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针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本名应是"新唯物主义"的观点,文章从哲学史发展证明"新唯物主义"的命名不能成立;马克思称之为"新唯物主义"之"新",只有与"旧唯物主义"对立的意义,而不是对自己哲学的命名。"马克思哲学"应是对马克思所创建哲学唯一的、内涵确定的命名。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方面,马克思曾称自己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但"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本人没有明确的说明,而迄今为止,人们对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的理解也还是很不相同.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在于"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从而创立了从实践出发来解释问题的"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研究的焦点问题在于新唯物主义的"实践"与"历史"形式之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历程和内在逻辑进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经历了具有内在联结和深层递进的从实践的唯物主义革命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复杂性过程.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是一切旧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直接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是立足自身新哲学的内在性革命.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深层逻辑递进的革命实现了哲学与经济学内在融合,新哲学成为"历史科学",打通了通往现实实践的出口,成为彻底改造世界的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虽然已经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革命,但它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总过程的一个阶段、一个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环节,因而不能把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同视之,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新哲学自身的内在革命才标志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完成.这一复杂的思想历程表明了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深刻性、彻底性和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彻底批判精神.我们应该在更宽广的视野中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经济学科学转向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在自然观问题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哲学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差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体现在:人化自然对感性自然的超越;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对自然之于人的优先地位的超越;实践自然观对感性自然观的超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分歧,源自于两者对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费尔巴哈将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感性直观的对象,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则将其理解为感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试论实践的二重性金森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在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创立了一种新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世界观。这种新唯物主义新就新在以实践为座标去考察自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不是体系哲学,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原则,其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完成了划时代的哲学革命,它从根本上否弃了哲学对于世界的理论的态度,而代之以实践的态度.随着"科学实践观"的确立,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新"之所在也得以明确.然而,人们对这一"新哲学"究竟"新"在什么地方看法各不相同.本文将以马克思的哲学原著为依托,从不同的角度阐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新"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称呼马克思哲学的概念很多,有"唯证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等。其实,马克思哲学决不是抽象的知识,也不是课堂上的高头讲章,而是一种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的实践理论。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以自然和社会的分离为出发点的二元论,而是建立在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一元论。"实践的唯物主义"最能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独创性本质。  相似文献   

8.
从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出发还是从唯物主义的现实生活出发,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中介,展开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批判。从感性的对象入手还是从人本身的生活入手,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水岭。面对现实的生活,走向"精神的绝对的社会主义"还是"群众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决定了人类是否能够找到解放自己的现实道路,即"在生活中真正成其为人"的道路。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形成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生活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是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的:哲学与现实的同一性原则激发了马克思的宗教、政治批判,而包含在这一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研究又反过来促使他明确了哲学的世界化诉求;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意图使哲学贴近现实的一次尝试,这一尝试虽不完全成功,但却启发他重新提出了哲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要求以"非哲学"的方式发展哲学,而马克思也正是在把"纯哲学"转化为历史观、特别是转化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彻底否定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所有幻想。至于有研究者否认马克思实现了自己的哲学观,则是由于他们错误地将马克思的理论意图理解为了对具体经验现实的无条件的开放。  相似文献   

10.
纵观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他对哲学的认识并非是始终如一的,而是一个肯定——肯定、否定——辩证否定的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最终使哲学变成了科学。这一过程既是马克思变革哲学的历程,即他创立新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的过程,也是他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革命实践过程。马克思不认为自己是哲学家,也不认为他的新唯物主义是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