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发现:随着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增大,第三产业中的第一层次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第二层次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却逐渐升高。故此,根据上述特征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1)农业产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统计资料显示2000至2003年四年问我市农业增加值分别为139.9、143.2、145.9和147.5亿元.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2%、10.9%、9。6%和8.3%,逐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与二、三产业的高速增长相比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发达城市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一)经济发达的体现评价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一般采用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中心等一系列指标。比如:(1)“人均GDP”仍是直接衡量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发达地区城市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25000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全球发达城市多具有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产值高的特点,且有发达的产品市场和良好的创新成果市场。我国发达城市在经济结构方面也具有共同的特征:笫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趋增大。统计数据表明:第三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发达程…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改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口径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林志远根据我国目前对外公布的统计口径,我国1992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30%,比美国的16.5%高出近一倍,这在国际上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怀疑。世界银行的专家因此提出要...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1987年我省50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物资消耗与1985年相比,下降的有37种,占74%;与1986年相比,下降的有35种,占70%.但是在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全省至少有70%的工业产品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项可以查到的单位物耗指标全部超过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有14项指标超出10—20%,9项指标超出50%以上.由此可见,我省原材料使用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致使三年来物耗占工业总产值的比董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如1985年原材料、能源消耗价值占当年现价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1.97%,1986年为61.98%,1987年为61.14%,三年来升降幅度没有超出1%,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  相似文献   

16.
一、构建科技投入强度跟踪评判指数科技投入表现在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增加科研的人力,投资科研所用的固定资产,引进技术专利等。故考虑选取四个指标:研发资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万名就业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全社会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科技的固定资产数;  相似文献   

17.
计划统计部门已决定把国民经济总值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指标。因此,我想谈谈这个问题。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性质和计算范围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西方国家表示国民生产总量的通用指标。其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一般都是以联合国制定的方案为准,个别国家有某些调整;其定义是按生产者提供的生产要素而产生的收入总额;其特点是既包含生产部门的产值,也包含劳务的产值(增加值)。  相似文献   

18.
按支出法统计口径 ,教育产值包括教育总投资、教育总消费、出口和进口四部分 ,其中 ,最主要的是教育总投资和教育总消费。教育总投资是指教育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对教育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投资总额。我国目前主要只核算其中由国家进行投资部分 ,具体是用国民生产总值中政府教育财政拨款额所占的比重来代替的。我国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自 80年代以来 ,一直在 2~ 3 %之间徘徊 ,只有世界平均值 4 6%的4 0 %多。这样的投资规模是无法支撑起世界 2 0 %教育人口的全面教育的 ,因此 ,这种核算口径显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随着国…  相似文献   

19.
李美满 《统计研究》1987,4(2):35-38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的工作,很多人对国民生产总值这个SNA体系中的重要指标还比较陌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把MPS体系中的一些概念与其相混淆,对一些资料的具体处理方法也有不同的看法及争议。在此,我就计算国民生产总值过程中所碰到的几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作为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旅游总收入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已超过10%,全国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不超过5%,而我市2001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仅为3.3%,但增幅较高,比上年增长34.6%,高于国民经济增幅,可见,我市旅游业有很大发展空间。 一、发展旅游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