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契丹贵族统治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历时二百余年,对我国北方和中原政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辽代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辽代的著述能反映出契丹贵族接受汉文化、不断汉化的过程,反映辽代文化的面貌.但,由于宋辽时书禁甚严,辽朝灭亡时文化典籍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以至辽代书籍传世不多,《辽史》也没有艺文志载入.宋代以来,私家目录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对当时所见辽人著述作了介绍,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等也对辽代著述作了著录.清代以来,许多学者补编辽史艺文志,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清黄虞稷编《千顷堂书目》补辽代部分,列书目11种,清倪灿、卢文 编《补辽金元艺文志》辽代部分一卷,列书目11种,清金门诏编《补三史艺文志》辽代部分一卷,列书目64种,清钱大昕编《补元史艺文志》附辽代部分一卷,列书目27种,  相似文献   

2.
《辽代石刻文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是向南先生继《辽代石刻文编》之后推出的辽代石刻文献的又一巨著,该书主要收录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土的辽代汉文石刻。辽代石刻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辽代社会的政治变革、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典章制度、历史地理、语言习俗等情况,从而有助于加强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史、边疆史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的文物工作者在对张家口宣化区下八里辽墓群中的五座墓葬进行发掘后,获得重大考古发现。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和陶器,特别是保存完好的木制家俱和特殊的葬制实属罕见。墓内保存有大面积的人物壁画,线条流畅,色彩艳丽,有出行、散乐、茶道、蕃汉装束的侍吏和不同形象的彩绘天文图象等。宣化辽墓的发现,在辽代考古中是空前的,对辽代的考古和艺术研究是一次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辽代萧氏后族及其居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契丹人分为耶律氏皇族和萧氏后族 ,两姓世代通婚 ,并各有自己的“领地”。根据辽墓考古资料及证之《辽史》等文献史料 ,已知今天的辽北地区就是昔日辽代萧氏后族之“领地”。萧氏后族分为两大族系 ,每个族系之下又有许多家族分支。每一个分支家族都在整个后族的“领地”之内拥有一块属于他们个人所有的私人“分地”,并视为故里 ,生前在这里构筑私城 ,从事生产活动 ,死后又归葬于此  相似文献   

5.
库伦一号辽墓是吉林省博物馆1972年6月在哲盟库伦旗发掘的一座辽代晚期壁画墓。这是一座贵族墓葬。该墓保存了大量精彩完好的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技巧高超,规模宏伟,为历来辽墓出土壁画所罕见。从绘画风格上看,与唐宋的写实主义画风一脉相承。它是我们研究辽代社会习俗和艺术传统技法的难得的珍贵资料。壁画根据不同内容分绘在墓门、天井和墓道的墙壁上。墓门两侧绘门神,彩凤、祥云等。天井两侧绘山水、竹林仙鹤、湖石牡丹,男仆女侍。在墓道两侧的巨幅壁面上则绘墓主人“出行”和“归来”图。出行图全长22米,描写墓主人出行前的场面。  相似文献   

6.
辽代官制承唐仿宋,监察狱案警巡系统的职官亦不例外。但由于《辽史.百官志》的疏漏,大量辽代监察狱案警巡系统的职官不见记载。钩沉出土的辽代石刻文字资料,可对辽代监察弹劾类职官、狱案审理类职官以及警巡治安类职官进行考证,以弥补《辽史.百官志》记载的缺漏,并有益于学者对辽代法律监察制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辽代有一种平头铁簇,簇身扁平,如一个倒置的等腰三角形。或者前端的刃线略呈弧形,因此也有称之为扇面形铁簇的。这类箭镞在辽墓时有发现。法库辽基所出者长约11.6厘米,头宽4.5厘米。出土时单贮一箛中,似专有其用途。我们认为,这很可能就是契丹族射柳用的“横簇箭”。射柳是辽代一种重要的礼仪,又名瑟瑟礼。《辽史·国语解》说:“瑟瑟礼:祈雨射柳之仪,遥辇苏可汗制。”其仪式《辽史》、《金史》都有详细的记述。《金史·礼志八·拜天》:“……行射柳、击毬之戏,亦辽俗也,金因尚之。凡重五日拜天礼毕,插柳毬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  相似文献   

8.
2007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盖之庸的《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是辽代考古和历史研究领域的又一部力作,引起了学术界同行的关注。新版《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一书,是作者倾注近10  相似文献   

9.
辽代佛学字书《龙龛手镜》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梦溪笔谈》收录的《龙龛手镜》是传世的重要辽代佛学字书。该书为辽代名僧行均编撰 ,对唐《玉篇》、《干禄字书》和《一切经音义》等广为参据 ,不仅对考察辽代民间正俗字和佛学的流传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考察辽南京道、西京道等有关历史地理和辽与高丽等文化交流史 ,亦有其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述先生辑校的《全辽文》出版了,这是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的新成果,是对辽代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的一个很大的贡献。陈先生的《全辽文》乃增订其旧辑《辽文汇》而成。《文汇》问世于三十年前,在几种辽代遗文总集中比较后出,颇少疏误,最为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沙布台乡宝山村西,发现并清理了两座辽代早期壁画墓,获得了大量极其珍贵的辽代早期壁画.据此笔者对墓主人及身份、墓葬建造的年代及结构、壁画的内容、壁画发现的意义等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2.
茂盛 《理论界》2010,(12):1-1
<正>张国庆教授的《辽代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是以当代"社会学"的视角对辽代社会历史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研究的一部学术专著。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探讨,填补了辽代历史研究中社会史研究的空白,拓宽了辽史研究的路径,使辽史研究实现  相似文献   

13.
辽、金文学是公元十世纪初到十三世纪前期的北方文学。虽然由于兵火散亡等方面的原因使辽金文学作品没有完整无缺地保留下来,但是现存作品仍然颇为可观。拿辽代文学来说,文献无征的情况确实突出,但是从清代开始便有人致力于辑佚工作,汇集一代辽文的《辽文存》、《辽文萃》、《辽文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继《辽代夷离毕院初探》之后 ,对辽圣宗太平六年以后夷离毕院的情况进行了探讨 ,最终得出辽代夷离毕院是作为“掌刑狱”的部门而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一千多年前 ,契丹民族崛起于内蒙古东部草原 ,于 916年建立了雄踞北方二百余载的辽王朝 ,遗留至今的辽代文化遗产的光辉依然璀璨夺目 ,动人心魄。为了让更多的人们能目睹辽代文物的风采 ,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辉煌历史 ,经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内蒙古文化厅协商 ,将于 2 0 0 2年 6月至 9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辽代文物精华展 (暂定名 )》。这次辽代文物展览 ,调集了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馆以及赤峰、通辽、呼和浩特地区的 2 0 0余件辽代文物 ,是内蒙古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辽代文物精品“大聚会” ,也是内蒙古辽代文物首次在中国历…  相似文献   

16.
辽代的政权机构是国内外契丹、辽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课题之一。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都曾从多角度进行过研究 ,但因历史资料缺漏严重、谬误较多 ,使得学界在研判史料的思路上存在较大分歧。何天明著《辽代政权机构史稿》(下简称《史稿》)集中了作者多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 ,对研究辽代政权机构所应遵循的原则、争论较大的学术问题、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无论哪个民族建立政权 ,在设置统治机构时都要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因此 ,把握统治者的治国方针是研究政权机构的关键。辽代的政权机构 ,当然…  相似文献   

17.
《辽史》疏漏舛误颇多,可称诸史之最,给研究契丹民族和宋辽关系的史家造成许多不便和误解。近年来,在考古发掘辽代墓葬之暇,几读《辽史》,参检出土志石,偶有所得,今录数则如次,聊补《辽史》之谬(所引《辽史》为中华书局1974年版)。一、卷六十五。公主表: 兴宗二女,斡里太,第二。封郑国公主。清宁间,加长公主。寿隆间,加  相似文献   

18.
辽朝斡鲁朵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斡鲁朵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传统,是游牧民族政权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关于斡鲁朵的内容,只是在《辽史》卷31《营卫志》"宫卫目"中留下了相对完整的记载。对于辽朝斡鲁朵的研究,是契丹史、辽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辽代的斡鲁朵,起源于契丹社会早已存在的"帐分"习俗,故在辽代仍被习惯地称为"宫分",它是辽朝统治者对故有习俗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全辽文》由著名史学家陈述先生辑校,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乃陈先生增订其旧辑《辽文汇》、《辽文汇续编》等而成,是一部辽代文献的总集,也是今天能够掌握的一份辽代的最全面直接的珍贵史料。笔者近读《全辽文》所收碑刻文献,受益良多,但发现其文字校勘方面偶有疏误,兹择其二例,略陈管见,祈请方家教正。卷四《张正嵩墓志铭》:"天授帝龙飞,公授密直学士,转给事,除朔州顺义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到任后,甘雨随轩,灵珠赴浦,民谣五袴,家给千箱。袁扇风清,瘦楼月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陈述先生在辽史研究上多次提出契丹人曾在长城以南建立自己的聚居点“辽城”。他说:“辽代,通过各种方式,把长城以南的人带到北边的草地,在草地上建汉城;同时,也派草地上的人们来长城以南营建聚居点和辽城。”①辽代契丹境内曾经建立过汉城,用以安置流落至草原上的汉人。此事见于《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记载。四十多年前姚从吾先生又曾在《国学季刊》第五卷第一号上发表《说阿保机时代的汉城》,引证大量史实辨明“汉城在辽初的正解实在是一个类名,即是‘汉人居住的城’而不仅是一个地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