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梁苑辞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梁苑辞赋王增文(商丘师专中文系)梁苑,即汉代梁孝王所筑兔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当年梁孝王门下,曾聚集一批辞赋家,他们游乐于梁苑之中,写出了大量的辞赋作品。这些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论之者甚少,本文试以梁苑辞赋名之,并略加论...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东北地区一直是流放者的居所。时至清初,大批文人因为参与抗清、直谏、党争,或案狱牵连而被遣戍到此,其规模和影响力均堪称空前。这些流放文人在塞外援翰写心,吟咏不辍,东北的山川节物,风土人情成为他们诗作中重要的表现对象。但同时也总会呈现出各种矛盾——畏惧与叹赏,苦闷与旷达,顽强坚韧与焦灼渴望,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疏"与"合",往往在诗中相伴并存。这种矛盾为清初流人诗平添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是流人复杂心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清代西域史地学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新疆流人(主要是流放官员)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文章从流人关于西域史地的诗作、流人所修的西域方志、流人关于西域史地的著作三方面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李兴盛新著《中国流人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110万字,系统地阐述了近四千年来历代流人的概况及其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传播中原文化的功绩和历史作用.这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史学创新大作.前四编,按古代流放制度由产生、发展到废止的实际情况划分,是纵向分别的叙述.后一编,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流人的悲惨处境,他们的反抗斗争与历史贡献,是横向的综述.其中的第四编又按当时政治经济中外关系等特点而划分为七个阶级分别叙之全书叙事自夏代开始下限到清代上下几千年点到流人姓名者有几千人之多可见该书规模之宏大.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蒙古族摔跤沿革概说陈立晖蒙古族自古以来就生息在祖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黑龙江省的蒙古族是蒙古族的四大都落之一杜尔伯特部落的后裔,自清崇德元年(1636年)迁至松嫩平原(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相继有辅国公色棱至多罗贝勒色旺罗尔济等19...  相似文献   

6.
蔡彦峰 《云梦学刊》2007,28(3):50-54
从《楚辞》相关作品表现的具体内容来看,屈原的确曾遭到流放。但由于资料缺乏以及有关的重要文献记载的出入,汉代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考察屈原流放的问题,对《楚辞》具体作品的创作时间、历史背景、表现的内容等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风在留学日本时,就积极地参加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为此,他被驱逐出境。他回到上海后,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与影响下,又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救亡洪流中,奋不顾身。他对广西似乎特别投缘,其间多次到过广西。特别是“皖南事变”后,为了抗议国民党的暴行,表示不与他们合作,离开重庆,经云南、贵州、进入广西,然后取道金城江、宜山柳州桂平、贵县(今贵港市)、陆川、廉州、到广州湾(今湛江市),乘船赴香港。在广西境内,他们一家所经过的乡镇,都感到民风纯朴。他们坐过牛车,乘过轿子…  相似文献   

8.
明代历朝广东都有海盗,但以嘉靖年间最多最盛。所谓“考海息见之载籍者莫剧于嘉靖之世”,决非偶然。这是明朝政府厉行海禁造成的,构成连续几十年的禁海与反禁海的斗争。早在明初,朱元漳就实行海禁政策,严禁浙江、福建、广东各省沿海之人出海“通番”,但是,“国初,两广·漳州等郡不逞之徒,逃海为生者万计”(张宜《西园闻见录})卷五十六),其中广东违禁下海到国外做生意的人远到东西二洋,一些人还侨居国外,成为华侨。如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新村的村主就是广东人(《明史·外国五》)。侨居在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  相似文献   

9.
1219年,成吉思汗远征西域,耶律楚材扈从征讨,在西域居住近十年,创作了130余首西域诗,返回燕京(今北京)之后,他又撰写了《西游录》两卷。耶律楚材在西域与王君玉、丘处机、郑师真、蒲察七斤、李世昌等人交往较多,且有相当数量的汉语诗文作品。耶律楚材与这些人的交游及诗文作品证明了汉文化在当时的西域流播较广,因而对研究西域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庆是黑龙江省所辖的重要城市之一,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各类地名,这些地名的形成都各有含义和特点。经考证,目前大庆地区最早的地名是肇州,在历史上的釜代就已出现。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地名就可以追踪出当地历史发展的脉络。还可以从这些地名中探索出金矿、煤炭、矿石、水系、石油、文化古迹等。  相似文献   

11.
流人,《释文》解为“有罪见徙者”。《隋书刑法志》说:“流刑谓论可死,原情可降,鞭笞各一髡之,投于边裔,以为兵卒,未有道理之差”。这就是说,因罪而被流徙者,均谓之流人。关于明代四川籍流人谪戍辽东,《明实录》、《辽东志》、《全辽志》等均有记载。那么,他们是在怎样一种情况下被谪戍辽东的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有明一代所实行的残酷的流人政策。明初规定,犯有二十二条“合编充军”罪中的任何一条,都可定罪充军为流人。所谓二  相似文献   

12.
鄂伦春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今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逊克、爱辉和呼玛县等地,人口约3,200人。 解放前,鄂伦春人是一个以狩猎为生的民族,终年游猎于大、小兴安岭。这里,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不仅有大量的野生禽兽供作他们衣食之源,而且出产珍贵药材和鹿、水獭、猞猁、灰鼠、獾、貉、虎和貂(后两种今已绝迹)等贵重动物,使他们近代在与周围兄弟民族交往中,用以换取先进的生产、生活资料。本文介绍的鄂伦春人的分配制度,主要是分析其猎品分配制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 怎样正确对待现代外国资产阶级文学作家作品,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现代欧美文学,特别是现代美国文学,无庸置疑,是充斥着大量色情、凶杀的下流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品有的很快就被淘汰,有的将来也会被淘汰,如“垮掉的一代”的作品,前些年还盛极一时,近来却已销声匿迹,最有名的凯鲁阿克不是已经吸毒过分,潦倒而死了吗?至于那些作品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可供社会学家参考,那就另当别论了。然而欧美也有一些严肃的作家,尽管他们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但也能够写出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他们生活在西方社会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聚焦毛姆作品中拉里、斯特里克兰德等游移的他者形象,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分析毛姆作品中的异质文化对人物内心造成的冲击。面对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巨大变化,拉里和斯特里克兰德等人深切地感受到西方文明的动荡与空虚所带来的窒息、孤独与异化感。为了追求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超然物外,他们带着对西方文明的厌弃和对"他者"文明的景仰,逃离西方本土文化、进入异质文化中寻求灵魂的栖息地,却在这一过程中成为文化中游移的他者。此外,我们还发现,这些文化边缘人不仅体现了当时部分欧洲人对"他者"世界的向往,同时,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作者为逃避西方文明所进行的一种跨文化尝试。  相似文献   

15.
从文艺界的清除精神污染中,人们看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某些作品在社会上造成了精神污染,就多数情况来说,并不是这些作品的作者蓄意制造的结果,而是由于他们严重地忽视了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创作,以致让错误的认识反映在作品中,引起了不良的社会效果。人们透过这些作品,可以洞见他们廿界观上的种种症结。这个事实启示我们,在当前,固然需要通过切实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使这些作者注重作品的社会效果,增强创作的责任感,但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帮助他们自觉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文艺观,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创作,写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1776—1778)是卢梭在他孤独的生命之旅即将走到尽头之际用两年左右光景,以“散步”为题写下的十篇随感。卢梭写作《仟悔录》的时候,愤激地要洗清敌人对他的诬陷,高傲地捍卫自我的价值与尊严;他写作《对话录》的时候,急切地想消除世人对他的误解,执拗地希望后人能够对他有正确的认识。但在写作《遐想》的时候,卢梭的目的已大不相同了。在“散步之一”里他说:“当初我写《忏悔录》和《对话录》,曾为逃脱我的迫害者无情的手掌、使我的作品流传后世而费尽了苦心。如今我写这部作品,就不再为这种…  相似文献   

17.
范锦章 《江淮论坛》2002,(5):124-125
范增故里何处?这本来是明确的,《史记·项羽本纪》中介绍范增时,第一句就是“居人范增”。但中国古今地名沿革情况十分复杂,一名多地的太多了。所以,居究竟在今何处?这就有了分歧:《辞海·历史地理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称:居巢:①春秋时为吴楚交争之地,旧说即殷周巢国。在今安徽六安东北,或作在今巢县(巢湖市居巢区)东北。一说其时以居巢为名的不只一邑,殷周的巢只是其中之一。②古县名。巢一作,秦置,治所在今安徽桐城南。项羽的谋臣范增即本县人。《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更明确称:范增:(前27…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坊记》中几个曲名的考辨周延良《教坊记》载300多个曲名,其中有传世的曲辞(即歌诗),在中唐以前均属乐歌诗,可知这些曲名均是乐府诗曲名。其中还有一些曲名仅见载此书而在盛唐和盛唐以前没有作品留传,采用这些曲名传世作品却是晚唐五代的创作。就这些盛唐...  相似文献   

19.
十四行诗作为一种形式完整、格律严谨、以歌咏爱情为主的抒情短诗,在英国文学的诗歌创作中一直占有独特的地位。英国最早的十四行诗作者,或说得确切些是十四行诗的模仿者,是两位深受欧洲文艺复兴大潮影响的上层社会文人──怀亚特爵士(SirThomasWyatt,1503—1542)和霍华德伯爵(HenryHoward,EarlofSurrer,1517—1547)。他们深受意大利和法国诗歌影响,刻意模仿意大利十四行诗大师彼得拉克(Petrarch,1304—1374)等人的作品,写出大量的意大利体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20.
李长虹 《齐鲁学刊》2008,(3):151-154
东北居民除少数为原土著民族外,百分之八十是由关内移居而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关内的先进文化,他们祖先身上的择木而栖的冒险、漂泊与自由的文化精神,在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