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人生》、《平凡的世界》享誉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路遥,其小说创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就语言风格而言,路遥小说始终追求朴实无华而又本色通俗的表达效果,因此他的小说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方言词语运用巧妙而又通俗易懂,从而奠定了其作品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朝鲜早期古典小说,指的是创作于李朝前期即创作于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的小说,其主要作品有:问世于十五世纪的金时习的《金鳌新话》和蔡寿的《王郎还魂传》、创作于十六世纪的林悌的《鼠狱说》、《花史》、《愁城志》、《元生梦游录》和权(革畢)的《周生传》等等。这些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同十五世纪以前盛行于朝鲜的散文文学即拟人传体文学、殊异传体文学、传记文学和稗说文学密切相关。这些个人创作的散文文学,故事性较强,不同于神话传说,其素材来源于生活,却又经过文人进行艺术加工,虚构成  相似文献   

3.
1 前期创造社揭起浪漫主义的旗帜,异军突起,和倡导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会一争文坛春色。郁达夫是前期创造社的骨干之一,他的前期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似乎是不言而喻地成为现代文学史家们的定论了。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说:“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倾向,在诗歌方面最杰出的代表是郭沫若,小说散文方面则为郁达夫。”又说:“郁达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就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见之于文  相似文献   

4.
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将包含预言的志怪故事引入《三国志》中,是通过预言这一媒介将史书与小说沟通、结合,用文学故事之含义注释史书所述历史事件,阐发历史事件所含深义以及给人的启示,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了小说的轮廓,启发了后来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从萧乾个人的流浪经历、乡愁以及爱情等角度具体分析贯穿其小说创作始终的家园想象与小说诗意生成的内在机制。萧乾的小说创作持续时间不长,数量也不多,但在中国现代文坛却有着持续而重要的影响。萧乾本人被视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长篇小说《梦之谷》在刊发之初就被巴金、靳以等人看好,后来又被文学史家称为"五四"以来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萧乾的小说之所以成功,其关键因素在于充斥在字里行间的浓郁的诗意。  相似文献   

6.
在抗战初期的文坛上,最活跃的文学样式是为抗日救亡而呐喊的诗歌和记载血肉拚搏的真实文字——报告文学。小说创作则一度陷入沉寂。随着战争的深入和战时文学的逐渐成熟,小说创作在抗战第二年后,逐步呈现出繁盛状貌。丘东平的《第七连》、巴金的《火》等抗战小说;张天翼的《华威先生》、茅盾的《腐蚀》等暴露小说;  相似文献   

7.
1917年至1921年,中国新文学的倡导时期,中国新文学队伍最初的培育时期。对此期白话小说创作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个别重要作家及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成立(1921年)以后的创作。本文试评述此外的创作。一此期创作的白话小说一般发表在当时国内外各地报刊上。截至1920年底,发表过这类小说的主要报刊有近五十种,并出现了专刊《新的小说》(上海新潮社,主编张静庐)。这些报刊发表了几百篇白话创作小说,其中最先发表这类小说的是《新青年》。它登载的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并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赞赏,成为中国新文学  相似文献   

8.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曹萌教授的新著《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传播研究》于2005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围绕古代文学的传播,进行了系统的文献与理论研究。作者从文学传播的角度,以明清小说名著为研究重心,对小说的文学接受、创作思维、小说思潮、文化意蕴、艺术拓变  相似文献   

9.
意识流是继象征主义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现代派文学流派,流行于本世纪20至40年代,遍及欧美各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许多现代派文学流派影响颇大。我国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直至当代,亦程度不同的受其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创造社》领袖郭沫若的小说《残春》,即是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滥觞;到20年代末和30年代中期《现代》主将施蛰存、穆时英等对意识流小说创作路子加以拓宽;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一些中、青年作家又加以发展,创作了不少当代意识流或具有意识流倾向的小说。笔者试就意识流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老诗人毕奂午先生的两本旧作《掘金记》和《雨夕》,在绝版四十余年之后,终于重印了。五十岁以下的读者恐怕很少人了解这位诗人及他的诗作了。然而,老一辈的读者将会告诉你:毕奂午的《掘金记》与何其芳的《画梦录》,当年都收在巴金所主编的“文学丛刊”里,都是蜚声文坛的佳作;《雨夕》也由巴金编辑,收在他主编的“文季丛书”中,当年也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后来,日寇的铁蹄,多年兵燹,再加上十年浩劫,不独《掘金记》和《雨夕》早经绝版,就连这位老诗人也历尽坎坷,默默无闻了。当他告别了十年作伴的放牛鞭之后,老诗人艾青序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1927—1937),及其他几种诗文和小说选集中,又纷纷选收了  相似文献   

11.
施蛰存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 ,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施蛰存 17岁开始小说创作 ,一辈子都在探索“现代”的蹊径上艰苦跋涉。施蛰存大胆创新的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派小说的第一人 ,他主编的《现代》等多种杂志兼收并蓄的办刊精神 ,使他成为中国期刊第一人。施蛰存终生致力于现代性的追求 ,为世界文学进入中国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徐开垒同志是人们熟知的散文作家。早在学生时代,他便酷爱文学,开始了创作活动。十四岁那年,在叶圣陶主编的《新少年》半月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两个泥水匠》。以后,曾在柯灵主编的《文汇报》副刊及《鲁迅风》、《春秋》、《译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散文和诗歌。四十年代担任文艺杂志和报纸副刊编辑工作,从此走上文学道路。建国后,长期主编《文汇报·笔会》。虽然,他也创作过小说、诗歌,但主要的还是在散文艺苑里辛勤笔耕,获得累累硕果。冰心同志说他是一位“功力很深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集《雕塑家传奇》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反映了他四十年来散文创作的艰辛历程和成果。诚然,四十年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是一瞬间,但它跨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十年内乱和粉碎“四人帮”五个时期,这对于经久在崎岖道路上跋涉的旅子来说,就不是很短的岁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现代著名作家岛崎藤村的小说《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总的创作倾向是鲜明的自然主义。《日本文学全史(五)》写道:“不仅在藤村本人,就是从自然主义文学整体说,(《家》)也是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杰作。”又写道:“不管在主题上,还是在手法上,(把《家》)称为自然主义文学中的大作是合适  相似文献   

14.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将昆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一部作品,对昆曲这一舞台艺术兼文学经典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且使其表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内蕴。昆曲对《游园惊梦》的创作渗透主要表现在:一是昆曲对小说创作技法方面的渗透;二是昆曲作为小说潜在的叙述话语对小说主题的深化;三是作家通过昆曲与小说创作的结合传达出的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昆曲式微的失落。白先勇是将传统文化与文学融合的典型,研究昆曲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并由此看到传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日渐式微的昆曲艺术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15.
不少人对鲁迅中断小说创作大惑不解,曾以各种方式加以劝诫;然而历史事实证明,鲁迅未能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对此,鲁迅不无感慨地说:“但我也久没有做短篇小说了。现在的人民更加困苦,我的意思也和以前有些不同;又看见了新的文学潮流,在这景况中,写新的不能,写旧的又不愿。”(《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1933年3月)鲁迅自己把中断小说创作的原因归结为:一、生活变化,二、思想发展,三、新的文学潮流,四、不能  相似文献   

16.
鲁迪·威伯(RudyWiebe, 1934-),加拿大著名作家,长期从事小说、散文和戏剧创作,迄今已发表小说14部,散文4部,剧本2部,其中长篇小说《大熊的诱惑》(1973)和《发现陌生人》(1994)荣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他的作品多围绕历史题材,关注印第安民族和门诺教徒等边缘群体的境遇,文风厚重、凝练,寓意深远,被誉为“兼具福克纳和巴尔扎克的特点”(《加拿大读书报》)。赵伐(1958-),宁波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自1992年起涉足加拿大文学的译介和评论,主编《加拿大获奖文学丛书》(共17部),独译或合译加拿大文学作品12部,其中鲁迪·威伯的小说3部:《大熊的诱惑》(中译本2001 )、《发现陌生人》(中译本2001 )、《天伦之爱》(中译本2004 ),有关鲁迪·威伯的作品评论有:“在历史语境中虚构真实———论鲁迪·威伯的长篇小说《大熊的诱惑》”和“历史———文本———虚构:论历史文本在《发现陌生人》中的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史记》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和发展的影响。《史记》传记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对后代小说家影响深远;《史记》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段对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史记》记传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麦尔维尔与大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多与大海有关。本文论述了麦尔维尔与大海的关系:麦尔维尔严酷、神奇、浪漫的航海生涯决定了他的创作题材、内容和风格;而他的小说又赋予了大海丰富的精神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白鲸》就是一部描写大海,自身又像大海一样深厚的小说  相似文献   

19.
1 在三十年代繁花叠锦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一枝独秀,成为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一个特殊的存在。三十年代初,当《山雨》刚一出版,即有人撰文评价。茅盾称赞说:“还没有见过第二部这样坚实的农村小说”(《王统照的<山雨>》,《文学》第一卷六号)。吴伯箫把它与《子夜》并论:“一写农村破败,一写城市民族资产阶级的败落”,双峰并峙,并把一九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家“的王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蒙是一位勇于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创新,勇于为文学而献身的杰出的文体革命家和文学革命家。在差不多半个世纪中,王蒙的小说艺术探索,举其要者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四个方面:1.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表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次文体革新使小说艺术摆脱僵硬政治的束缚,继承和发展了文学写人的情感世界的“五四”新文学传统;2.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王蒙发表了《蝴蝶》等小说,又一次发动了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它使中国小说艺术走向现代、开放、自由和多元;3.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王蒙还发表了另类小说《杂色》和《坚硬的稀粥》等,不但使当代小说获得了新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使小说在现实性的基础上,获得了文化哲学意味;4.上个世纪90年代王蒙的主要小说创作是长篇小说“季节系列”,他在小说叙事学上,在“叙”什么和怎么“叙”上的大胆的成功的实验,给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添上了浓彩重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