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唐诗人张继的著名绝句《枫桥夜泊》中有“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历代注家对其中“江枫”一词的解释,或为“江上的枫树”,或为“水边的枫树”,也有把“枫”字解释为“枫叶”的。最近,卢文辉同志在《“江枫”新解》中提出,以上这些解释都不符合于作者的原意,他认为“江”指“江村 相似文献
3.
4.
位于苏州城西十里枫桥镇的寒山寺,遐迩皆知、驰名中外。这固然与其历史悠久、风景绮丽有关,但主要的还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绝句——《枫桥夜泊》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之故。“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美不可言,寒山寺名播天下,自此犹始。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首流传至广的《枫桥夜泊》并不是张继的原句,而是一首 相似文献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成玄英疏:“钩者,腰带钩也。”恐非是。后人据此误以为:钩,极言其贱;国,极言其贵。窃小者反诛,窃大者反侯;益误。钩在此实指南方贵重之宝刀,《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既宝莫邪,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钩”即“吴钩”,与“莫邪”同为宝刀之名。徐锴《说文系传》引:“晏婴曰:‘曲兵将钩之,吴钩也。’”《汉名臣奏》:“近臣侍侧,不得著钧。”《东观汉记》:“赐邓遵金蚩尤辟兵钩一。”可见,“钩”为高级官员所佩宝刀,君王因其贵重,故用作赐品。且战国时虽严刑峻法,未闻有因窃衣带钩而诛者。《晋书·刑法志》:“秦汉旧律,其文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用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其《法经·杂篇》:“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而《胠箧》“窃钩”上正有:“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窃“符玺”当诛,窃“钩”亦当诛,可见“钩”与“符玺”同为宝物,“窃钩”在当时已构成重大刑事盗窃案,其诛宜矣。 相似文献
20.
《史记·游侠列传》云:“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北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解末句之“若”为“及”、“或”,译为“恰好象有天助似的,每逢他十分窘迫紧急的时候,总经常能逃脱,或是遇到朝廷大赦”。“脱若”不应当这样解释。脱,不是逃脱,而是轻快貌。“脱”的本义为肉离骨,《尔雅·释器》:“肉曰脱之。”邢(曰丙)疏引李巡曰:“肉去其骨曰脱。”由此引申出轻快义。《公羊传·昭公十九年》:“乐正子春(人名)之视疾也,复加一饭,则脱然愈。”脱然愈,谓疾病迅速痊愈。《淮南于·精神训》:“则脱然而喜矣。”注:“脱,舒也。”脱然,轻快之义在上古常见,不赘举例。若,也不当训为“及”、“或”,而是语末助同,为形容词或副词之语尾,用同“欣然”之“然”(依《词诠》)。《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郑玄笺:“沃若,犹沃沃然。”沃若,即沃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